|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9期 哈族傳奇——時下流行文化的探討 |
|
|
交流站 |
重建這一代青年失落的心靈 |
|
關鍵字: |
作者/攸婭.弗奈依
(現為玉山神學院研究所三年級學生)
|
|
|
第五十七期《新使者雜誌》針對「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為主題,分別以各種年齡階層,各族群多面向的角度,作一深入的探討。筆者身為一個長老教會的青年,將針對其中一篇「尋找——看不見的信仰」提出一些回應,期能在互相呼應、彼此對話的過程中,認真思考長老教會面對二十一世紀所謂的新新人類時,教會要如何看待這些出走的青年。以下是我的回應:
※ 重建家庭祭壇化的信仰 從這一篇文章中,不時的談到家庭基督教教育的重要,也說到「家庭是我們第一個受教育的地方,是我們第一個接觸信仰的埸所。」信仰是一種在生活裡不斷體驗出來,並且是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內在省思)。家庭生活是我們很容易表達信仰體驗的場所。一個在教會受到別人稱讚的姐妹,對於教會的事工非常的熱心,但回到家裡她對家庭的事物卻漠不關心,對孩子沒有耐心,一天到晚口出惡言,要求這個、要求那個,這樣的一個兩面化的信仰型態,往往使年輕人對於傳承的信仰產生一種不信任且想要逃避的心態。 一種「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注重個人靈性成長的信仰,是一種沒有團契生活見證的自私信仰,把這種心態帶到家裡,會導致沒有任何功效的信仰,自然也沒有辦法使兒女信服,更不可能在家庭裡建立祭壇,所以我們必須讓信仰活化在家庭裡,重建家庭祭壇化的信仰。
※ 重構教會青年的新事工 教會身為一個宣教的團體,面對如此急遽改變的社會,人們所面對的心靈壓力越來越大,已不似以往那樣單純,因此人們所追求的是能夠在社會裡佔有一席之地,價值觀也從靈性成長轉變到物質生活的需求。也因為這樣,我們的家庭教育所注重的是要兒女們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如何能夠求取更高的學歷,以便在未來得到較好的工作機會,但靈性上卻越來越缺乏培育,以致當青年們遇到心靈上的問題以及生活的種種壓力時,不知道如何去宣洩、解決,造成許多青年的「反社會行為」。 當然,教會青年也同樣遭受衝擊。當教會無法滿足並且解決青年的心靈問題時,理所當然的,教會青年一定會紛紛的出走,向外界尋求更好的心靈慰藉。教會在面對如此的衝擊,要如何重構教會青年的新事工,實在是相當重要的。 首先,教會要了解青年的心理狀態,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和需要什麼;教會務必站在青年的立場,不要一味的否定新世代青年的想法和做法;教會不要老是用最高的信仰標準去評斷他們,應該用最大的愛心、同理心和包容心來導引他們走正確的方向。其次,教會必須研擬活潑、適合青年的事工來吸引他們,進而闡明上帝的真理。教會要非常的清楚體制不能改變人,真正能改變人的是上帝。
※ 結論 從這些「出走篇」的文章,的確引起我很大的共鳴,看到教會的景況,老年人在教會人口數佔了一半以上,教會的團契生活漸漸不受年輕人的青睞,禮拜儀式的僵化、形式化,在在顯示出教會已經走到不得不更新的十字路口,去思考教會的永續經營之道。教會必須深切的體認,教會的成長指標,不是教堂建築的富麗堂皇、大小之分,也不是教會人數的多寡,而是教會有無真正提升信徒的靈性、傳揚基督的愛、公義與和平,以及使人得救的福音。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重建這一代青年失落的心靈 (第 59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