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何台灣教會較少關心以巴衝突的議題?
台灣教會與基督徒傾向支持以色列,少關注以色列政府對待巴勒斯坦人的壓迫。其中一個因素在於台灣教會受到「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影響,認同以色列,而漠視其軍事統治造成的人道危機。
台灣教會與基督徒如何重新認識以巴的現況、關心受壓迫者的痛苦?以下簡敘以巴衝突的近況,檢視台灣教會受到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影響;然後進一步反思可以做什麼?
1.人權組織指控以色列政府「種族隔離」,以色列官方否認,國際社會漠視
2021年四月人權觀察組織提出報告,指控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種族隔離」與迫害的罪惡。 [1]今年二月初,國際特赦組織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報告,以色列政府將「種族隔離」系統強加在以色列境內及軍事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身上,犯下違反人類罪 [2]。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於今年3月發布「自1967以來巴勒斯坦佔領區的人權情況」,也證實上述指證。 [3]
毫無意外地,以色列官方以及世界猶太人組織的強烈否認,指責這些報告不實,且流露反猶(antisemitic)的態度。事實上,以色列的軍事統治實質控制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和加薩走廊,對巴勒斯坦人展開全面性的壓迫,已是存在半世紀的事實;導致前述報告稱之為「種族隔離」。
1)從佔領到「種族隔離」(apartheid)的事實
1967年起,以色列軍隊佔領約旦河西岸地區並實施軍事統治後,增設三百多個猶太人專屬的「屯墾區」,依國際法皆屬非法佔領。已有七十萬以色列猶太「墾殖者」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佔領區,與當地三百萬巴勒斯坦人「隔離」而居。此外,以色列政府將迦薩走廊封鎖,形成「露天監獄」, [4]兩百萬巴勒斯坦人遭受許多限制與壓迫,造成嚴重的人道危機。
2)以色列「墾殖者」(settlers)佔領巴勒斯坦人土地
以色列「墾殖者」(set-settlers)在佔領區對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包括騷擾、威脅、人身攻擊、破壞房屋、農地、果樹和侵佔土地及財產。暴力行動背後大多有以色列軍警的直接或間接的縱容及支持。國際媒體對此多有報導與討論,而國際社會卻有冷熱不同的反應。
3)污名化與打壓人權組織
2021年10月以色列國防部宣告巴勒斯坦六個人權組織及人道團體為「恐怖組織」,並對其展開反制措施與打壓;部分西方國家附和以色列政府的做法。
軍事佔領下,五百萬巴勒斯坦人無法享有基本的生活條件,甚至遭受長期非人道的對待。近年來以色列政府加強控制,甚至拒絕巴勒斯坦獨立建國。換言之,過去國際社會期待的兩國論模式幾乎不可能實現。
總之,以色列政府控制「從約旦河到地中海」整個區域,將猶太人至上的政策強加在巴勒斯坦人身上,形成軍事統治與「種族隔離」,國際人權組織的報告不過是這久存現象的證據。
國際社會對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系統化的「種族隔離」措施,大都採取漠視的態度;即使有些國家表達口頭關切或譴責,也未採取具體對應,任其惡化。除了國際社會的冷漠以外,台灣教會與基督徒對於以巴衝突的態度,受到另一個因素的影響:基督教錫安主義。
2.基督教錫安主義對台灣教會的影響
不少美國福音派的教會組織大力支持基督教錫安主義的觀念,其活動力強大,影響力深遠,甚至擴及國際政治與外交事務。 [5]
基督教錫安主義的主要觀念: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及後續軍事佔領巴勒斯坦地的行動,實現了聖經的預言。這也預告耶穌的第二次再來和終末的日子來臨。那時外邦人和猶太人將會接受審判,相信耶穌是基督(彌賽亞)的人將得救,不信的將受到永遠之火的懲罰。世界所有的猶太人將回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聖殿原址上(拆毀金頂清真寺)重建第三聖殿,那時猶太人要面對相信耶穌或死亡的抉擇。其中由美國約翰 海吉(John Hagee)牧師創辦的「基督徒聯合為以色列」(CUFI)主張,為和平的緣故,以色列土地不能分成以巴兩國;耶路撒冷必須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而非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必須被驅逐離開。在此神學觀念裡,猶太人是促成耶穌再來的觸媒,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則無足輕重。
基督教錫安主義的觀念對於台灣教會產生深淺不一的影響。支持此觀念的組織也在台灣成立分會,和教會連結舉辦活動,或是前往以色列觀光旅遊,甚至有教會懸掛以色列國旗表達支持。這些現象部分說明了,不少台灣教會強烈支持以色列,卻對以巴衝突議題不表關心的原因。
事實上,受苦的巴勒斯坦人中包括不少的基督徒族群。不過,在以色列長期的軍事統治下,基督徒的人口與比例已明顯下降,甚至可能面臨消失的危機。二十世紀初英國託管巴勒斯坦地時期,基督徒比例佔當時巴勒斯坦人口約9.5–7.9%(1922–1946),近年來已大幅降低。根據2015年的統計,巴勒斯坦軍事佔領區的基督徒約有五萬人(1–2.5%),加薩走廊約有三千人(1%),逃亡及流亡到以巴以外地區的巴勒斯坦基督徒約有一百萬人(6–7%)。基督徒分佈的情況,也反映出整體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3.台灣教會與基督徒可以做什麼—如何關心以巴的現況?
首先,台灣教會與基督徒需要認識基督教會過去的「反猶」暗黑歷史,曾經「以基督之名」來壓迫猶太人,今後應誓言避免重蹈覆轍。進行認識「大屠殺」(Shoa)教育與認識反猶歷史是重要的方法。
其次,認識錫安主義和基督教錫安主義的歷史發展及觀念,知道其政治議程和活動。它們以不同形式影響台灣教會,對此,我們需要培養辨識與對話的能力。
第三,台灣教會需要深入認識猶太教(Judaism)、以色列國(State of Israel)、錫安主義(Zionism)這三個交互重疊卻各有不同的觀念與實體。對於社會上出現反對錫安主義或批評以色列政府的做法,不應將之簡化為「反猶主義」。
第四,需要更全面性地了解以巴衝突的歷史,並認識以色列如何系統性地壓迫巴勒斯坦人的近況。讓我們了解其效應歷史,觀察國際社會如何對待以巴衝突的議題,培養正確的判斷能力
最後,今年二月底,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世界各國紛紛譴責入侵者,並支持烏克蘭人民反抗。從台灣面臨強鄰霸權威脅的處境,深刻體會遭受強權壓迫與霸凌的心境;我們可以由此來反思以巴衝突的議題。面對以色列軍事控制巴勒斯坦人的實況,如何看見受壓迫者的處境,嘗試去聆聽受壓迫者的心聲,必要時為公義發聲?
在世界各國家與民族間存在緊張與衝突關係中,如何創造尋求平等對待、共存的機會和可能性?主禱文中祈求上帝的國降臨,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台灣教會和基督徒可以探討自己可以提供哪些貢獻?值得我們深入反省與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書目
校園雜誌2021年9、10月號:《解密基督教錫安主義──再思我們與以色列的距離》。新北:校園書房,2021。諾亞.弗洛格(Noah Flug)、馬丁.薛伯樂(Martin Schäuble)。《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王瑜君、王榮輝譯。台北:商周,2015。華特・布魯格曼(Brueggemann, Walter)。《蒙揀選之民?以巴衝突下研讀聖經》。梁偉業譯。香港:基督教文藝,2017。亞歷斯・阿瓦德(Alex Awad)。《巴勒斯坦回憶錄:一位巴勒斯坦母親和他同胞的故事》。老旭輝等譯。香港:德慧文化,2017。米爾頓‧維歐斯特(Milton Viorst)。《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起始、終篇與續章》。唐澄暐譯。新北:光現,2018。
註解
[2]參考國際特赦組織(AI)於2022年2月初發布的文件與影片”Israel's Apartheid Against Palestinians: Cruel System of Domination and Crime Against Humanity”,https://www.amnesty.org/en/latest/news/2022/02/israels-apartheid-against-palestinians-a-cruel-system-of-domination-and-a-crime-against-human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FjbnvkmQ0
[3]報告內容參考A/HRC/49/87 :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he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occupied since 1967,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https://waps.ohchr.org/sites/default/files/2022-03/A_HRC_49_87_AdvanceUneditedVersion.docx&wdOrigin=BROWSELINK
[4]2010年七月,時任英國首相的克麥隆稱呼被封鎖的加薩為「露天監獄」,參考”David Cameron describes blockaded Gaza as a 'prison'”, BBC (27 July 201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10778110
[5]例如由約翰・海吉(John Hagee)牧師創辦的「基督徒聯合為以色列」(Christian United for Israel, 簡稱CUFI)。參考https://cufi.org/ (取自2022.4.4)。有關其動員力和遊說活動,參考約翰‧J.米爾斯海默(J. J. Mearsheimer),斯蒂芬‧M.沃爾特(S. M. Walt),《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王傳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