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故事內容
本繪本故事是以一隻叫做未未的山羊為主角,帶出身體界限的重要。故事內容提到未未是一隻擁有漂亮毛髮的羊,在充滿各種動物的學校中,未未最期待山羊老師所帶領的課程。有一次課程結束後,山羊老師藉著要求未未協助收拾東西,而伸手摸了未未的肩膀、背與屁股,未未在驚嚇中推開山羊老師,並且表達自己不喜歡並且拒絕
老師觸摸牠,之後未未慌張的跑回家,感受到難過與不舒服。
未未的父母發現未未的狀況,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在知道實情後,爸爸告訴未未任何人都不能亂摸未未的身體,而媽媽則是肯定未未在當下有勇敢拒絕,並且承諾會陪在未未的身邊。
而山羊老師在未未的父母向學校反應後,未未就再也沒有在學校看過他了!故事的結尾帶出家長陪伴孩童面對身體界限的重要,也再一次強調每個人的身體都很珍貴,我們應擁有身體自主權,在界限中保護自己。
身體自主權,你我來守護
1.是“線”也是“限”本書的書名為《未未:身體的界限》,而界限一詞(bound-(boundary),常被翻譯為界線或是界限,而出版單位特意用“限”,我想這說明在身體的接觸上,除了自身需要畫出可以與不可以的界線,我們更應該在法律的保障與限制中看見維護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所以當我們帶領孩童來辨認自己身體所需要保護的部分,進而了解不只是自己在畫出那條線,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限制中彼此尊重,這本書就成為那串起討論與倡議的橋梁。
2.說“不”需要練習
在未未的故事中,未未面對山羊老師突如其來的觸摸,雖然驚嚇但卻能用力將老師推開,並大聲說:「我不喜歡這樣,不要碰我。」這樣的反應看似合理,但卻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特別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受害者常常是不敢拒絕,只能默默忍受。故事中的未未在身分上是學生又是孩童,其實是弱勢中的弱勢。但其實不只在關係不對等上我們害怕拒絕,在我們華人常常看中關係的文化中,要說“不”的同時常常伴隨著「不好意思、虧欠的心態」,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調整,學習聆聽內心的聲音,表達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透過平常誠實表達的練習,讓我們在危急中才能做出立即的反應。在繪本中未未即時的拒絕與跑開使牠遠離危險,在真實的生活中唯有透過許多的宣導與練習,孩童在危急中才能擁有保護自己的判斷與反應。
3.性騷擾沒有性別差異
性騷擾不只發生在特定的性別群體裡。關於防止性騷擾的繪本不少,但是這本繪本以動物來當主角,特意不凸顯性別,其實也是在提醒讀者,每個人不管性別為何,都有身體自主權,應當受尊重並且並受法律上的保障。
4.打造信任的親子關係
故事中當未未被老師性騷擾後,跑回家中在角落裡哭泣,未未的父母發現並關切,也在安慰中對未未表達完全的支持,以至於未未能坦然說出自己被山羊老師侵犯的過程,說完後未未的母親更是肯定未未的勇敢,並且向學校反映以至於事件能按相關規定來處理。可以看見其實彼此信任的親子關係,能讓孩子願意說出當下發生了什麼
事?而父母出於愛的陪伴,是孩童的傷得療癒的幫助者,盼望在每個家庭中,我們都能營造這樣有安全感、彼此信任的親子關係。
5.情理法缺一不可
繪本中第一個部分是故事,第二個部分是給照顧者的話,以情以理來鼓勵孩童的照顧者要培養信任兒童的能力、教導兒童勇於表達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並也建議照顧者在自我評估與心理建設中可以尋求資源,而第三部分就是簡介性騷擾相關的法律,特別是兒童性騷擾較易涉及的性別平等教育法與性騷擾防治法,並以流程圖來簡介申訴管道與後續程序。本書的編輯方式,也讓我們了解其實在性侵害防治的這條路上,我們需在情、理、法上皆須培力,才能具有性別概念與法律常識。
結語
聖經中詩篇三十三:5說到「他喜愛正義公平,他的慈愛充滿大地」。願這本繪本提醒我們以愛來關注、教導與陪伴孩童,讓我們杜絕各種形式的性騷擾,營造社會的性別公義,讓每個人在關係中,都被善待和尊重。
書目:林富莉(2019)。《未未:身體的界限》。繪圖:馬郁芳。高雄:社團法人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此繪本由財團法人陳啟川先生基金會贊助印製)
思考提問:
1.在未未的故事中,你看見了什麼?你有類似的經驗嗎?
2.你是一個有界限的人嗎?
3.說「不」對你來說容易嗎?
4.你都如何與孩童討論自我保護的議題?
5.你願意使用這本繪本來跟孩童談身體界限的建立嗎?在尊重他人身體界限的這件事上,你可以有什麼樣的學習?面對受傷的自己或他人,可以如何來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