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31期 安居樂活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從柯比意的「小屋」看長者居住空間的要件
關鍵字:
◎ 作者 /吳心蓮 ()
要從建築的角度思考「長者空間」,筆者腦中立即浮現的是現代建築史的名作「小屋」(Une Petite Maison,一般習稱「母親的家」)。「小屋」建於1924年,這是鼎鼎大名的現代建築巨擘柯比意(Le Corbusier)為他的雙親晚年生活所蓋的一棟小型住宅。它座落在瑞士雷曼湖畔,一片狹長的基地上。屋子一方臨著道路、另一方臨著湖。建築物的主體建材是我們熟知的水泥,從各個角度的外觀照片看,可以清楚看到滿是綠意的屋頂花園、長長延伸的水平橫窗、充滿草地綠意還種有樹的前後院等。而小屋之所以能代表「長者空間」,並不是因為它具備了柯比意自己提出的「現代建築五要素」這些學理上的東西,而是因為柯比意對這棟小屋的設計,原點完全來自於他仔細觀察自己雙親的生活動線與需求。
 
悠遊的動線,自在豐富的生活
 
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所寫的《住宅巡禮》一書中,中村先生針對「小屋」的動線,有一句很棒的讚美:「僅僅約十八坪的小住宅,卻不讓人覺得狹窄的秘訣,其實就在於動線規劃的好壞。」而事實上,這個動線規劃的厲害之處,不僅讓空間沒有狹隘感,若依照柯比意自己畫的動線素描移動,走在小屋裡,順著動線前進,眼前總能出現另一個風景、也就是下一個空間;若從實際的空間分野來看,我們可以想像柯比意媽媽的一天:
 
早上起床,房內連接洗手間、刷牙洗臉搞定後,出房門左轉就是廚,在有挑高窗的明亮廚房吃完早餐,可以直接到庭院,看看樹、看看湖,繞一圈回到前門,進屋左轉進起居室。中午從起居室走直線回到廚房,用完午餐回到房間小睡休息,傍晚直接出到前院澆澆花,再回屋內右轉進廚房準備晚餐,吃過晚餐回到起居室坐坐,時間到回房就寢。在這一整天的循環裡,空間的享受有裡有外,老媽媽完全不用多加思考,就著動線移動,就是流暢滿足的一天。
 
依照其他書籍上的介紹資料顯示,小屋的院子裡有一顆蘋果樹,樹下邊,有一個小小的空間,柯比意的媽媽,會在蘋果收成的季節裡,製作蘋果果醬;而在臨湖的那一側,圍牆上開了個小窗,窗邊有休閒桌椅,所以老人家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坐在這眺望整個湖景,一邊享受配上自製果醬的下午茶。柯比意的媽媽高壽一百零一歲,她在這棟小屋中生活了三十六年。
 
大小剛好才舒適,太大反而是負擔
 
柯比意設計「小屋」並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從觀察、預測他年邁雙親的晚年生活著手,盡量削去生活上用不到的空間,只將生活上必要的機能加以組合,設計成一個舒適合用的住宅空間,讓年長者能在具備完善機能的小空間中,舒適地生活。這樣的做法,完全撇開傳統上「空間愈大愈舒適」的迷思,而是以適切、夠用、不造成負擔(負擔包含清掃、移動效率等)為主要切入點,這樣的思維,現在也可以在日本的養老設施裡看到。
 
還記得筆者在2016年到日本參觀養老設施時,曾問過設施的負責人:「為什麼不讓健康長者的房間大一點,這樣住起來舒服一點?」設施負責人解釋:「即使是健康的長者,精神體力都還是相對比較差的;年紀愈大、體能衰退愈明顯,因此,適切的空間大小,可以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移動順暢且不費力、甚至減少不必要的意外發。另外,過大的室內/私人空間,容易影響長者外出的意願,因為他們容易覺得『反正屋子裡什麼都有了、懶得出去活動了』,因而減少了接觸陽光和其他人的機會、減少了活動,這樣對長者的身體或心理健康都是不好的。」
 
良好的採光、對外的窗景,加強與外界的互動
 
小屋的設計裡,「水平橫窗」是第一次看這房子資料時,最吸引筆者的部分。倒不是因為它扛著「現代建築特色」這面大旗,而是因為這面水平橫窗讓採光和風景都棒到不行。當然你要說這是現代建築的基本也可以,但筆者要強調的是,「光線」與「與外界環境的連結」對長者而言,其實是相對更重要的。這個光從所有的養老、安養設施裡,臨窗和不臨窗的床位有價差就可以明白知道。只是,在現代環境中,自地自建不是100%擁有自有住宅的方式,特別在大型都會區,自有住宅多半是購買公寓或大樓的成品,因此,如何在硬體已經建置好、但現實採光條件不佳的狀況下,爭取更好的採光,便是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在面對「將現有空間改裝成長者宜居空間」可以多做思考的地方。
 
考量長者需求
 
隨著養老、長照議題的受到重視,坊間也有許多報導或書籍提供長者居住空間所需的收納或改造技巧與注意事項,這些都是進行調整與改造時可以參考的。而本文之所以選擇介紹「小屋」,主要想提醒一個基本觀念,就是「長者需求」。如前段所述,「小屋」室內僅約十八坪,但是起居室裡有個空間是放鋼琴的。這主要是因為柯比意媽媽退休前是音樂老師,彈鋼琴不僅是工作、更是重要的興趣。所以,柯比意將鋼琴列為母親晚年生活的必要物件,很自然地讓它在這小屋裡有一個理所當然的舒適位置。
 
「小屋」至今仍受到全球建築專業工作者的青睞,每年都會有團體專門申請前往進行見學,其原因,除了這棟房子可以彰顯柯比意在現代建築的重要主張之外,更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建築師是考量了複雜的需求之後,運用他的專業,將母親生活所需的空間,化繁為簡在這一小片基地上完成。或許在台灣,大多數的我們都無法為長者一塊土地蓋個完美房子,但是,只要能釐清需求,再掌握原則進行調整,還是很有機會可以提供長者舒適友善的宜居空間。
 
延伸閱讀:
 
1.柯比意基金會「小屋」網頁http://www.fondationlecorbusier.fr/corbuweb/morpheus.aspx?sysName=redirect64&sysLanguage=fr-fr&IrisObjectId=4445&sysParentId=64
 
2.《住宅巡禮》,中村好文/著,林錚顗/譯,左岸文化出版。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從柯比意的「小屋」看長者居住空間的要件 (第 431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31 期 安居樂活 (3-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31期  2017年  9月 安居樂活 431
本期主題:安居樂活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安居樂活
幹事的話/居屋舒適‧重展歡顏
主題探討/從柯比意的「小屋」看長者居住空間的要件
主題探討/安居樂活-老年的居住空間
主題探討/幾家歡樂幾家愁-探訪所見的老人家
主題探討/你有枕頭的地方嗎?
主題探討/以房養老可以不只是養老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婦女新眼光/路加福音(三)
原來是女聲/耶穌的愛
幸福家庭徵文/苦盡甘來的愛
幸福家庭徵文/2017年「幸福在我家」徵文評審觀察
中區會長短波/上帝的愛超越一切
肢體交通/宗教改革500週年學習之旅
肢體交通/從聖經看婦女身分與發展-記第二屆華人婦女神學工作坊
肢體交通/我只想跟你談生命(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