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大兒子即將升上國小三年級,上學時間從半天延長為全天。我的先生茂全和我想到孩子每天得在學校待那麼久,回家還要寫功課,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心裡覺得很不捨。我們開始想,如果孩子待在家裡,既可以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又可以多一些輕鬆玩耍的時間,身為全職媽媽的我,實在沒有理由推辭!於是,我們擬了一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計畫」,向教育局提出申請,開始了「宅私塾」(在家教育)的日子。
處處是教室,時時在學習
很多人聽到「在家教育」,總會誤以為孩子和外界缺少互動。其實正好相反,因為孩子不用整天被關在學校,所以他們有很多機會陪爸爸出門參加教會活動,或是和媽媽一起上菜市場,認識各行各業的人;我們也常利用人潮較少的週間,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看球賽,可說是「處處是教室,時時在學習」呢!
學校也是我們很重要的「共學團體」,我的三個孩子都選擇返校參加自然課、體育課和社團課這些互動性較高的課程,所以他們和同學彼此之間並不陌生,甚至常常約了放學後一起打球。
其實,在開始進行「在家教育」之初,我也曾陷入「孩子必須在同儕中才能學習群育」的迷思,甚至為此感到焦慮。但幾年下來,我發現,同儕固然重要,但也沒有重要到必須一個星期五天,每天八個小時都混在一起。與其讓孩子忙著社交活動,變成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我反而更期待他們擁有安靜自處的能力,不需靠旁人的肯定去定義自己,而是在上帝的眼中,看見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現在,我們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國一、小五和小一,他們都已經很習慣部分課程返校,部分課程在家學習的生活。孩子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功課就是讀聖經,然後才開始其他課程的學習。身為基督徒父母,茂全和我都深信:「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在孩子還沒有上小學之前,我們會在睡前說聖經故事;隨著他們漸漸長大,閱讀能力提升之後,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專屬的聖經,每天讀一章,找出兩句話抄寫在稿紙上,分享今天讀經的心得與感想。當然啦,他們總是挑最短的句子抄,例如讀到〈約書亞記〉,我家老二就連著幾天寫下:「不要袖手旁觀。」、「不要沮喪害怕。」、「不要怕他們。」,這些句子乍看之下短到讓人哭笑不得,但放在一起看,還真有些意思呢!
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方面,我們仍是採用學校的課本做教材。當然教科書有它的缺點(特別是歷史科,仍充斥著統治者的意識型態),但因為是陪著孩子一起學,教科書的內容如果有不妥,我們就把它當成反面教材,一樣可以讓孩子有所學習。
在家自學的優點
因為在家自學,所以孩子們學習的時間可以很有彈性,例如剛上一年級的小兒子,比較喜歡數學,國語就不是那麼感興趣,所以他數學一次可以上40分鐘沒問題,但寫生字寫不到1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孩子對於不同領域的知識,吸收能力總是有些快慢不同。我們相信,上帝創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教育不應該變成罐頭工廠,只是一味要求標準化的製程和規格化的產品。在家教育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去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且依照自己的需求與步調,發展出最有效率也最樂在其中的學習模式。
因為在家自學,所以孩子們有很充分的時間學習做家事,參與家務勞動,例如洗衣服、清潔打掃、準備三餐等。說真的,即使到現在,我還是得常常大呼小叫請他們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但至少孩子們不能拿學校功課或考試做藉口,逃避做家事的義務。藉由實際參與家務,讓孩子在真實的生命與生活場景中學習,不僅培養孩子責任感,也可以促進他們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學校的團體課程外,孩子因為參與教會活動,也有很多機會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個性的人相處,學習調整自己的角色和行為,欣賞他人的優點,發揮自己的長處。在我們的教會,孩子並不被排除在成人禮拜之外,小孩子和青少年一起整理教會環境、摺週報、司琴、打鼓,唱讚美詩、讀聖經、聽牧師講道、奉獻。在禮拜中,我們學習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更經歷全家一同敬拜事奉上帝的喜樂。
被上帝管教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被上帝管教最多的人是我。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人,但上帝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耐心地挫去我的剛硬和驕傲,讓我清楚知道,上帝比我更愛我的孩子,上帝比我更能夠保護他們,上帝比我更清楚孩子的特質與潛力。
很多父母對「在家教育」心有嚮往,卻又擔心自己無法一肩扛起子女教育的責任,在猶豫不決中,就把塑造孩子價值觀的機會拱手讓給了學校。面對教養的重擔,別忘了,我們是有主可倚靠的人,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耶穌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所以請為人父母者放輕鬆,好好享受與兒女一同學習的樂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