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39期 倒數1997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關鍵字:
作者/Wendell P. Karsen (前東海大學校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學生工作者。目前是美國歸正教會在香港的宣教師。)
譯者/沈紡緞 ()
  我曾於1969年至1973年間在台灣教會服事,然後從1974年至今,都在香港教會中工作。而自1977年開始,我也和中國教會有過很多次接觸的經驗。

  關於1997年7月1日香港歸還中國之後的處境,基督徒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大家的看法是愈來愈分歧了。有些基督徒認為,教會應當斷然拒絕中國對於宗教團體的任何政治上的要求,以避免用任何方式參與政治性的事務和決定。有些人卻主張基督徒必須一馬當先,全面參與香港的未來規畫與發展。然而大多數的基督徒仍然採取模擬兩可的立場。

  舉例而言,中國曾於1995年首度邀請香港的宗教團體派員參加中國的國慶日活動。此項邀請立即引起香港基督徒們不同的回應態度與看法。有人主張,派員參加能夠促進他們與中國官方之間的對話。有的人卻認為,這種對話無異於進一步與惡魔唱和之舉。

  中國也曾於去年邀請宗教團體派代表,參與香港首任行政首長及臨時立法局的選舉。結果大家的意見依然是南轅北轍。最後只是徒增基督徒之間的猜疑,造成基督教團體在立場上的日益兩極化罷了。這些問題所引起的爭論,便已在現今造成了如此地軒然大波,那麼我們真的很難想像,將來當更切身的爭議性問題發生時,會產生何等的後果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北京一打嗝,就能在香港的基督徒之中,造成分化與決裂的後果。那麼,北京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必能予取予求,而將來香港政府恐怕也只有默許與退讓的份了。除非基督徒們能學習彼此信任、團結一致、包容異己,否則,香港教會的前途實在很不樂觀。而這種包容的態度,意味著香港的基督徒必須捐棄成見,共同堅守基本立場,不容猜忌瀰漫在彼此之間。

  台灣的基督徒顯然也應以此做為借鏡。除非台灣的基督徒能團結一致,並且致力於共同期待的目標。否則他們對於台灣內部事務及海峽兩岸會談的影響力,最後都將喪失。

  不同的教會及基督教團體,採取了不同的態度與方式來迎接1997年的來臨。有的教會團體嘗試獨自建立細胞小組、開拓小教會及服事計畫,不再依賴政府的直接補助金,也不再受制於政府的掌控。例如,他們在私人的房舍裡設置家庭教會,有別於那些在政府所補助的教會學校裡所設置的教會。他們大都預做了最壞的打算。他們認為中國政府所做的承諾都不可靠,同時也認定「一旦成為恨惡共產黨的宗教,便永遠成為恨惡共產黨的宗教」。

  有些基督徒堅持民主路線。他們對中國極度不信任,並且主張採取「安全第一」的政策。換言之,他們認為維繫現今香港所享有的宗教自由及種種自由的唯一保障,便是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唯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及民選的政府,才能保障平民百姓,免於既得利益團體的宰制及中國政府的干預。

  有的基督徒抱持著「鴕鳥心態」。他們認為,只要不干涉政治,專心讀經、祈禱、敬拜和傳福音,將來便能驅離威脅宗教自由的妖魔鬼怪。

  大多數的基督徒尋求一種協商、溝通和妥協的中間路線。他們相信,基督徒應當依靠信心和盼望而活,不應陷於恐懼與絕望之中。多年來,他們已經嘗試與中國教會及中國政府官員,建立起彼此瞭解與合作的橋樑。結果,他們與北京當局達成了若干的「諒解」,這些「諒解」落實在特別行政區新憲法裡的宗教自由基本原則之中:

1.香港教會得以維持現有的敬拜、事奉和見證。

2.香港教會得以持續經營現有的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機構。(包括香港地區現有的20%病床、40%學校及60%社會服務機構)

3.香港教會可以繼續和海外教會及普世福音機構互相交往並接受援助。

4.香港教會得以自由僱用外籍職員。

5.香港教會得以在獨立自主、彼此尊重及互不干預的基礎下,與中國教會發展關係。

  這些基督徒們認為,時代已經改變了,雖然中國教會遭受重重限制,但已經重新獲得了基本自由。他們主張,應當給予中國政府一個新的機會,以便讓中國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寫下新的一頁。然而關鍵在於,我們能夠期待中國政府改變本質嗎?我們能夠天真地相信現有政權的承諾嗎?

  我認為,只要任何福音要素或宗教自由的基本成分不被打折扣,我們就應該公平地看待這種探討問題的方式。論及這種探討方式對台灣基督徒的啟發,特別是在台灣當前的政治新情勢之下,讓人不禁要問,為何台灣的基督徒不做更多的努力,以打開與中國教會及中國主管宗教事務的官員之間的對話大門呢?然而,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廂情願的事,畢竟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有鑑於此,我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鼓勵中國的基督徒及台灣的基督徒,互相伸出友誼的手。我也會鼓勵中國及台灣的基督徒,都能和「走中間路線」的香港基督徒對話,彼此發展進一步的關係,並且儘量以信仰為基礎,減少相互之間的畏懼感。同時也希望這種對話關係,能夠突破政治上的層層阻礙,促進彼此的了解與合作。這三個地方的基督徒,必須相互幫補、共謀智慧,以乘風破浪、航向未來。

  至於香港教會的未來走向,我願意指出教會應該承當的一些基本工作,以便因應一九九七年之後的新情勢,而不僅僅是謀求生存之道而已。

  首要工作,便是訓練我們的會友積極參與香港的任何決策過程。esmond Tutu主教曾經說過:「罪惡乃是唯一的世俗事物,其餘的都歸屬於上帝。而上帝要我們和祂一起來拯救罪惡。」我們不能夠用「鴕鳥心態」來逃避我們四周所發生的種種,包括政治事務在內。

  其次,我們應當傳揚信心與盼望的福音,不要讓我們的天性充塞恐懼與猜疑。大家都是在苦難中成長。中國與台灣的基督徒,在過去的歲月裡,都曾歷經滄桑。但是,我們不可在歷史的洪流中停滯不前,以致無法寬恕別人、彼此相愛或重新信賴對方。雖然,中國教會仍然必須不斷面對種種挑戰,然而,以比較性的眼光來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中國的基督教會,在那片廣闊的土地上,經歷了驚人的、奇蹟般的大復興。中國當局也至少容忍了十七年以上的教會復興。我相信中國當局有更為充分的動機與理由來寬容香港教會。而未來的十七年,中國政府是否有可能邁向更加開放與包容的境地呢?我們祈求此事果真能
如願以償,同時也不忘提醒中國政府注意它尚存的缺失。

  第三點,我們必須投注更多心力來培育我們的年輕人。他們是未來教會與社會的棟樑。將我們的希望帶給他們,而不是把難題留給他們。這項培育工作必須重質而不重量。例如,我們雖然設立了許多學校,但是我們的努力還不夠,無法確保學生已經充分領受了基督徒的生活觀。今日年輕人的需求,愈來愈前衛。為了讓基督的福音能更加吸引他們並且切合他們的需求,我們必須更新學校和教會的教育方式;我們必須讓他們更加明白信仰與生活之間的關聯。

  第四點,我們應當改進神學教育。我們的男女傳教師,應該接受更好的裝備,才能帶領教會走入九七之後的年代。他們必須接受宣教的訓練,而不僅是牧養的技巧。他們所接受的聖經神學,應當是整全的、涵蓋生活各層面的神學,包括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層面。例如,他們應該研習馬克斯主義,瞭解其與基督徒生活觀之間的異同點。他們也必須通曉中國近代史,知道如何批判它。他們應該同時會說母語和北京話,才能有效地和愈來愈多即將定居香港的大陸人溝通。他們必須了解香港的社會問題,以及如何以基督徒的觀點來加以表達。

  第五點,我們應當將香港中上階層的教會及一般公寓居民之間的隔閡打破,以便將福音傳給他們。如果我們準備提供能取代大陸馬克斯主義及物質主義的相關替代品,我們基督徒就必須活出受苦、犧牲與服務的生活模式,才能符合上帝的要求,以便說服那些貪愛錢財的香港人「人活著不是單靠麵包」。

  第六點,我們必須持續與中國的基督徒建立彼此瞭解與合作的管道。例如,近年來香港教會與中國教會之間,人員的交互訪問,使得雙方都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我認為上述的觀點與方針,對台灣教會而言應屬中肯。我知道台灣的歷史及當前的處境,全然不同於香港,但也有許多類似之處。但願台灣教會能夠從香港的發展歷程裡,擷取寶貴的經驗,得以清楚從中洞悉何者可以運用在台灣本身的處境裡。
同作者相關文章: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我所認識的張哥 (第 161 期)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第 156 期)
聖神佇咱中間 (第 113 期)
首位本土籍長榮中學校歌創作者——周慶淵 (第 101 期)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第 88 期)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第 85 期)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第 83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第 80 期)
編者的話 (第 64 期)
編者的話 (第 62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第 46 期)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第 44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靈異怪談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9 期 倒數1997 (13-1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9期  1997年  4月 倒數1997 39
本期主題:倒數1997
發行日期:1997/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編者的話
香港九七的思量
香港基督徒對九七的經歷和反應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台灣人對於香港問題的看法
一個台灣人眼中的「九七」
願成為耶穌醫治之手的基督徒──高仁愛醫師
基督徒與直銷文化
哈與聖詩補遺(四)
中國的三自教會-從聖經觀點的評論
愛的迷思
愛情方程式
基督徒可以拿香嗎?
我的成長
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觀點看同性戀
同志基督徒的性、愛、婚姻
同性戀合理?
基督徒看同性戀------精神醫學的觀點
對CNC校園論壇之看法及其未來發展
親愛的羅牧師,您好!
答主內齡儀姐妹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