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旅行的禮拜日,早上出發觀光前,先在旅館的庭園舉行簡單的主日禮拜,禮拜指定由先生林澤生牧師主裡,我覺得與有榮焉,因先生能夠在英國主領禮拜實屬不易!禮拜後繼續參觀的行程,上午前往位於威爾斯省北方的城鎮契斯特,下午前往二次大戰後重建的新興城市康文翠。這天的行程包括拜訪兩地的一間天主教大教堂。萬萬沒想到,我在兩地不同的大教堂中,經歷了上帝豐富的恩典,遇見上帝並分享祂榮美的榮光。
契斯特這個城市原為羅馬人的要塞,至今仍有完整的城牆環繞。我們由導遊帶領,在三公尺高的城牆上欣賞城裡城外美麗的風光,最後來到契斯特大教堂。這座教堂約有八百年的歷史,我們進入參觀時,禮拜剛好正要開始,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這間天主教大教堂,大約可容納一千人左右,但這天參加禮拜的人大約只剩下七、八十人,所以教會選擇最裡面的一個小區域來禮拜,並用繩子將觀光客隔絕在外,觀光客只能在距離講台二百多公尺外的地方參觀禮拜。禮拜一開始,音色悠揚的古老管風琴即刻響起,全由男性組成的聖歌隊、司譯、神父等,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禮拜堂。
我內心納悶,一個近千年的禮拜堂,為何禮拜人數會減少到只剩七、八十人?是人們在這麼古典、美麗的教堂中,不能遇見上帝?難道聖靈只運行在充滿現代樂器、現代節奏的歌聲中?我想著:我在這古典優美的樂聲與歌聲中禮拜,還可以見到上帝的榮美嗎?管風琴優美的樂聲,在教堂中一個個高聳的迴廊與高塔中迴盪著,由許多男童聲與男聲組成的聖歌隊,也陸續唱出莊嚴的古典樂曲。很多時候我聽不懂歌詞,但我內心充滿感動!在一波接一波的感動中,我見到昔在、今在、永遠存在的上帝!祂的尊貴與權能,仍然在這八百多年的教堂中運行。過去八百多年來,祂幫助在這教堂中禮拜的每一個子民,今日祂也同樣將祂的慈愛施於所有相信祂的人。我跪在禮拜堂內禱告,內心充滿神的恩典與喜樂,眼淚因為感恩與感動而流下。我雖不能到台前領聖餐,但我的心已經與上帝契合,我已經與上帝同吃喝,與祂有著親密的心靈交通。
下午到康文翠,遊覽車正好停在康文翠大教堂的廣場前。這個教堂之所以聞名,是因為在二次大戰時,禮拜堂的屋頂整個被德軍的轟炸機炸落,而教堂四周的牆壁和禮拜堂內的高塔,卻保留得十分完整。目前,這間教堂仍然保留當時被轟炸後的原貌,並另外在教堂旁邊蓋一間現代大教堂來舉行禮拜。我們先進入新教堂參觀,時間是下午2時45分,禮拜正在進行。這次我先被講台的壁畫所吸引,吊掛在台前壁上的綠色壁畫,上面沒有十字架,反倒有一位以黑框白底呈現的大大的、怪怪的人像。(後來才知道祂是耶穌的畫像)。當時只覺得為何這座天主教主教座堂這麼新潮?參加了約10分鐘的禮拜後,因時間的限制,導遊請我們先出去參觀舊教堂。舊教堂內有一座和解的雕像,代表對德軍轟炸大教堂的赦免,也提醒眾人:基督的福音是忘記仇恨,彼此和解。
因著我對新教堂內壁畫的好奇,先生與我再度進入新教堂參觀。一進門,駐堂神父在眾多的觀光客中注意到我們,並問我們:「你們是那裡來的觀光客?」我們回答並問他:「你去過台灣嗎?」他說朋友去過台灣,他只到過香港,但他很知道目前台灣的政治處境。由這樣的開場白開始,我問到關於講台前的壁畫,神父神秘的說:「等一下再告訴你們,現在我將逐一介紹我們的教堂讓你們認識。」結果,神父花了40分鐘介紹教堂內每一座擺飾的意思,與每一個小教堂的設計意義。比較遺憾的是因礙於集合的時間,有一個很重要的房間,神父未能為我們介紹。
參觀這間新的主教座堂後,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不再是講台前的壁畫,而是其中一間小教堂。那間教堂約可容納20人聚會,小教堂的的講台前有一幅石頭壁畫,畫中是一位有著一對很大翅膀的天使,他蹲著,而且用一隻手遞出一個酒杯。右邊的牆上有一幅畫,畫中是三個屈身沉睡的人。神父先解釋右邊那幅畫,說那三個人是在客西馬尼園睡著的三個門徒,然後神父轉身問我們:「這個房間缺了什麼?」想了一下,先生回答:「少了耶穌。」神父說:「這個設計的意義是要表達:今天該由每一個基督徒來承接耶穌所受的苦杯,並為福音付上代價!傳福音的道路,是條充滿荊棘與歧嶇的道路,但我們仍需勇往直前,接起這杯苦杯!」小教堂的窗戶就是一頂荊棘的冠冕。看著這整個的設計,聽了這一席話,我的心再次燃燒,再度被宣教的使命所催迫!是的,我要再一次對主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感謝神,讓我在英國大教堂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