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在家裡讀了«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和«寬恕»二本書。有沉重,有流淚,更有另一番的思考和體悟。人與人之間的成見所造成的衝突跟傷害,除了常見的冤冤相報,加長拉長傷害的時間與深度外,另一個出路則是學習二本書中所言,以更深度的寬厚心境來建築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溝通橋樑,並藉著信仰上帝的力量,落實原諒的做法。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描述的是南非人民從種族歧視到民主和平的過程。作者屠圖大主教從基督愛的精神和南非黑人「班圖」精神出發,闡釋寬恕所可能帶來的美麗遠景。
我因為對南非的歷史了解並不深,所以一直認為南非的種族歧視,僅僅只是印象中或電影裡白人壓迫黑人而已。仔細閱讀後了解,南非的種族歧視並非如此簡單,事實上是非常的複雜難解,有白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有斐裔人,英裔人),黑人各族(九族)之間的矛盾。過去由於英裔人掌握執政權和經濟大權,所以與斐裔人之間長期明爭暗鬥;同時也正式推行「種族隔離」制度,更為徹底地歧視黑人。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種族之間的隔離、衝突、矛盾,與爭鬥,比我們可以想像中的更為複雜、難解。無論加害者與被害者都各有其難以釋懷的傷害和難以放下的仇恨。
一九九四年,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動,柏林圍牆崩塌,蘇聯瓦解的種種影響,南非的命運得以翻轉。執政者與反對團體雙方的領袖,能夠以寬容的心境,顯示了他們不平凡的風範。白人戴克拉克總統敢於交出手上的政權,交給曾是世仇的對方;而對手曼德拉克先生,更能以寬恕來化解曾受傷害的境遇,讓南非的政治走上正常化,更讓南非從此漸漸讓國際社會擁抱。在這同時南非人民要如何的療傷止痛,如何的復原,是更大更深的挑戰。而最令人感受深刻和感動的是,經由屠圖大主教推動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南非人民在他們傳統文化中,找到了最好的復原。最好的復原就是以基督愛的精神,寬恕所有的罪和過錯,讓加害者得以洗淨心中的悔恨,被害者得以放下曾受的苦難。
另一本書«寬恕»,則是活生生的例證,是種族滅絕倖存者的告白。作者伊瑪奇蕾是東非盧安達中的圖西族人。盧安達境內分為二族人,圖西族群和胡圖族群,兩族群早期在外表上有顯著的不同,圖西人高瘦,鼻子高挺;胡圖人身材較為圓胖,鼻子扁平。在比利時殖民統治期間,比利時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故意優厚圖西族群,貶抑胡圖族群。比利時讓圖西族群在教育和政府職位上佔盡優勢,更印製族群卡來分辨兩族,重新喚起因通婚雜居,在外形上漸漸逼近的盧安達人之間的族群意識。
作者在本書中描述在一九九四年四月六日到七月中旬約一百日之間,盧安達由胡圖族激進民兵殘殺圖西族約百萬人的滅族大屠殺時,她所經歷的一切災難,自身所受的傷害,以及後來心靈轉化的過程。當時她是個廿四歲的女大學生,她的父母、兄弟,和許多親友都在這次大屠殺中喪生。她則因為一位胡圖族的基督教牧師的藏匿和保護,逃過一劫。在被藏匿期間,因為她本身是個天主教徒,信仰帶給她無比的安慰和盼望。她由於長期的禱告和與上帝親近的習慣,保有正面積極的思想,所以最終能夠在仇敵面前說出「我原諒你」。那種寬容的心境,涵蓋其間的愛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動容,由衷的感佩。
兩本書所寫的是種族紛爭下,被害者採取寬恕作為復原的開始。我深深為其感動,因為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和不容易做到。如果不是有信仰的支持,基督愛的保證和恩典,我們都無法走過傷害。今日大至國家、政治,小至家庭、婚姻、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凡有衝突,就代表傷害的產生,而我們如何用寬恕去化解衝突,面對傷害;同時更進一步的能讓人看到饒恕敵人那種愛的境界,是我們最該去學習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