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風雲的音樂家非莫札特莫屬!2006年正值「神童莫札特」250歲週年,此「神童」稱號一點也不為過。3歲就會模仿姐姐彈琴,4歲開始和父親學習音樂,5歲譜寫小曲,6歲時即赴各地旅行演奏,8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11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12歲寫下第一部歌劇,14歲時他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天妒英才,1791年12月5日因貧病交迫辭世。大家若欣賞過『阿瑪迪斯』這部影片就能窺見他創作音樂的速度和才華,但對於他三十五年的短暫生涯卻令人不勝唏噓。
以學音樂的角度來看,他具備了音樂系學生最嚮往的:神速的創作即興能力、絕對音感、豐富的想像力、超強的記憶(背譜能力)、優越的視奏能力以及豐富的演奏經驗。自小即在歐洲各國演奏旅行,甚至有人形容他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鋼琴椅子前。多少學生和家長以他為目標,希望自己或家中能出現一個像莫札特這樣傳奇的人物。
常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小孩到底幾歲可以開始學琴﹖一天要練習多久﹖」我問道:「你們要栽培一個愛音樂的人?還是會彈琴的人?」這可是兩種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會彈琴的人不一定快樂,也不一定較認識音樂;但是愛音樂的人會因為音樂而快樂。在我接觸的學生當中,因必須長時間專注地練琴,而失去了最寶貴的童年是常有的例子,正如「神童莫札特」一樣;但後來他也沒有莫札特般的名聲,甚至在變化最多的青少年時期捨棄了彈琴,不再聽古典音樂,原因是父母親逼他練琴。當然也有如願走上音樂之路的例子,但同樣的捨棄了其他寶貴的東西作為代價:教會團契生活、其他的休閒、興趣……等。但問他有沒有聽過杜普雷拉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他卻道:我又不是學大提琴的。這種狹隘的音樂觀,不管一天練習多少時間也不可能成為莫札特,更遑論有無接觸其他的領域。
我並非反對大家學音樂,或走入音樂領域。該學到甚麼地步得視個人的身心狀態、個性特質等等來考量,而非一味的以學琴來認識音樂。
從另一角度而言,莫札特的作品雖然值得欣賞,但其人生態度卻不值得效法;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常向友人借貸,金錢入不敷出的窘境,過度工作倒致身體不適,生命漸漸走到盡頭。雖然上帝給予他如此豐富的才華,他卻沒有謹慎面對自己的人生,是相當可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