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82期 好好生活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好好與人相處
厲害的魔術、好笑的笑話,那可能會讓人崇拜你,但那不是讓彼此關係更好的基礎,重點依然在於「連結」。
關鍵字:
作者/黃柏威 (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長老,諮商心理師)
難以與人面對面交談

這幾年在和學生諮商的時候,漸漸會遇到有學生邊談話、邊看手機的情況。好奇的問對方,心想或許對方有急事須處理,以為他們會說:「抱歉,我在處理個事情。」結果他們的回答卻出乎我意料:「喔,沒關係,這不會影響我們講話!」這時我才驚覺,或許對他們而言,和人說話時邊講話、邊看手機,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一點兒也不奇怪,甚至壓根兒沒意識到這有什麼問題。
 
再把場景拉到其他地方,飯桌上共餐的人們,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吃飯的畫面,早已令人司空見慣。過去聚會中的沉默或許讓人有點尷尬,但也因為害怕尷尬,於是大家會積極找話題與對方聊天,久而久之,也像是一種對話練習。不過現在遇到這種尷尬,似乎不需要那麼辛苦練習了,因為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解決。可是這也讓我們越來越不擅長與眼前的人交流,因為我們已經很少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人身上;雖然我們坐在彼此眼前,但我們很容易分心去回Line的訊息,同時去給別人的貼文按讚、回應留言,甚至我們定睛看手機的時間,可能比注目對方的時間還多。
 
好好與眼前的人們說話,似乎成了一種古老技藝。趨勢專家諾瑞娜.赫茲(NoreenaHertz)在其著作《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中,寫到一位美國常春藤名校大學校長告訴她,有很多大一新鮮人難以與人面對面交談,因此這位校長還特別開設「如何察言觀色」的課程來幫助學生。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問題,甚至害怕有一天,面對面交談變成人類失傳的技藝。
 
專注在對方身上

好好與人說話, 對現代人來說, 或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放下手機,先練習談話時,專注在對方身上。說到專注在對方身上, 讓我想到電影《年少時代》(Boyhood)裡一段父子談話,男孩梅森和父親說起自己不知道要如何和心儀的女生聊天。類似的問題,我也常在諮商室裡聽見,而且不只是愛情關係,一般的人際關係也常遇見。「我不知道要跟別人聊什麼?」諮商室裡的個案常這麼說,電影裡梅森的父親說:「首先,你要問她很多問題,然後認真聽她說,讓她覺得你對她很有興趣。」
 
梅森的父親教他的不只是戀愛技巧,對我來說,也是人際互動的重要提醒,更是專注在對方身上的具體作為。他提到「要問她很多問題」,反映我們對對方的好奇關注;「認真聽她說」,反映了我們對對方的尊重;另外就是要「讓她覺得你對她很有興趣」,而不是要「讓她對你有興趣」。
 
與人產生「連結」

很多人以為交朋友,就是要讓別人喜歡我、對我有興趣,因此會擔心自己不風趣幽默、沒有才華,或是對自己的外在條件沒信心,而覺得自己難以與人建立關係,覺得對方不會喜歡自己,導致在關係中變得更被動與退縮,於是就更難與人產生連結。
 
或是為了要讓人喜歡我,而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刻意展現自己的長處來得到別人肯定,結果反而更不像自己。然而就算真的成功吸引到他人的注意,我也常覺得這樣做的結果只是讓別人崇拜你、欣賞你,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問題是,你很厲害,不代表別人就會喜歡你,就像你也不一定喜歡跟你覺得很厲害的人相處或做朋友一樣。因為別人會欣賞、崇拜我們,通常是因為我們的特質或能力;但別人會不會喜歡我們,通常是取決於我們與他互動時帶給他的感覺。
 
讓自己變得有趣、提升自己的內涵、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努力,當然對於關係的建立都是有益無害,但我也覺得這些努力,並非關係建立的核心要素,因為這些事情只關乎於「我」,而不是「我們」。但關係指的是「我們」,那意味著不是我自己要有多好,而是我能否展現出與對方的「連結」。
 
很多人在聯誼場合裡,會透過變魔術、講笑話等方式來連結關係,但我認為這麼做只是「要對方對自己有興趣」,而非展現出「自己對對方的興趣」。就算你會超厲害的魔術,能把台北101都變不見,但這也只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你很會變魔術!如此而已。「但這關我什麼事?」我覺得每一個希望拉近與對方關係的人,都要想想這問題。厲害的魔術、好笑的笑話,那可能會讓人崇拜你,但那不是讓彼此關係更好的基礎,重點依然在於「連結」。
 
你在關係中,發出過哪些與對方的連結呢?在互動中,你是否有展現出對對方的好奇與興趣?你會問問對方有興趣的問題,而不是只講自己有興趣的話題?你會認真傾聽對方的談話,多去關心對方的感受與心情,還是總是自以為是,用自己的經驗去否定對方的感受呢?你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真心想與他連結,還是只是想讓對方知道你很厲害,你所做的,其實都是要對方對自己有興趣?
 
在對話中創造情感的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 高特曼(J o h nGottman)曾為「建立關係」下了一個操作型定義,他認為:「關係之所以能夠建立,在於彼此的情感有所連結。」意指我要能夠在你面前表露情感,讓你知道我的感覺;同時,我也能夠去接收與回應你的感覺。當情感有交流時,我們的關係才能更靠近一點。這觀點讓我們在摸不著邊的關係迷霧中,指出了一個方向,開啟了一條值得我們嘗試與努力的道路。他說著:「建立關係的重點不僅是與對方講話聊天,也不一定是聊天的話題,重點是透過對話創造情感的交流。」
 
我很喜歡《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裡的一場戲,是男主角班(Ben)與心儀對象菲歐娜(Fiona)約會時的對話,這場對話做了很好的情感交流示範。
 
當時兩人在路上並肩同行,聊著彼此的人生經歷,說著說著班說他可以用10秒鐘就介紹完自己,他停下腳步,面向菲歐娜,看著她的眼睛說:「鰥夫,一個兒子,兩個孫子,一輩子都在生產如今已派不上用場的電話簿,目前在當實習生,樂在其中。最好的消息是,我在工作時煞到一個女生。」
 
很多人會把「自我介紹」當作是一種「資訊的交換」,但從班在這短短的自我介紹中,我們可以看見他想做的不只如此,他更想做的,是連結關係,而想要連結關係,就要有「情感的交流」。於是他不只是提供個人資訊而已,更重要的是他揭露自己的情感,像是「樂在其中」,他讓對方知道自己對於工作的態度,再來就是「我在工作時煞到一個女生」這句,更直接表達了自己對菲歐娜的好感。班確實很懂得在對話中創造「情感的交流」。
 
但會創造「情感交流」的不只是班,菲歐娜也是箇中好手。我在演講時,很常邀請聽眾想想,如果你是菲歐娜,聽完班的介紹後,妳會回應什麼?若你也想創造「情感的交流」,妳該說什麼好呢?
 
看過電影的朋友也許有印象,記得菲歐娜像是複製貼上,也說了一段類似的自我介紹:「換我了,離婚,三個漂亮女兒、一個孫子、男孩,快生了,幾年前生一場大病,現在好了,我是電子商務公司內部的按摩師,熱愛我的工作,我終於遇見我想約會的男人。」
 
但在這些話之前,菲歐娜還說了一句話,這句話無比重要!她回應了班剛剛隱隱透露,但又沒有明說出口的情感。在班的自我介紹中,最深的一個情感,並不是「樂在其中」、不是「我在工作時煞到一個女生」,而是他說到自己是一個「鰥夫」。說的人雖然雲淡風輕,但有生命歷練的人都知道,這是生命中多大的失落,那裡頭藏著多大的情感。於是菲歐娜選擇先回應這個失落情感,她第一句話說的是:「我很遺憾你老婆過世了」,我覺得不會有比這更好的回應了。
 
如果我是班,我會覺得她能懂我心裡有過失落,不只如此,她還願意碰觸這些脆弱,這表明著她願意與我的脆弱連結,也因為如此,讓我更有勇氣願意多開放自己,願意更靠近她一些。而這就是親密的關鍵,關係是在彼此情感的連結裡,一點一滴,日益親近。
同作者相關文章:
好好與人相處 (第 182 期)
小丑:是他瘋了,還是這城市早已瘋狂? (第 174 期)
驚爆焦點:It Takes a Village (第 170 期)
旅行—內在自我的追尋 (第 107 期)
證照熱潮的省思 (第 105 期)
在內在朝聖的旅途中相伴——記天主教世界青年日 (第 99 期)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第 9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2 期 好好生活 (12-1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2期  2022年  2月 好好生活 182
本期主題:好好生活
發行日期:2022/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我好嗎?
寫在「好好生活」之前
我對人生沒什麼盼望,為什麼要活這麼久?
好好與人相處
儀式的過程,都是再次認識自己的時候
我對健康營造的體驗
供應
上帝的宴席
好好生活
神研50回應
玫瑰與土壤
划向水深之處——鼓山教會於哈瑪星的深情百百款
閱讀《當我們同在一起》
好好仔生活
安歇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2)
牧養核心:信徒培育
《胡桃鉗與鼠王》的原著與芭蕾舞劇之介紹
米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W. Beattie)
每個禮拜四,我穿著一身黑服
青年關注時代,時代成就青年
政治、信仰與青年——國是論壇分享心得
文字宣教需要支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