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台灣教會@21世紀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長老教會2000年之後的宣教策略、成果和面對的問題 權力的濫用已經扭曲了耶穌基督的教導和祂以身作則的生活樣式。 | 作者 / 徐信得 | 4-7 |
|
 | 本期主題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共事務參與的轉變 教會關心公共事務不能以「成效」論成敗,必需回到我們有沒有看見人民的「痛」在那裡。 | 作者 / 黃哲彥 | 8-9 |
|
 | 本期主題 | 在諸宗教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公共性」與「個人性」的這兩條信仰路線,一直在長老教會「在地化」過程中交織與拉鋸。 | 作者 / 王鏡玲 | 10-13 |
|
 | 本期主題 | 多重層殖民脈絡中建構自我的原住民族教會 原住民族要建構自己的「教會論」,面對衝擊和逼迫時才能展現自信的批判和回應。在此之前應要先進行解殖工程。 | 作者 / 以撒克‧阿復(Isak Afo) | 14-17 |
|
 | 本期主題 | 長老教會青年與長青,當代對話的身份與機會 在更多堅持立場之間,為衝突找到和解的機會。 | 作者 / 戴以仁 | 18-19 |
|
 | 本期主題 |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絕對不能忘記教會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宣揚耶穌基督的救恩。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 作者 / 楊啟壽記錄者 / 王昭文 | 20-22 |
|
 | 本期主題 |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PCT需要「人民作主」人人皆參與的行動精神,來喚起平信徒運動。 | 記錄者 / 李信仁 | 23-26 |
|
 | 信仰.生活 |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人因為愛上帝,愛主耶穌基督,為了耶穌上帝國之宣揚的緣故,自願承擔重擔,做出犧牲,這就是背十字架跟從耶穌。 | 作者 / 陳南州 | 28-32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回家路 不論是向外找出路,往回家的路守護,充滿勇氣與自信,與開闊的世界一起,開創生命的生存路。 | 作者 / 林宛柔 | 33-35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阿美族第一位信徒「涂恩綢」(Intiw) 涂恩綢是已知首位入信基督教的阿美族人,曾在觀音山教會擔任多屆長老。 | 作者 / 林辰(Iciro Namoh) | 36-40 |
|
 | 文化.藝術 | 復活節審思:向著教會說話的《沈默》 站在歷史框架裡的教會需要明白,福音的實踐不是要走一條完勝的路。 | 作者 / 羅頌恩 | 44-48 |
|
 | 文化.藝術 | 沉默,與其巨大的迴響 在失去所有外在標準時得到自我體悟的冠冕;在卑屈的時候也許最是榮耀神。 | 作者 / 可羅索 | 49-51 |
|
 | 好書櫥窗 |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這本書所整理的,只是一個開端。尋求台灣教會的轉型正義,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歷史知識,更多的論述。 | 作者 / 王貞文 | 52-54 |
|
 | 特稿 | 青年在教會的角色 年輕人對公義的渴望與行動的熱情,可能是建立與栽植一個新的、更符合上帝心意的教會與世界的力量。 | 作者 / 鄭君平 | 55-59 |
|
 | 母語葡萄園 | 慶賀《新使者》「母語葡萄園」十週年 我呼籲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tio̍h重視聖經kah聖詩ê台語文書寫。 | 作者 / Lîm Chùn-io̍k林俊育 | 60-61 |
|
 | 母語葡萄園 |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下) 這四份廣告刊做伙,無打算mā將台灣醫生ê養成史表現--出-來。 | 作者 / 張德麟 | 62-64 |
|
 | 大專世界 | 一起學習讓上帝的話甜如蜜--我們的查經班 「在開放與多元中提問及討論」的查經方式,刺激了新的想法及信仰反省,擴張了信仰視野的廣度及深度。 | 作者 / 林熙皓 | 66-69 |
|
 | 大專世界 | 看見,得生命 整卷約翰福音讓人最振奮的是得生命。生命,泰雅爾語聖經用insunan(呼吸、氣息)這個詞來表達,我覺得其生命動態的感覺更強烈了一些。 | 作者 / 梁之盈 | 70-71 |
|
 | 大專世界 | 第一次的神研班 聽見彼此的聲音、看見彼此的存在,共同塑造一種有活力、有彈性的信仰核心,這便是神研班的寶貴之處。 | 作者 / 萬盈穗 | 72-75 |
|
 | 大專世界 | 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 無論身家背景,我們都是被上帝揀選的,派我們來完成祂的任務。 | 作者 / 葉玳綾 | 76-77 |
|
 | 家書 | 上帝記念著
| 作者 / 編輯室 | 78-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