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54期 面對青貧時代
字級調整:

新使者論壇
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
我們應該爭取福利,但推不了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回到個人,看能不能夠有什麼改變。
關鍵字:
作者/陳逸凡 (台灣教會公報記者)

延續剛剛介雲所說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在現代長老教會的處境裡,我們面臨了「中產階級化」的問題,牧者是否真的知道所謂「民間疾苦」,究竟是越大間越復興的牧者比較知道民間疾苦?還是弱小貧窮的教會,比較知道現在的人民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如果我們覺得教會中產階級化是需要反省的,我想這也是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

※公務機關怪現象

本次論壇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生命經驗,談談自己的就業史。我很幸運生長在一個公教人員的家庭,因此不用負擔學貸,私立大學社會系畢業、國立大學政治所畢業,大家可以猜一猜這樣社會科學學歷背景的畢業生可以拿到多少起薪?答案是35,000。我當時畢業後繼續留在學校裡擔任研究中心的專任助理,拿的是國科會所核定的敘薪標準,每年年終獎金是扎扎實實1.5個月,沒有以任何名目打折扣。

由於我當時畢業後是在校園裡直接與職場銜接,不懂得社會上實際的薪資狀況。當時看到在大學系所擔任助理的朋友時會想,「哇!這個人真的是太能幹了」,又要作帳、又要負責協調處理教授們大大小小的各種要求,還要隨時注意系所收支狀況是否平衡,然而因為是用學歷敘薪,這樣一個人的薪水卻比我低。當時我很替這樣的朋友叫屈,時常會想說,「你明明這麼能幹,為什麼不去外面找更好的工作!」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我自己不食人間煙火。

這個工作做了一年以後,因為意識到這樣做下去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可能幹了十年還是在領35,000元的薪水當個助理,所以就帶著理想離職,進入一個國家級的博物館擔任編輯工作。大家可以再猜一猜,碩士學歷在這裡可以領多少薪水?答案是25,000元,但是我太有理想、太熱愛這份工作了,所以仍然選擇接受。

以前大家或許會說,「政府怎麼可以投機取巧使用約聘人力」,事實上我前一個工作就是約聘的,福利還相對有保障。大家太小看政府機關的求生能力了,在預算有限的時候,派遣人力就成為聘僱的方式,即便做的是專業工作,例如修復古物、紙張、編輯刊物等,一樣是領25,000元做派遣工。而負責管理這些派遣人力的人,竟是機關裡負責送公文的技工,有時負責的技工還集合所有的派遣人員訓話,叫大家不要抱怨,「有本事自己去考公務員。」

由於派遣制度太多弊病,政府單位也知道應該減少派遣人力的使用,但是大家以為這是好事嗎?錯了,改個名目叫做駐點人員,仍舊換湯不換藥。由於這些工作都不算是隸屬於政府的職員,屬於外包廠商,各種福利保障都大有問題。在同工不同酬、起薪已經不如人的情況下,年終獎金等還有可能任由派遣公司苛扣,除非遇到有良心的「公務人員」願意關注,否則都是任由派遣公司宰割。再回顧過去在學校擔任約聘人員的日子,跑遍各個行政單位的經驗發現,政府單位裡所謂「約聘人員」反而都是真正踏實做事的員工,狹義的「公務人員」反而大多喜歡推卸責任,甚至處於狀況外。

※我們真的窮嗎?

我的第三個工作則是來到教會公報社,起薪比第一個工作差,比第二個工作好,然而無奈這也是教會界的現況,雖然大家不知道彼此薪水的實際數目,但都知道大概不會太好。但我要回過頭來說,面對青貧時代,我們論述事情的角度好容易落入「青年實在太可憐了」的感嘆,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思考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真的貧窮嗎?還是因為社會分配不均讓我們覺得差異很大。

我回想我父母還是青年的時代,他們也是說自己過得有多辛苦,常常會聽到兩個人合吃一碗陽春麵等故事,還努力存錢在月薪3千元的狀況下買了100萬元的房子。我稍微換算了一下,然後問我自己,「如果月薪3萬塊,我敢買一千萬元的房子嗎?」我想可能不敢。透過簡單的比較,我們現在所謂的「青年貧窮」,好像也不是青年需要起來革命的貧窮,而是社會很穩定,穩在下面的那種貧窮,等於大家都住在地下室。但是我們有能力改變它嗎?因為目前的狀況對整個國家是非常不好的。

目前我們擁有的是一個非常階級化的社會,考上公務人員等於就是貴族,不想考的就是平民、賤民。但是要改變現狀只有透過制度的改革才做得到。還有一點非常不好的是,現在考公務人員的人大多只是想要「考上」,而非有什麼志向,期待的不是「我的生命能夠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或使命」,而是期待什麼事都沒有、或者期待一個很好的退休生活。我覺得這對一個國家來講是很可悲的事情,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腦中所想的不是「我這輩子可以做出什麼」,而是「我以後可以過一個很好的退休生活」,讓人覺得這個國家好像沒什麼希望。

※用什麼衡量生命的價值

有時候這個時代走到這裡,我們個人可能無能為力,或許我們可以推一把的時候推一把,我時常覺得台灣不一定是公務人員福利太好,而是勞工的福利太差,所以我認為檢討的對象不是基層公務員,而是我們應該爭取一樣的福利。但推不了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回到個人,看能不能夠有什麼改變。

當我們在面對青年可能買不起房子、不敢生小孩的時候,還好我們是有信仰的人,這不是說大家都要來教會機構做事,而是我們能不能夠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例如這些從事工運、社運的人,他們的收入不多,但是生命為何能夠如此豐富?如果是用薪水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那就會陷在痛苦裡面;如果是用「我要做什麼」來衡量生命的價值,或許就能夠跳脫出貧窮的迷思,你還是有陽春麵可以吃,但是你做的事情會是很滿足、很有方向的。

同作者相關文章:
遇見永遠的家人 (第 173 期)
神權與人權的對立?──基督徒公民看婚姻平權 (第 158 期)
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 (第 154 期)
基督徒參政的多元性 (第 153 期)
有溫度的書:《無法送達的遺書》 (第 148 期)
政黨失能,人民該怎麼辦 ? (第 14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4 期 面對青貧時代 (16-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4期  2016年  6月 面對青貧時代 154
本期主題:面對青貧時代
發行日期:2016/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面對青貧時代
教會要和受苦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掌握現況邏輯、找到突破點
航向未知的未來
勞工要團結
教會是青年避風港?
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跟使命感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正視「學用落差」解決台灣低薪問題
青年就業的困境與青年貧窮問題
澳洲打工的光明與黑暗
斯普利特遊記
開一家咖啡館
奇異恩典:不只賣藥的藥局
替台灣教會打開世界之窗的郭大衛牧師
在《過勞之島》安慰拉結
處境化聖經研究:與南非工人探討經濟問題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憶往
一個台灣基督徒在中國(之一) : 衝擊
新聞是跟平庸之惡的搏鬥 --評論電影 驚爆焦點
門閂無柄
是粉絲還是追隨者?─《我不是耶穌的粉絲》觀後感
與主之間的連結
歡迎來合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