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健康與信仰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醫療宣教之經驗及省思 醫療宣教的使命一代接著一代不斷的傳承下來,盼望被主呼召與感動的人,願意趁著年輕勇於選擇最好的福份,來與神同工。 | 作者 / 陳恆常 | 4-9 |
|
 | 本期主題 | 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 教會可以透過推動社會平等的公共政策、關懷弱勢群體的行動、以及投入偏鄉醫療、長期照護與健康促進,去促進社會與健康的平等。 | 作者 / 周恬弘 | 10-14 |
|
 | 本期主題 | 信仰、生態與健康:與A Rocha同工的一日遊 田埔教會的靈恩經驗,凸顯了不單單是精神面,而同時也有物質面與社會面的整體性療癒過程。 | 作者 / 林益仁 | 15-18 |
|
 | 本期主題 | 病人、病情、病語——如何做靈性關懷 探視病人,除了注意他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之外,更應著重在病人靈性上的關顧。 | 作者 / 李定印 | 19-22 |
|
 | 本期主題 | 生病是咒詛嗎? 在病痛中我們可以學習體恤同樣遭難的人。藉著彼此的鼓勵,一同走過病痛! | 作者 / 蔡政道 | 23-26 |
|
 | 本期主題 | 感謝主讓我得癌 「癌」,我與之共舞,對我而言是上主給的特別獎,要人因我如此而得福。 | 作者 / 方嵐亭 | 27-30 |
|
 | 信仰.生活 | 病痛與新生命 病痛讓我被迫放下手中的劍,安靜在上帝懷抱裡,與基督對話。 | 作者 / 王貞文 | 32-37 |
|
 | 信仰.生活 | 餅乾阿姨的第二個家 不是醫院如家,是這裡有家人——在神裡面的家人,沒有血緣卻愛她如己的家人。 | 作者 / 王靜雯 | 38-39 |
|
 | 成長部落格 | Blessings Bakery 蒙福的麵包 但當我繼續在各個逆境時信靠祂、允許祂調整、改變我的計畫時,生命似乎變得更加豐富。 | 作者 / 許垚綸 | 42-46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臺灣女詩人杜潘芳格其人其詩 若是離開了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的和平的聖靈,就無法寫成詩或寫文章。 | 作者 / 劉維瑛 | 47-52 |
|
 | 解惑之窗 | 我們如何看待巫術? 我們常常看不見自己背後的價值體系如何在牽動著我們的思考、行為。 | 作者 / 吳易澄 | 53-55 |
|
 | 好書櫥窗 | 關懷病痛者與悲傷者最美的書 ──推薦古倫神父的兩本實用技巧與實務探討手冊 安慰就是我站在對方身邊,忍受他的眼淚、絕望、抱怨和意義失落,平靜地聽他們訴說內心的傷痛。 | 作者 / 姜捷 | 56-57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知道/不知道新加坡?菜鳥社工的異文化體驗 如果你在新加坡小住一段日子,你會開始羨慕新加坡大多數人懂兩種以上的語言;對跨族群或國籍成員構成的家庭留下深刻的印象。 | 作者 / 呂思嫺 | 58-61 |
|
 | 厝邊頭尾 | 角落微聲——台南恩友中心的故事 學習跳脫世俗對街友的觀感,以上帝無差別待遇的眼光,維護他們的天賦人權。 | 作者 / 劉奇峰 | 62-66 |
|
 | 大專世界 | 踏進恩友中心 誰會想要住在街上被人嫌棄?但是社會不給他們機會。 | 作者 / 李宜臻 | 67-68 |
|
 | 大專世界 | 傳達鐵窗中的思念 每一個受刑人身上背負著法律上的「標籤」,然而背後的故事我們不曾了解過。 | 作者 / 邱昱誠 | 69-70 |
|
 | 大專世界 | 從南鐵東移看SCM 我們在做的事,只是恢復一個人應該有的生命尊嚴,同時提防自己以標籤來抹煞他人的複雜和全面。 | 作者 / 黃敘恩 | 71-72 |
|
 | 大專世界 | 弱勢家庭陪讀 教會不應該只接納有資源的人,還要去找到需要幫助的人。 | 作者 / 陳憶凡 | 73-74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13 Be̍k-ki-sé-tek那有啥物pan-chhù?
| 作者 / 李南衡 | 76-77 |
|
 | 家書 | 無價的肯定
| 作者 / 江淑文 | 78-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