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味道,其實就是人味
備餐其實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要用這樣的方式「照顧」你們,讓你們離家時,還能有用心準備的食物,溫暖你們旅外求學的煩悶。忘了從幾時開始備餐,只知道,打從我開始在廚房開火時,你們當中就有人管我叫「媽」了!!
備餐首先得要熟悉各式各樣的廚房跟廚具,就從那個不知從何下手,略顯簡陋的學舍廚房開始談起。那個寒冷的冬天,山上的天氣像是耐寒訓練班,水龍頭一開,手指也僵硬了!不小心削到手是常見的,差別只在指甲或是肉。雖然天氣冷冽,但看你們一個一個回到學舍時,開門探視廚房的進度,我就覺得好溫暖,好有趣。多像是放學的孩子,想問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吃飯了!放飯時間到了,越來越多放學回家的孩子,在外面等著吃飯,而廚房也上演著鍋子不夠大,火太小,刀子不夠利,食材沒地方放的窘境,就在一片天女散花的慘況中,食物終於是一一上桌了!!人多加上食量特大,每次差不多就要預備兩桶,有時是咖哩,有時是羊肉爐,有時是太甜的肉燥飯,有時是義大利麵….不管我的手藝如何,你們總是讓我超有信心,因為幾乎每次都會見底。不過,在學舍備餐有個後遺症,就是….我總覺得要多煮一點,你們才夠吃,因此,我越來越無法煮小份量的食物,總覺得每個人都處在很「餓」的狀態中。XD
除了學舍外,團契聚會的教會廚房,也成了我的實驗室。一開始不知道如何使用快速爐,老實說,也害怕突然猛烈的火候,但不克服,就沒有飯吃,因此,我練就了使用各種快速爐的功力,也用大鐵炒鍋及大剷子備餐,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力氣,翻炒著羊肉塊,再燉煮個兩小時,香噴噴自製羊肉爐上桌了。你們可紮實的讓我見識了「婦女團契」掃盤的功力,雖然羊肉仍舊稍嫌有嚼勁,咬到臉頰發酸,但,除了殘渣、菜葉之外,沒有倖存者了!
煮了很長一段時間,試過各樣的食材,泰式、台式、自創…,變不出把戲時,就上網查食譜,看烹飪節目,記下食譜,總想多一點不同的口味,讓你們嚐鮮。不過這樣的備餐日子,也曾讓我疑惑,我不禁自問:我需要花這樣的時間備餐嗎?這也是我的服事範圍嗎?多一點時間讀經研究是不是比較重要?弄得全身油煙味的意義在哪??但不管什麼樣的疑惑,終究無法打消我繼續備餐的決定,因為,那是我的一種愛的方式,在信仰關懷、造就之外的,另一種信仰的表達。
備餐不總是那麼順利的,也曾遇到有人質疑:如果有人是為了吃才來團契,那我們這樣做,豈不是更強化他的「不良」的動機,特別是查經時備餐,總覺得有那麼一點利益誘惑的感覺。我也不是沒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我想回到一個單純的信念:分享就是了,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不管來到團契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分享食物也是一種誘因,那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為食物,讓我們一起「坐桌」,在熱騰騰的溫度中,我們接納不同需要的人,打破任何臆測的圍牆,進入一個「家庭」的關係!總之,來就是了!
烹煮的經驗,也讓我更認識你們,從你們不吃的食物中,看見每個人有趣的生活經驗。也從你們參與備餐的過程中,看見每個家庭不同的飲食偏好。食物,開啟了一個一個世界,不只是味道,也看見不同的飲食型態與堅持。另,烹煮也是一個磨合的機會,改變我們對一些食物的刻板印象,增加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有時甚至也能慢慢的調整偏食的習慣。沒想到廚房的小空間,確有著十足的樂趣與影響力。
將近十年的備餐人生,想到的都是令人發笑的經驗,那些不合用的鍋碗嫖盆醬醋茶,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那一張張的笑臉跟「捧場」的貼心,我想,還會有繼續不斷的「備餐人生」!
寫稿的此時,我的腦海中不斷的轉著待會去團契備餐的菜單:炒麵、啤酒雞翅、酸辣湯。應該挺適合這種飄雨微涼的天氣…來去買菜了!下次有機會,來坐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