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25期 母語的將來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一個台語文老兵的心聲
台灣的教會需要以延續台語文/在地語文為己任,這合乎上帝的心意,也合乎教會宣教和認同本土的精神。
關鍵字:台語羅馬字  國語霸權  台語文復興 
作者/張宗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翻譯審議小組主委)

※上帝喜愛多元文化語言

一個政權仗著他的權力要統一國家的語言和文化,以遂行他的國家/政權意志,這個政權或那個國家不會得上帝喜悅;上帝甚至會使那個政權/國家解體。上帝喜歡各國各民的語言、文化是多元的,像彩虹那樣的多采多姿。祂不喜悅有政權/國家要一元化全國的語文和文化,要掌控國民的語文—蘊含著文化和思想—於政權/國家之下(創世記十一:1-9)。

上帝對各國各民多元的語言和文化的喜愛和珍重也表現在至今仍在進行的宣教歷史中。新約聖經時代福音的傳播都是通過各國各民的母語和文化,由猶太人而希臘化的猶太人而未信主的外族人,或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proselytes and god-fearers)而外族人(徒十,十一:19-21)。教會也非常重視各國各族的語文,用本國本族的母語禮拜和聚會;到各國各族去的宣教師一定要學習當地當族的語文,不計較說寫該語文的人有多寡。

※台語羅馬字文獻豐富 

自1865年和1872年起,台語羅馬字隨著福音的傳播進入台灣民間。由於台語羅馬字比漢字易學,所以當年信耶穌的人至少會閱讀台語羅馬字,不再是文盲。因此,民間有話這麼說,「要識字就要信耶穌/去教會」。1873年,來台第一位宣教師馬雅各醫師翻譯的新約聖經出版,1884年英國聖經公會翻譯的舊約出版。這顯示台語和閩南語的文字化和白話文文學遠早於1919年中國的五四/白話文運動。1933年出版的聖經巴克禮修譯本,對台灣的語言、文學、和文化更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在宣教之餘,還延續著台語的生命,更豐富台灣的文化。

1885年,以台語羅馬字書寫的「台灣府城教會報」(台灣教會公報前身)出刊。除了基督信仰的文章和台灣眾教會的消息以外,還報導世界新聞和文理新知,並登載無數台語白話小說。其中,鄭溪泮牧師的長篇小說「出死線」(1926年出版)是傑作,前台南長榮中學校長戴明福的自傳「七八叟」(1966年開始連載)有寶貴史料。

除了無數的台語羅馬字書籍、刊物、教材以外,1965年仍然普遍可以看到教會界人士和家族以羅馬字通信。日治時代的戶口簿冊,有戶政人員用羅馬字標注姓名正確、或家庭指定的台語發音。

雖然羅馬字似乎侷限在教會界,可是它使教會的文盲率遠低於社會的,使不識中文的基督徒仍可繼續吸收新知,獲得心靈的培育,直接間接提升台灣社會的品質和素養,也保留著具充沛生命力的台灣文化。這些史實不能被「華語文至上」、認定「不可能有台灣文學」、不識台語羅馬字等人士所否定和否認。

至於台語的漢字文學,因資料和著作容易獲知,就予省略。

※國民黨政府打壓母語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採取鼓勵日本教師學台語以推廣「國語」(日語)的語言政策。日本在台灣的課業仍然安排漢文和台灣民俗,也容許以台語上課。其間,日本政府容許府城(今台南)地區以府城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前身)為中心,延續之前就設立的「小學」,教導數學、自然、常識、聖經等課程,還教導漢文和羅馬字,全以台語授課。教會的「小學」到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普及了才停辦。一直到日本由軍政府執政,推行軍國主義,以台灣為侵略南洋的基地,才推動「國語家庭」運動,全面禁止台語文的教學、報刊、和教會主日禮拜的台語講道。

1945年蔣介石帶著國民政府代聯軍接管台灣。1947年二二八事變之後,放棄原先仿效日本「提倡台灣話學習國語」的政策。到了1949年,國民黨的政府實施世界最長38年的戒嚴(至1987年),台灣人民喪失了言論、思想、居遷等等自由;華語(「國語」)被定於一尊,推行「國語運動」。政府還透過教育系統、大眾媒體等管道,對社會塑造「說『國語』才高級」的刻板印象;連戲劇和廣告中低俗、低知識的角色都以說「台語腔的國語」呈現。國民政府用盡辦法要讓台灣人忘卻台語而只說「國語」,從根本忘卻台灣文化;實際上在進行另一型態的滅族運動。

1961年台灣進入電視時代。在三台時期,台語節目佔不到5%,客語不到1%,原住民與幾乎等於零,還規定布袋戲必須以普通話播演。1974年起,宋楚瑜以蔣經國的秘書身份代理新聞局副局長。次年,國民黨政府搶奪(美其名為「沒收」)泰雅爾語的聖經和聖詩、台語羅馬字聖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天主教瑪利諾會合譯的台語羅馬字新約聖經(「紅皮聖經」)。

國民黨的政府在實施戒嚴期間,透過新聞局以「靡靡之音」、「歌詞粗俗」、「歌詞暗晦」、「蘊涵政治暗示」、「主題意識不明顯」、「涉嫌妨害社會善良風俗」等名目,查禁台語歌曲。對台語歌曲,新聞局每週審查一次。光在1979~1987年共320期,受審台語歌曲兩萬首當中,有930多首被禁,另有1/6必須修改才能通過。

※台語文教育的現況

經過李登輝總統和綠色執政,台文的寫作有如花苞綻開。據統計,1986~2008年,公開發表的台語小說就有四百多篇。2000~2010年,光公開在ISBN的雜誌和刊物發表的台語現代詩就超過七千首。目前已有數種台文定期刊物在發行,也有不少台語文書籍出版了。可是,小學一週只有一節母語/本地語言課;大學的台語文系台、客、原民語言的訓練僅止於選修,學生也難以成為母語師資。

可悲的是,小學老師和大學教師本身不注重、甚至輕視母語。尤其有台灣人華文作家和台語文學系教師充滿「華文至上」/大中國的意識,視「市場」高於台語文和台灣文化的價值,將台灣語文窄化為「台語」而侷限在「可說、不能寫」的觀念,懶於學習台灣語文的書寫和性質,否定台語羅馬字文學的存在和台灣語文著作(含漢羅)。還有教師和教育主政人員假借「語文多元性」,貶抑縮減台灣語文教學的價值和時數。這些都是台灣語文教育、保留、推展、紮根的障礙。

※台語使用上的危機

 根據多年的觀察,筆者覺得台語文遭遇幾個挑戰,最普遍的有(以下的記號「→」表示「錯讀為」):

1.有的音發不出來,如:-m,「音」樂、烏「陰」天,im→in;g-,我góa→óa|、信「仰」gióng’→ióng’;-eng,「聖經」sèng-keng→ sìng-king、「龍眼」lêng-géng →ling-ging。

  2.漢字錯讀,如:「寂」寞,chi?p或che?k→siok, 逃「避」、閃「避」p?→phiah;鄉「村」chhoan→chhun,彰化縣的「大村」T?i-chhoan→T?a-chhun或T?i-chhun;「權」利,koân→khoân;地「獄」ge?k或gio?k→ga?k(嶽)。

  3.不知台語有文讀(讀音)、語讀(語音)、句破(破音字)之分,如:「三」(sa?)條街路vs.「三」(Sam-)民路;五(ngó?)權五(g??)街;小數點後的數目字要依文讀,12.「468」(… sù lio?k pat);旁聽pông-thèng,聽候thèng-h?u;「樂山園」Ng?u-san-oân。通常一個詞和成語要唸文讀,不要文語並讀,如:洞房t?ng-pông,見死不救kiàn-sú-put-kiù,兩岸lióng-g?n或nn?g-h?a?不是lióng-h?a?,帶領tài-léng 或toà - niá 不是tài-niá。

  4.以華語詞替代台語詞,如:「在……當中」應說為「佇t?……裡面/中間」;「曾經」應說為「曾bat」或「曾有bat-?」;華語的過去式和完成式,動詞+「了」——「預備了」應說為「(已經)有準備」,「完成了」應說為「(已經)有完成」。

  5.台語字被以仿/近似台語發音的華文(中文)字替代,如:「『等』大人」應為「『轉』大人」,「呷刷嘴」應為「食/吃續嘴」,「鴨霸」應為「壓霸」(ap-pà 轉音為ah-pà )。

其他還有文句華語化、或文句不華不台等較深入的問題,不再列舉。

※推廣台語建議

近兩年來,筆者投入不同地區兩班台語羅馬字教學,學員從國中生到就業青年都有,發現其困難度非常大,不是以前的教學經驗所能想像。最大的問題是現在的青少年識諳的台語很少,在舉字、詞彙、文句、俗語為例時,幾乎都需要茲茲說明。說聽台語已有困難,要學台語羅馬字和/或台語漢字則困難加倍。

要推廣台語文,我們有需要從基本加強: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要從聽、說台語著手,塑造、建立生活化聽說台語的環境,大家在生活中接觸台語,受台語染濡。台灣人需要突破升學主義的制約,肯定學多種語言的益處。家長應效法某些歐美的猶太人,讓學童在放學後就到會堂學習希伯來語文(和信仰)。學台語不只要能讀,還要能寫,這樣才能保留台灣文化,延續台語的生命。因此,教會和社會需要有更多的進階教材和文章書籍。台灣的教會可以從信徒的家庭和主日學開始,並有家長的認同、配合和以身作則;教會在任何聚會和活動中應增加台語的「曝光率」。

其次,調整對小學生和青少年的台語教學法。這些年輕的世代已經幾乎是台語文的文盲,有如「外國人」。因此,教材和教學法都需要以這些「外國人」為目標來編寫和教學;或可直接採用教宣教師/外國人的台語教材。

第三,面對台語漢字的問題。一般人對台語漢字難以接受,或覺得讀不懂,主要是以華文的觀念和思維看待台語漢字。台灣人對台語文的認知宜有改變和調整,至少要突破以華(國)語文為標準的觀念和態度。香港的部分報紙至今仍保留每天半頁或每週一頁的廣東話文版;其中有很多「香港語字」,和異於普通話(北京語)的句型、文法的文句。台灣人應當接納情況相似於廣東語文的台灣語文,接納台語造字和特殊的語法,並用心學習。

語言/語文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代表著文化。族群和民族的語言/語文消失,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一個台語文老兵的心聲 (第 125 期)
禁食與經濟公義 (第 8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5 期 母語的將來 (27-3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5期  2011年  8月 母語的將來 125
本期主題:母語的將來
發行日期:2011/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母語的將來
母語與文化、認同及信仰
母語要往何處去?
為台灣的語言人權爭戰——簡介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
如何在教會中保存客語
原住民的母語的傳承與斷層
白話字滄桑
一個台語文老兵的心聲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我們再一次出發
基督宗教看永生與祭祖
尊母語反帝國的神:後殖民神學眼中的巴別塔事件
母語在我生命中的哀愁與美麗
一本破舊的白話字聖經
教會內vs.教會外e白話字運動
寫在2011年父親節(之一)星期日的早晨
寫在2011年父親節(之二)Since U be gone 
大一新鮮人日記
記.淡江長青團南巡15週年:I am not at home,but I am not alone.
公義和平之旅——東海長青團契的暑期巡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