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資訊網路的可及性,企業經營過程相對的受到大眾直接的檢視,非政府組織、法人投資機構,及消費大眾,對企業營運所可能造成的社會、社區結構、環境衝擊,日益感同身受,因此,最近一、二十年間,強調個人或機構資產配置相關的儲蓄借貸投資策略,從「倫理道德投資 (Ethical Investment)」到「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SRI) ,乃至符合永續發展定義的投資概念倡議,正在快速主流化。
對非營利性組織(NGOs)的資產運用而言,2008年英國「倫理投資研究服務組織」(Ethical Investment Research Service)對2,000位英國成人做的民調顯示,83%的大眾可能不會捐款給沒有建立倫理投資原則政策的非營利性機構,高達91%的民眾認為,公益慈善基金應該在資產配置上採取倫理投資或社會責任投資的方式。相較於2001年的調查,當時僅有40%的民眾偏好支持具有倫理投資政策的公益機構,14%的人只願意捐款給有倫理投資政策的公益機構,可見民眾對公益機構的資金運用,在7年間關注程度大為提高,更何況對政府和商業機構的投資與營運的資金運用行為。
※ 倫理型投資採用的策略價值型投資發軔於信仰
其實倫理投資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的貴格教派(Quakers; Friends),因為堅持非暴力、非武力、和平的信仰,信徒(如有名的Barclays家族)在經商時會將武器製造商予以排除;19世紀初,當美國衛理教派建立退休養老基金時,就排除煙草、酒類、武器、博弈等從事不道德業務的公司。
而近代的社會責任投資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環保、反戰及追求和平等議題充斥歐美。具有此概念可供個人透過專業經理人投資的共同基金(單位信託)漸漸萌芽,最早一支倫理基金於1965年在瑞典發行。在美國方面,Pax公司的世界基金(Pax World Fund,1971)、Drefus公司的第三世紀基金(Drefus’ Premier Third Century Fund,1972),皆認為不應該投資到利用越戰來發戰爭財的公司,同時也強調勞工權益的問題。
歐洲方面,英國出現友誠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看守者基金(Friends Provident Stewardship Trust,1984)、梅林生態基金(Merlin Ecology Fund,1988),荷蘭Triodos Bank(1990)和英國Co-operative Bank及The Ecology Building Society則開始展開符合倫理(Ethical Banking)的金融存款貸款業務,投資顧問業的Ethical Investors Group和許多小型獨立理財顧問師事務所(IFA Firms),則向其法人或個人甚至公益機構客戶,提供符合倫理或社會責任投資原則的金融工具的建議。
近十年,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投資規範(例如Shariah律和Amanah律)興起,2000年,Allied資產顧問發行的道瓊伊斯蘭基金(Dow Jones Islamic Fund)上市,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ETF如雨後春筍,2008年匯豐銀行有Amanah波斯灣基金,香港恆生銀行發行伊斯蘭中國指數基金。回教倫理投資除了上述宗教信仰的共通性原則:對武器國防和菸酒、博弈、色情、娛樂產業排除外,排除豬肉產業和對融資借放貸利息有特殊規範則為其所獨有。所以傳統的住房抵押貸款業務是被禁止的,也不能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