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9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在地又國際化的青年宣教
衷心期盼所有的教會牧長信徒更多地關心的大專事工, 看做「上帝國度的宣教」。
關鍵字:
作者/陳澤胤 (明道大學方舟團契社輔導,路上教會牧師)

※認真參加聚會的無神論者 

「我的宿舍在走道最裡面一間,每天晚上都有些奇怪聲音,讓我很難睡著,希望情況可以改善。」一位來自中國的交換女學生小瑜如此說。

「起先我和室友說,但他們都沒聽到,這反而讓我心裡毛毛的。於是,我也開始向學校幾位老師反應,但學校評估沒問題,沒辦法幫我換房。倒是有一個老師很熱心,還去找了什麼師父,來了我的房間幫我處理,結果也沒用。」她繼續說:「其實我們家都是無神論者,我不相信什麼怪力亂神的事。不過,既然什麼方法試過了,又都沒用,而且小琪又一直邀我來團契,我就想說來看看吧!」

「好,那我們就一起為小瑜禱告吧,求上帝幫助小瑜能心裡平安,晚上睡個好覺。」我接著這麼說,然後帶著十多個契友們,一起圍著圈,為這位頭一次來到團契的人禱告。

在中國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下,許多人是無神論者,我想對這些中國來的交換學生傳福音,確實不太容易。因此面對已經表白立場的小瑜,即便我帶著大家為他禱告,但其實我不太期待她會再來團契。

想不到,隔一周她來了!而且,接著每週二晚上的團契聚會時間,她都會出現。一直到她結束交換學生的日子回到中國,小瑜幾乎一整年都會來參加聚會,甚少缺席。

隔了好久,我實在忍不住,便問她:那晚的禱告後,她住宿的問題就解決了嗎?她神祕地笑著說:「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那怪聲音還是在,不過自從來了團契之後,心裡平安,每晚都睡得很好!」

※在台灣本地的海外宣教

近幾年,明道大學來自港澳、中國、馬來西亞等地的海外華語留學生/交換學生大幅增加,也使得校內團契方舟團契社跟著國際化了起來!去年國際學生最多的時候,固定聚會的契友,國外學生甚至超過一半!

學生實在是團契值得多多關心的一群,因為比起在地學生,留學生相較是學生族群裡的「邊緣人」:較無所屬群體(如校友會)、自主活動較受限制(取得駕照較困難)、也較難有交通工具(特別是短期交換生幾乎不可能買摩托車)。所以,透過餐會、交誼活動、福音茶會、生活協助等,團契生活很容易讓他們感受溫暖,找到歸屬團體的認同感,進而讓他們去認識這位與弱勢者同在的耶穌,也讓留學生慢慢在參與聚會的過程中去領受信仰。

團契生活的美好,很容易吸引這些孤獨在外求學的留學生。因此,這些海外學生比起在地學生,更能穩定且長期地參加團契聚會,於是即便是來自無神論家庭的學生,仍會感染了信仰的美好,進而成為基督徒。上述的小瑜就是一例,特別是當她離開台灣一年後,我仍有機會從網路得知她仍會去團契聚會的消息,讓我格外感動!

1970-1990年代,台灣許多菁英留學歐美,得到當地教會、團契的關心,或受當地基督徒的接待照顧,因而接觸信仰、開始參加查經班,在海外留學的孤單日子裡,信仰進入了他們的心中。據聞那個年代有大批海外歸國學人成了基督徒,他們有的成為政府官員、有的在大學教書,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必然默默地影響了台灣社會近年來的發展。

如今,台灣因為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少子化、政府海外招生政策鬆綁、大學國際化的努力等各種因素,使得跨國求學的門檻降低,都使這幾年來來台海外學生大幅增加。姑且不論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但站在校園宣教的立場上,漸漸轉變為留學生輸入國的台灣,我們是否也能積極發展「留台學生的關懷事工」,透過關懷海外留學生,來「對外宣教」?

換句話說,我們其實不必出國,只要盡力付出關心咱們身旁的海外留台學生,同樣可以是一種「在台灣本地的海外宣教」呢!

※文化交流深化信仰議題

除此之外,方舟團契也透過每學期一次的契遊,帶領這些外國留學生去認識台灣,並讓他們體會基督教的多元面貌。這兩年來,我們曾經去過台南、高雄參訪如台南神學院等地,帶學生認識台灣的早期宣教;也有一年去了豐丘教會舉辦生活營,讓學生們體驗原住民文化及部落生活、並看見原住民教會的特色,了解基督教在台灣的多元面貌;也曾經就近去到南投山區「賞螢之旅」,賞螢火蟲及認識位在茶鄉的鹿谷教會,讓學生看見台灣的生態之美。今年春天,則是舉辦「志工服務生活營」,透過實際服事的行動,到訪路上教會探訪社區獨居老人、並至附近的喜樂保育院服務身心障礙的院生,以了解鄉村宣教及早期台灣醫療宣教史。有些中國學生透過這樣的機會,才有看見台灣的豐富及深厚的文化歷史,當他們知到了台灣的故事,也才慢慢了解為何台灣人不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國際學生的豐富多元,也使方舟團契能談的內容跟著豐富起來:除了基督信仰的造就、一起禱告讀經,我也常私下與各國學生談到各自國家的一些議題,我曾與中國學生談論兩性平權的聖經詮釋,也談到「性別意識」的信仰議題;也曾馬來西亞學生談大選的黑箱作業;或與香港學生談「雨傘革命」與信仰。

無論透過在台灣各地的參訪及生活營、或是透過團契聚會的機會,與這些海外學生的相處,我們不只影響了他們的信仰、建立了友誼,有時亦能漸漸地從信仰角度切入談論人權、民主等議題,也接觸多元文化的價值,這些都將帶給海外學生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關鍵。

近年來,許多台灣教會致力於「中國宣教」的議題:站在一種商業思維下,認為中國的「宣教市場」頗大,身為同樣語言的台灣教會,應該把握機會「為主贏得更多靈魂」,但卻也同時陷入了中國統戰的陰影之下,並且讓福音脫離了文化脈絡而商品化了。與其這樣,我們不如把握台灣境內眾多來自中國、乃至於世界各地的海外留學生,透過對他們的關心、帶領他們走遊台灣各地,讓他們認識這份定根於台灣的基督信仰,也讓他們在人生精華的大學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福音。甚至,讓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可能會成為影響未來國家社會的中堅份子,回到他的母國後,因為成了基督徒,而默默地改變整個國家。

※融入在地的大專宣教

彰化中會的大專部,大概是全台灣平地中會裡面最特別的,因為沒有「學生中心」、亦無專職學生工作者,因此輔導的工作都落在大專部員的身上。整個彰化地區共有5間大學6個團契(各校都有一個團契,彰師大還多了一個由大專部輔導的原住民社團),每個團契由2位部員(也是地方教會牧者)來關心。

沒有大專中心、沒有常駐工作者,彰化大專的學生工作,常受限於部員本身的教會工作、與學校的距離等影響,使得輔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懷較為薄弱;許多信仰議題的談論,也無法如同有專職工作者長期帶領學生那般,能長期且有深度的經營,實為較可惜之處。然而,在部員們的努力之下,以及地方教會許多兄姐的關心之中,大專團契與在地教會的關係也較為密切。

以我所輔導的方舟團契來說,這個成立10多年的團契,幾乎和學校的年紀相當。當年在學校剛設立時,附近的溪州教會許文耀牧師,帶領多位在地青年一起關懷學校裡的基督徒師生,因而成立「方舟團契」。甚至溪州教會還無償出借場地供方舟團契聚會多年,直到幾年前為了增加團契在學校的曝光度,團契聚會地點才改換到學校的餐坊。10年前我還在溪州教會擔任神學生時,有時甚至錯覺方舟團契就是溪州教會的另一個青年團契呢!

除此之外,彰化大專固定每學期兩次的聯合聚會,讓學生跑遍彰化地區各大教會,也讓他們在彰化的求學記憶,與「在地」擁有更多地連結。

當然,輔導是教會牧師、聚會場地也多在教會,許多彰化地區的大學生,也自然會融入當地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參與教會的各項服事。甚至曾有幾位外地學生,因為在教會服事越來越多,畢業後直接就成為教會的幹事或專兼職同工,生根在地。

※彰化中會大專事工的優與缺   

除了上述「國際化」與「在地化」的兩項特色,現時的彰化大專與其他地區的大專事工還許多體制上的特色,亦大多是與「沒有專職學生工作者」有關:首先,少了學生工作者的人事經費,事工開銷相較低廉許多,每年中會僅給予9萬元的補助經費,再加上大專事工主日的10多萬元奉獻,就能支撐彰化地區6個團契一整年的開銷,算是相當節儉!

其次,一般中會的大專部,比較像是只有審核預算、聘任工作者執行事工、監督大專中心運作的董事會,在此情況下大專工作者往往人事權在中會、事工異象配合總會、資金來源又得向地方教會募款、輔導對象卻又是非屬於這些單位的外地學生,因而身份上被支離得相當破碎。而彰中「大專事工部」本身就是事工執行機構,比起其他平地中會大專部來得符合《教會法規》在中會下設立「大專事工部」的精神。這些都是彰中大專部的優勢。

然而,牧者同工往往需要教會、團契兩頭燒,著實相當辛苦。另外,非專職學生工作者在輔導過程的片段化,也使得團契關懷的品質較低落;且因輔導的「牧師」形象往往相較一般學生工作者更加具有權威感,間接使得大專生較沒有強調學生自主性的「長青精神」。另外,由於缺乏專職工作者的情形下,對總會大專營會及事工的參與度較低;各團契有各自輔導的情況下,也使得團契之間的橫向連結度較差。

相較於PCT各地的平地大專事工,彰中大專部代表著一個典型:不需專職工作者的學生事工,這或許從地方教會或體制角度、事工經費的評估來看,都是相當好的;但對於「學生輔導」的角度而言,其實相當不良的。因此,我們必須釐清:大專事工究竟是為「學生」而存在的?還是為「教會」或「體制」而存在的?

回到這點,我還是盼望:彰化大專未來能有機會在組織上調整,或許強化中會的功能,能有專任的牧職大專幹事;也或許透過總會的協助,能有其他更好的可能性。

※結語

平心而論,不只彰化大專存在結構上的困境,PCT各地的大專事工模式都各有優缺。以我從學生時代至今10多年來參與及觀察PCT各地大專團契的經驗來看,目前為止沒有哪個地區的大專事工的組織模式是最佳的體制:設立大專中心聘請專職工作者、部員親自輔導、中會直屬的大專青年幹事,都各有優缺。PCT總會將今年定為「青年宣教年」,期許教會上下大家不只看重「青年宣教」,也認真思考「對於大學生的青年宣教」的諸多結構性問題。在PCT「宣教150年」喊著「一領一新倍加」的當下,希望我們的大專事工有更多的突破性發展。本文分享些許自身的經驗、觀察、以及反省批判,期盼對於大專事工有所助益。

回顧幾年來在彰化大專參與服事,真是感受到如以賽亞書所說的「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在資源有限、組織結構缺陷的現況中,上帝依然幫助彰化大專綻放出許多美麗的信仰花朵,期盼這些花朵都終將能結成果實,帶來上帝國度的榮耀。

衷心期盼所有的教會牧長信徒更多地關心的大專事工,不把大專事工看為「看不見收成」的禾場,而應看做「上帝國度的宣教」。更希望所有大學院校中的基督徒師生,亦都更盡力地參與團契的生活,也更願意關心校園中的邊緣群體,以見證基督的愛,帶領更多人歸向基督!

 

 

 

 

同作者相關文章:
健康之道——側寫羅斯頓教授訪彰化西南沿海 (第 156 期)
贏過低薪魔咒的信仰行動法則 (第 154 期)
在地又國際化的青年宣教 (第 149 期)
男vs.女,牧vs.養 從自身經驗談牧職性別公義的理想、實踐、與現實中的無奈 (第 134 期)
國光幫「倒」忙——我看國光石化工業園區開發案 (第 12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9 期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19-2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9期  2015年  8月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149
本期主題: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發行日期:2015/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歡迎加入大專團契
我有一個夢
燃起你研讀聖經的熱情--長青團契的研經生活
長青團契靈修營
基督徒學生運動在台南的實踐
行動中的信仰群體
在地又國際化的青年宣教
談大專團契生活關懷
原住民學生的關懷工作
閱讀《新使者》: 一個特別的呼召
陪伴東海長青的日子
再見了!海岸公路上飛揚的白蝴蝶
我們的異國婚禮
留給後人無價寶貝的傅祥露
補正公投法之夜市人生
異中求同防悲劇
讀經筆記19 否定的否定敢m̄是肯定?
敬覆「一枝嘴m̄是一個嘴」
先別管這個了,你有聽過長青團契嗎?一個生命被翻轉但不是直銷的故事
我的信仰追尋之路
渴慕之旅:第52屆神研班心得
聖誕特刊開始預購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