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新眼光首頁 > 每日新眼光列表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50417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友誼的黑暗面

參考經文:路加福音23章1~12節

23:1 成群的人都起來,把耶穌押到彼拉多面前, 2 在那裏控告他說:「我們發現這個人煽動我們的同胞,反對我們向皇上納稅,又自稱是基督,是王。」 3 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這是你說的。」 4 於是彼拉多向祭司長和群眾說:「我查不出這個人有甚麼罪狀。」 5 但是他們越發堅持說:「他藉著傳教,在猶太全境煽動民眾,從加利利開始,現在到這裏來了。」 6 彼拉多一聽見這話就問:「這個人是加利利人嗎?」 7 他一知道耶穌是從希律的轄區來的,就把他送到希律那裏。(那時希律也在耶路撒冷。) 8 希律看見耶穌,非常高興;因為他聽見了關於耶穌的事,早就想要見他,希望看耶穌顯個神蹟。 9 因此,他問耶穌好些問題,可是耶穌一句話都不回答。 10 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上前,大力控告他。 11 希律和他的兵士戲弄他,侮辱他。他們替他披上一件華麗的長袍,送他回彼拉多那裏。 12 就在這一天,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這以前兩個人是冤家。

耶穌被帶到希律面前受審,祂保持沉默,任由希律和士兵嘲弄。這些人為了取笑祂,替祂披上一件華麗的長袍,嘲笑耶穌自稱為「王」的身分。耶穌的沉默無言,讓希律不再感興趣,於是把耶穌送回彼拉多那裡。令人意外的是,「就在這一天,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這以前兩個人是冤家。」(路加福音23章12節)二人能建立友誼理應是好事,但是這段友誼的根基,值得人們深思。

希律是猶太地區的分封王,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地區;彼拉多則是羅馬派駐猶太地區的總督,負責猶太、撒馬利亞等地的治理。兩人看似尊重對方,但希律多少對羅馬官員的權威心存不滿,尤其當他們干預太多猶太地區的事務時。相對地,彼拉多身為外來政權的統治者,他必須隨時掌握治理區內的動態,以防人民團結反叛。因此,二者間存在不可言喻的權力競爭。直到耶穌出現,打破了這種張力。彼拉多出於政治考量把耶穌交給希律處置,因耶穌是加利利人,經他查證,耶穌沒犯什麼罪,他不想因此惹上麻煩。希律和彼拉多一樣,也未發現可判定耶穌犯罪的證據。根據8~9節的記載:耶穌始終保持沉默,也沒有行任何神蹟,這可能讓希律感到失望,又或放心,因他確定耶穌不如想像中厲害,更不會對其統治構成威脅,所以沒必要處理。耶穌雖是加利利人,但被捕事件發生在耶路撒冷,屬彼拉多的直接管轄區。或許希律不想捲入敏感的宗教糾紛,便將這個燙手山芋丟回彼拉多的手上。

這事之後,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他們的友誼並非建立在對彼此的理解或和解上,而在於共同參與一場不公義的審判。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看到類似場景,小至個人、組織,大至社會、國家,雙方基於共同的好處或善意而連結,當共同利益改變或善意消失,看似和諧的關係往往也變卦了,這在政治上特別明顯。希律和彼拉多兩人一來一往把耶穌互相推送,看似彼此尊重、友好和解的行為,實則出於各自的私利與政治權謀。他們明知真相是猶太宗教領袖懼怕耶穌的影響力,所以想置耶穌於死地,卻不願為無辜者伸張正義,反而助長那群人的惡行。耶穌在希律和彼拉多面前的沉默,正暴露出這兩人之間的友誼是虛假的。



默想:

我與他人之間的和好,是發自真誠嗎?還是為了短暫的利益或為了逃避責任?

祈禱:

恩典的上帝,求祢賜給我智慧分辨真摯友誼與虛假關係,並幫助我在面對不公義時,能勇敢為真理發聲,而非因私利與之妥協。願聖靈常常提醒我的心,要常存公義與慈愛,以便榮耀祢的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