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3期 異鄉人在台灣
字級調整:

感情.婚姻
我的外籍太太
關鍵字:
作者/蕭正賢 (長榮大學諮商中心主任)
  我的內人貝嘉(Becky,目前任職於高雄美國馬禮遜學校)是1982年受美國教會差派來台灣服事的義工團隊負責人,之前有兩年在香港。她的父母均是德裔的美國人(註),我則是道地的台灣人。

與「老外」交往、結婚
  貝嘉,生長在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國二時,就有往國外宣教的異象,而她的父母都很愛主,並且非常支持宣教工作。最初認識她,是她來台的那年暑假,我受邀在青年夏令營擔任講員。當時我對這個「老外」印象深刻,因為她勤奮地幫夏令營做雜務,譬如飯後洗碗、整理桌椅;雖然她的中文尚在適應中,卻能跟與會的青年打成一片,很有東方婦女謙和的美德。此外,她還跟我說,我講道講得太快,「誰聽得懂?」。那時,我在關渡基督書院當教務主任,行政工作很忙,常常深感禱告不夠,她這番話,讓我內心感愧萬分,不過後來回想,她剛來台灣不久,這種反應是很自然的。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可能與「老外」結婚,不過對於這些遠渡重洋、離鄉背井的外國宣教士,我一直懷有崇高敬意。

  真正與她交往,是1985年參加貝嘉在台北的英語查經班,當時我有個很單純的想法,就是可藉此協助喜愛英語的非基督徒認識基督信仰,但也因此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貝嘉。唯一遺憾的是,當時無法全然以英語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第一封寄給她的信,還是基督書院教英文的女宣教士代筆的,貝嘉看後,稱讚我的英語不錯,我不敢撒謊,馬上承認這封信是請「槍手」寫的。在交往的過程中,我也據實告知從小父母離異、家境貧寒的種種狀況,沒想到貝嘉都跟他的父母報告,以過去交女友的經驗,我想這回還會碰到攔阻,但貝嘉仍要我寫信給她的父母,並一起等候他們的意見。結果,所得到的回覆是,貧窮的人可能會比較愛主。我的家庭背景並沒有造成其家人的阻擋,感謝主。

文化、生活習性的調適
  兩個獨立個體的結合,原本就需要調適,而異國婚姻更是使然。除了文化、語言、成長環境不同所造成人格特質的差異,另有一些生活習慣、親子教育等,都可能在生活中發生誤解或衝突,因此,彼此要作調適、傾聽與接納。例如,貝嘉每天都會炒蛋,結婚後的第一天早上,她就問我:「你喜歡吃蛋嗎?」我腦海裡留的是我母親炒「菜脯蛋」的童年回憶,所以一口就說:「是的。」沒想到她使用「泥狀」的歐式炒蛋法,又沒加鹽,我一時難以下口,不過,她問我喜不喜歡時,我卻以「愛心」回答:「喜歡。」她就說每天早餐她都會炒蛋,當然,半個月後,我實在有「適應」上的困難,就據實以告,只記得她當時有些難過、訝異並質疑我為何不早告訴她。另外,貝嘉中文講得很好,這對彼此的溝通有很大助益,但有時也會因彼此對字句了解的誤差而產生「笑話」,所以不斷地學習仍是心靈契合不可或缺的因素。

  婚姻是上帝所設立的,並不是為了「好玩」。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在美攻讀心理諮商,以及在美國約有七、八年的時間,融入美國人的生活,也對貝嘉的生活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要維持有意義的婚姻關係仍然需要彼此學習及成長,貝嘉與我都願意讓上帝先改變我們自己,而非太多強調自我(當然,有時我們也有自己的堅持)。再者,我們學習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正如美國基督徒講員Larry Burket提到,如果二人完全一樣,那麼就對另一半沒有需求了!彼此要多看對方的優點,共同扶持,讓聚集在教會或家庭的生活,成為一個和諧的二重唱。當遇到恩賜、興趣及習慣不一樣時,我們從學習中成長,把這些視為是一項資產而非負擔,給予對方更多的尊重。例如,對孩子的管教,有時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她強調孩子從小就應以民主方式對待,我則希望先緊後鬆,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彼此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是上帝給我們的產業,我們尊重個人的方式,也逐漸由正向溝通中,取得協調。

她成為我的好幫手
  留學期間,貝嘉在服事上成為我很好的助手。婚後一年,我們就到香港讀書,而她之前在此地所累積的豐富人脈,使我很快就能適應香港中西文化匯集的環境。當時上課用三種語言,英語(因有外籍教授)、廣東話、普通話,其中又須修希伯來文、希臘文,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貝嘉是我學英語的「活字典」,她對我提供了較快又較正確地了解一些艱澀的英語含意。回到台灣,在教會的工作上,她更成為我的左右手,舉凡司琴,、帶領中英文查經、青少年輔導、家庭探訪、社區的福音拓展(利用兒童英語教學,接觸人群,擴展服事空間)等,都熱切的參與及協助。

  幾年後,我取得美國教會的獎學金,有機會前往美國攻讀心理諮商,首先,在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諮商與學校心理研究所,主修社區心理諮商碩士,後至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心理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主修諮商教育博士,又攻讀教育管理。期間,我們都有想對在校華人傳福音的負擔,貝嘉更發揮老美「在地人」的功能,我則參加國際學生社團,趁機認識不同國家的華人,並與貝嘉一同到機場接待人,蒐集當地的租屋資料,載新來的華人學生去找房子、買菜(尤其對於剛來的中國學生尚未有車子)。甚而,有些尚未找到房子者,我們全家就擠在一個房間,以便空出房間,讓他們有「落腳」之處,並協助他們在附近找房子。貝嘉也很樂意接待這些客人,有些留學生的太太懷孕,有語言上的問題,貝嘉就主動前往醫院幫助翻譯,並關心提供她們的需要;有些有家眷一起前來美國讀書,小孩需要就學,找音樂老師指導,由於很多教授或當地的老師都是基督徒,因此很容易溝通及協助。

  當然,有些留學生也有上法院的需要(例如有些人小酌一點,被誤為酒醉;或家庭事故,中西文化的衝突),貝嘉的中、西溝通,發揮很大福音事工的鬆土功能。我也樂於充當「僕人」的角色,當被提名該大學華人學會的副會長及會長時,我們有機會接觸每個華人學生,邀請他們到我們家參加中文查經班。通常我們先以中餐聚餐方式聚集,開始在我們家的客廳,有一、二十位,後來增為三、四十幾位,貝嘉與一位新加坡來的姐妹,負責煮中式料理,這對她來說很不容易,往往週五的聚會,她週二就開始準備,很努力地研讀食譜,雖然當時她又懷孕,但沒有聽過她喊累或苦。我們這些服事雖然是「義工」性質,但最大的願望,乃是願人能聽到福音,同蒙上帝神的祝福。

結語
  賢慧的妻子是耶和華所賞賜的,得了賢妻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我們雖為異國文化婚姻,比別人有更多的差異,但是讓我們因著上帝的愛,彼此相愛,並且願意克服差異性所帶來的障礙。因著上帝的賞賜,我常對他懷感恩的心。

註:
  貝嘉的外祖母移民到美國,原本要搭「鐵達尼」號,但她的兄弟正好生病,根據鐵達尼號的規定,全家就無法上船。當時他們家裡的人都很失望未能即時登船,速到美國。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我的外籍太太 (第 9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3 期 異鄉人在台灣 (56-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3期  2006年  4月 異鄉人在台灣 93
本期主題:異鄉人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6/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那時那地 此時此地
「經濟發展」下的犧牲——移駐勞工與本地勞工
台灣人,你的另一個名字是「以實瑪利」──關心台灣人口販運問題
輾轉埃崙——島上族群融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嗎?
當外國人遇見「台灣」,有文化衝擊?
勞工的守護者──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帶著使命,好款待出外人
永遠的義工——伊利莎白.偉伯小傳
耶穌疼我,我知道!——我的國外義工生涯
耶穌不立文字,為什麼?——對台灣基督教文化的一些省思
學習者..........Mqbaq!
咱來去 Malawi!
我的夏日回憶——ILT in 2005
我的外籍太太
主日禮拜一定要在「主日」舉行嗎?
do your best!
意外的探險之旅
成長s/
變貌,在神研班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