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5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係
 
關鍵字:
作者/楊啟壽 (總會事務所前總幹事)
  在今天的台灣,不少的人一聽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這個教會很喜歡搞政治,「走街頭」抗爭,甚至說是「台獨」的教會,是民進黨的同路人等等。長老教會的歷史已近一百四十年,經過滿清、日本及中華民國三個不同政權,經歷不少驚濤駭浪的日子而成長到今天。在不同的時代、不一樣的政權下,教會與政權的關係及互動,或教會對當時人民及社會的關心並不盡然相同。重新回顧並反省教會在政治關懷上所說以及所做的,相信有益於建立教會對此議題上更清楚的認識並訂定將來應走的方向。

一、 在滿清政府下的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創始於1865年,是由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從台灣南部開始宣教。七年後的1872年再由加拿大長老教會的馬偕博士在北部開始宣教。雖然南北由不同的差會支援,但都同屬長老宗,也同為大英帝國的宣教師。當時的宣教因乘著西方的帝國主義向外殖民擴權的潮流而來,所以教會難免被人認為是與帝國主義同夥的,甚至被認定為是他們的工具。

  對台灣的宣教而言,這是不幸的開始,教會也為此付出了不少代價。基督教被當時台灣人民認為是侵略別國,壓迫人民的西方國家的宗教,所以處處排斥宣教的工作。

  1868年,台灣人民與英國商人因為了樟腦集貨而發生糾紛,結果在英國炮艦的威脅下,清國與英方訂定屈辱性的協定,其中除了保障外國商人的權利外,也有如:一.宣教師有前往各地宣教及居住的權利;二.禁止人民誹謗基督教並賠償教會過去所受損害等內容。又1884年,法國與清國發生戰爭,法國軍艦佔領了基隆並宣佈封鎖台灣全島。因為法國的政治力量大力支持羅馬天主教在中國的宣教,因此,人民很自然地對所有西方宣教師都懷有敵意。1.事件發生後,北部的暴民藉此機會燒毀了長老教會的七間禮拜堂,並使其餘的禮拜堂蒙受頗大損害。有些信徒的財物被搶劫,也有一對老夫婦因不肯放棄信仰而被逼淹死。2.此事件過後,還是由清國賠償教會的損失,馬偕牧師也以此賠款建造比前更高更堂皇的禮拜堂。

  由這幾件事件我們可略知教會與當時的政權及人民的關係。教會有時不得不借助當時西方國家的政治力量來推動宣教的工作,但卻因此引起人民對教會的反感。基督教的傳入台灣,不是以被釘十字架的耶穌,而以萬王之王之姿態君臨。這對宣教而言是得不償失的。基督的教會並非依賴強權所建立起來的。雖然馬偕博士在他的書中也提過當時清朝官僚之腐敗及司法之不公,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教會所能說、能作的都相當有限。

二、 日本殖民政府下的教會
  經過三十年艱苦的宣教後,長老教會又面臨新的政治變動,清國割讓台灣給日本,開始了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之歷史。台灣人民本來就對基督教沒有好感,所以在政治變動時期社會秩序不穩時,難免發生一些破壞教會及傷害信徒的事件。

  在南部麻豆,有人因傳聞在澎湖傳道的林赤馬先生當日軍響導帶領日軍登陸布袋嘴為由,殺害麻豆教會的信徒十五名及他們的友人四名。當此消息傳到台南府城時,也有海報出現煽動人民殺害基督徒以防他們通敵。3.但是,另一面當台南的紳商見到日軍逼近城外,反抗軍的領袖趁夜逃離時,出面請求當時在台南的宣教師巴克禮牧師代表人民向日軍司令官媾和。巴牧師及宋忠堅宣教師接受他們的請求並冒著生命危險往見日軍司令乃木將軍且帶領日軍無血入城台南4.雖然日軍及台南紳商都感激他們二位之協助,但是當人民親眼看見他們二位騎著馬在前頭引領一千名日軍進城之光景時,可能有另種不同的感受。在這段不穩時期,基督徒被殺和失蹤者計有735名之多。

  日本殖民政府為了經營台灣,初期採取以安定為優先的政策,所以對教會也以尊重信仰自由之原則對待。教會在殖民政府統治之前十年,信徒的數目倍增,但這種關係也隨著日本重啟與中國之戰爭而結束。

  日本政府因顧慮台灣人民與中國人有同文、同種關係,所以就著手改造台灣人,灌輸他們日本精神。他們所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神社參拜。政府要求所有學校的學生前往神社參拜,當然教會學校也不能例外,政府並且以此為教會學校獲得政府認定的一個條件。

  但是當時的宣教師卻認為:神社參拜是違背信仰的行為,所以就拒絕配合政府的要求。因此,政府後來改口說,神社參拜非宗教行為而只是培養愛國心的一種表現,並繼續逼教會學校就範。對於日本政府的要求,教會只是以消極方法抵制,但政府的壓力也日增,終於強求學校改組,聘日人為學校校長,以便達到所要目的。

  當戰爭日漸擴大後,殖民政府就推出皇民化運動,來加強台灣日本化的目標。此運動鼓勵台灣人家庭使用日語,姓名改為日本名,穿和服,並在家裏設置「神棚」拜日本天照大神等。

  教會也被要求配合政府的政策,不得不組織青年團、少年團或基督教奉公會等組織配合推動。後來政府竟提出教會在禮拜之前唱日本國歌、遙拜日本皇宮等無理要求。此外又要求神學院之授課必以日語,神學院之院長也須由日人擔任等,逼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辭職,使宣教師不能繼續教學。但台南神學院教士會拒絕政府的要求,寧願以關閉台南神學院來應對。日本政府最後伸手到長老教會最高行政機構,先促成南部和北部大會之合併,而後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於1943年,隔年,此總會又與在台日本教會合併而成立日本基督教台灣教團,並選出一位日人牧師為統理者(主席)。殖民政府的意圖很清楚,是要藉此來控制全教會,但當時的教會無力抗拒沉重的壓力,卻也有一部份的人與政府配合。

  綜觀這時期的教會與政權的關係,可以消極又慎重來形容。我們可由當時教會推動文字事工的一些規定來了解。當時有關公報之經營方針有如下的決議:(1)凡有防害信仰之文章絕對不可刊出。(2)凡有關政治論說不可刊出。6.雖然教會是如此低姿態,但日本政府仍於1941年命令關閉公報社。教會在當時事事委曲求全的苦心,生活在現代民主化社會的人,若批判為不夠勇氣抗拒強權,並非公平公正。

三、 中華民國政府下的教會
  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人民本認為可以從殖民統治獲得解放,但他們不久發現從中國來的政權,其實是腐化無能的另一個「殖民政府」。人民的期待轉變為無望,社會、經濟之惡化終於導致二二八事件之抗爭。過去為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被殺害的人數約兩萬八千人,這個數目與因二二八一個事件而死的人數相近,況且被殺害的不少是當時的社會菁英,對台灣之打擊可想而知。

  這個事件及隨後而來的白色恐佈,使人權被蹂躪,人民沒有尊嚴及自由可言。面對這般惡政,教會到底有沒有什麼反應呢?教會與一般團體一樣保持了沉默。在充滿危難時代,南北教會重新於1951年成立總會,並先後加入普世性的組織,如:普世教會協會、世界歸正教會聯盟及亞洲基督教協會等。這些決定對以後的政教關係有關鍵性的作用。

  國民政府隨著政治前途日趨暗淡,對人民加強思想上、政治上的控制。在教會中也有部分議員為了迎合政府的政策,竟然在1969年第十六屆總會提議設立反共推行委員會並獲得通過。此委員會又建議總、中會聘請講員宣講反共精神,又於次年總會年會提議退出普世教會協會,理由是此組織是左傾擁共。經過一段議論,又因政府的壓力,此案也在總會通過,總會也表明退出此普世性最大組織。正如日本殖民政府逼教會推動皇民化運動一樣,教會再次成為政權的工具。

  隔年的1971年,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隨後許多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台灣人民極其恐慌,有辦法的紛紛移民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這種情形下,於該年12月29日發表了長老教會歷史上第一個政治性的聲明,即所謂的「國是聲明」。聲明之主要內容是主張台灣人民對台灣之前途有自決之權利及建議中央民意代表之全面改選。從此聲明起,長老教會一步一步深入台灣之政治關懷及運動。

  1975年發表「我們的呼籲」,1977年的「人權宣言」,通稱長老教會的三個聲明或宣言,對台灣的政治變革有不小的衝擊力。此後,台灣的民主運動日漸壯大,長老教會繼三個聲明外,也繼續因應不同情勢發表不少的聲明、牧函,同時以行動與人民走上街頭爭取人民應有的尊嚴、人權及自由,7.無論是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公民投票運動、總統直選、政治受難者的關顧及釋放等等,台灣人民都看到了長老教會積極參與的足跡。

  當然教會以及不少同工也為此付出了不少代價。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感謝過去這些人努力促成台灣的民主化,維護台灣人民的人權與尊嚴。

四、 問題的反省
  教會與政權的關係,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都有不少的爭議。有人主張教會並非政黨或政治團體,各個信徒的政治立場不相同,教會若涉入政治一定會使教會分裂;又說,教會的使命是宣揚福音,上帝的國非等同地上的國度,所以教會應專心於福音事工,不要不務正業干預政治事務。支持這種立場的人,引用羅馬書十三章1-7節做為反對的根據,當時政府也以聖經來反駁總會干預。

  當然在另一方面,有人主張宣教不只是拯救靈魂的工作,而是參與上帝的事工,彰顯祂的公義與愛。人既然是照著祂的形象被創造,每個人都具有尊嚴及不能剝奪的權利,聖經中的先知,耶穌及後來的聖徒都以行動維護此真理。上帝賜權力於地上的政府,目的就是要實踐上帝的旨意,若誤用權力,為害善良,教會應有責任以愛心說誠實話。這種宣教是上帝國的宣教,是整全的宣教觀。

  綜觀長老教會一百多年的歷史,因所處的時代及政治環境不同,教會所採取的應對也有異。從宣教開始後的一百多年,教會大致採取與政權保持距離的態度,不公然批判政府的政策。但從1971年起,長老教會開始積極關心政治、人權及社會正義等議題。

  但政治關懷不僅是原則問題、神學問題,也是方法上的問題,是應如何關懷的問題。教會畢竟不同政治團體,其目標及達成的方法有所不同,所以難免在政治關懷中引起緊張及衝突。今天的教會已不可能擁有高過政府的政治權力來操縱政府,同樣,政權也不能
同作者相關文章: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的再思 (第 164 期)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第 159 期)
淺談宗教與人權 (第 131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係 (第 75 期)
靈洗s/ (第 69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的再思 (第 50 期)
台灣人對於香港問題的看法 (第 3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5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5-1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5期  2003年  4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75
本期主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永遠的黨外?
發行日期:2003/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樹豆湯s
編者的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係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宗教與政治的『愛恨情仇』--淺談台灣宗教團體和政黨的關係
由政黨輪替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民進黨之關係
認同與合一:基督教信仰與台灣的未來
門諾會本地初期的傳道者--翁頂傳道
深夜四點:你怎麼還掛在這裡?
文化與藝術
大安教會在馬拉威的宣教服務事工
上帝與人關係的橋樑 - 信心
外遇的緣起
「喊台獨」之外──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演變
台灣獨立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基本教義嗎?
奇異恩典----懷念---王福慶長老
走非拉鐵非教會的路
詩歌敬拜與詩歌創作
傳道人的溝通
我的音樂學習經驗
我的生命見證分享
我的球s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