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1期 「特會」之探討
字級調整:

感情.婚姻
從父職談牧職
關鍵字:
作者/張雅惠 (文山長老教會會友, 政大心理所博士班研究生)
  一個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年輕人,常是經過育兒過程的「摧殘」,驕傲的老我褪去,呈現孝親、體恤與謙卑的個性,Erikson所謂的成熟的人格,正是散發主的樣式的美好品格。

  還記得聖經上記載那位眾人眼中正直、敬虔的先知撒母耳(撒母耳上十二1-5),從小到大就是一個上帝喜愛的孩子,然而卻孕育兩個貪財、枉屈正直的兒子(撒母耳上八3),由於缺少詳細的文獻資料可查考,實在很難想像為何一個大祭司會疏忽如此?因此很多人開始猜想可能的原因,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就是撒母耳是個缺席的父親。一位從事協談牧師十多年的傑夫˙范達倫在所著「遙不可及」、「相煎何太急」二書中闡述了一個重要概念:不健康的家庭經驗會影響教會人際關係。很多教會中的牧長-會友關係其實可在牧長的親子關係中找到端倪,因此父職與牧職之間雖對象不同,但某種程度上有很多牧養的態度會相同。下文將從父親的角色談起,希望能提供牧職角色思考的另一方向。

※ 父職對兒女的影響及教會延伸父職的功能
  心理學很多研究發現母親無法完全代替父愛的功能:幼兒期父親與子女的互動是建立子女人格的重要時期;小學時期父親所提供的愛與安全感能使子女掌控自己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智育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青春期父親設立的模範是孩子將來社會生活的基礎。一個父親如果在物理空間及心理空間與孩子保持距離而錯過成長的關鍵期,將會對孩子造成不同層面且是連續性的影響,例如自信減損、情緒不安、學業表現低落、人際關係困難等等。一個父親對於子女是如此,對於會友也會發生相同的作用,尤其是對慕道友及初信者而言更是重要。筆者認為一個教會的復興與否不在人數多寡,而在幼兒主日學、學童主日學、青少年團契、青年團契的品質與其參與的比例多寡。然而,不少在家已是個缺席的父親的牧師,對父親角色的重要性認識不清,以致於常常忽略「天父」所能提供的安定感與教育功能,於是,常常看到不少教會沒有幼兒主日學,青少契小貓兩三隻,甚至未有家庭祭壇的教導,難怪很多二三代以下的基督徒若非信仰不堅,便都流失,其實牧者重視這些幼弱成員的靈命一方面是教會大家庭的養育問題,一方面也是彌補工商業社會一般家庭父職的不足,很多子孫信仰的軟弱其實顯示親子之間的問題,希望有先見之明的牧者,能洞悉神國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讓教會成為諸家庭屬靈的頭的鞏固堡壘!

※ 父職經驗對牧者人格成熟與牧會的貢獻
  除了父職功能不彰對孩子人格養成造成不良影響外,對父親本身的成長也有阻礙。發展心理學家Erikson認為一個男人人格的成熟必須經歷親職角色的學習,一個在親職角色學習上發生困難的男人會較自我、人際真實感疏離,以致於在工作、社團中積極尋求表面的親密,等到人老力衰,無法再用同樣方式彌補人格的空缺時,生理健康與精神狀態都會迅速出現問題。堅忍而充滿智慧的摩西的例子可以作為此立論的呼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他的妻兒有好長一段時間未與他同行,直到在西乃山頒佈律法才接妻兒同住(出埃及十八2),或許是少了父職經驗的學習,摩西雖敬虔又仁慈,也難耐群眾的躁動,摔破了石版也違反上帝的旨意,以致無法進入迦南地。一個意氣風發、自信滿滿的年輕人,常是經過育兒過程的「摧殘」,驕傲的老我褪去,呈現孝親、體恤與謙卑的個性,Erikson所謂的成熟的人格,正是散發主的樣式的美好品格。換句話說,一個歷經育兒過程而呈成熟人格的牧者,非但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也能照管上帝的教會(提摩太前書三3)。

※ 提倡父職教育穩固家庭信仰
  一個重視家庭教育的父親必定感受到父職的困難,曾有傳道人投文感嘆傳道工作是一場上帝與家庭的拔河,筆者以心理學的角度懷疑該傳道確實掌握父職與牧職的意涵,焉有傳道不傳入家中?歐美,甚至日本人,近來都發現男人將家庭重任交給女性,短期內形成母子相依的安定局面,長期下來會使得子女日後成為無脊椎動物,無法獨立生活,還會使母親更年期後無法適應空巢期的變化,產生憂鬱症等等身心問題,間接衝突家庭結構,於是離異、親子衝突遽增。日本人笑稱那些不瞭解家庭卻又要事事作主的父親是家人排拒的「巨大垃圾」,這樣的垃圾豈能傳達上帝的旨意?如果牧者瞭解此道理,必廣開靈性家庭的教導課程,穩固所牧家庭的信仰,羊群必不致走失。

※ 管教方式與牧會實務
  以上所述乃強調父職經驗對牧者牧會的重要性,然而聖經上說(箴 17:6)「父親是兒女的榮耀」;(弗 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筆者必須強調只知道重要性卻無正確的方法也是一種危機。Betty Chase在所著「Discipline them, love them」提到教養子女的含意。作者認為管教帶有積極性與鼓勵性,甚至是愛的證明。管教的定義是發展自制的訓練,含有三個階段(如圖):教導、訓練與糾正。

  糾正
  訓練
  教導
  愛(恆切的禱告與傾聽)

  一個熟稔教導子女的父親,運用在教會的牧養上便會:

1. 教導為先:對各個年齡層廣開主日學,帶動讀經風潮,充實教會圖書庫、多媒體設備,舉辦培靈、退修、演講討論會,建立正確的信仰觀念。

2. 訓練為輔:現在企業團體為減少人力成本與變動,並加強提高效率,多有各式各樣的訓練課程,教會可以藉這些課程的改良與精進,將信仰融入生活,讓信徒在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將思想化為行動,使天父的教誨成為習慣。

3. 糾正以愛:很多父親未善教導與訓練之責,一見缺失就加以糾正,常使親子關係緊張,也有牧師動不動就對某議題批判,容易傷追求者的心。

  如上所述,牧養羊群與管教孩子的精神應是一致的,重點應是把焦點放在未來的行為,而非過去的行為,從教導、訓練到糾正整個過程都應充滿上帝的真理與安全感,在教會中讓會友安心的來到上帝面前領受其活命與恩典,使其靈命成長像「大樹一樣」。

  總之,彼得前書五章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羊,按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羊的榜樣。」這幾句話道出了為人父與肩負人靈性成長的重責大任,其艱難已見於言表,然而就是如此艱難,呼召才顯其意義,再全能的父親或牧者本身也是一隻羊,也是有限,只有讓禱告支持父職及牧職的貫徹與實踐,讓上帝成為一切的主,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成功牧養各種類型的孩子與會眾,不負上帝的託付。
同作者相關文章:
傳道人的溝通 (第 75 期)
從父職談牧職 (第 7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71 期 「特會」之探討 (60-6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71期  2002年  8月 「特會」之探討 71
本期主題:「特會」之探討
發行日期:2002/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夜色s/
編者的話
綜論篇-特會風雲知多少?
對「特會」的神學反省
理論篇---醫治特會
現象篇---為什麼信徒喜歡參加特會
現象篇---是「特惠」或是「特會」?
體驗篇---特別的聚會 特別的恩典
體驗篇---我為什麼不喜歡參加醫治特會
台灣音樂教育家—陳泗治牧師
睜開你的眼睛──淺論MDMA搖頭丸
宗教建築也可以不一樣 --- 東湖基督長老教會的見證
霧峰關懷站的社區工作
基督徒的被提
從父職談牧職
圖像崇拜是偶像崇拜嗎?
陽光下的我
從泰雅人觀點看自然生態的內在價值
當用心靈與誠實敬拜祂--一個老農的信仰體會
台東,我的毘努伊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