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1期 新眼光讀經運動與聖經神學
字級調整:

新點子
多元的主日崇拜
關鍵字:
作者/張浩盛 (現為靜宜大學國貿系四年級學生。)
  聖經似乎沒有明確記載,主日崇拜應該用何種固定的形式,以致在目前的實際狀況中,可以看到各式形形色色的聚會方式,各有其不同的表現特色。於是我常想——基督徒,是不是禮拜天真的就得去教會「聽道理」、「做禮拜」,成為一般社會大眾眼中的「教徒」呢?由此聯想,在一般世俗的眼中,我們的聚會是如何被看待的?第45期的《新使者》,曾經對長老教會的聚會提出批判與討論,在此,個人更要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新點子」,提供大家做參考。

一、音樂崇拜合一的讚美禮拜
  自一九九五年讚美之泉錄音室成立、一九九六年開始在台的音樂事工,台灣教會吹起一陣敬拜讚美的風氣,大大小小的教會、或甚許多不同的教派裡,共通的語言叫做「讚美之泉」。我聽過他們的歌,本身也蠻喜愛的,尤其是當心思意念與歌詞交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湧自心底的喜悅,即使千百遍也不厭倦。過去靜宜長青團契長期使用詩歌本帶歌,而司會就是那個要把歌找出來的人;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我在靜宜長青首開先例,使用投影片帶歌,並以連貫之音樂為背景,將所要表達的觀念穿插其中……,其結果頗獲好評,使用投影片的模式,更一直沿用至今。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方式,且不是我發明的,更不表示所有團契都應如此;但當時所塑造的感性氣氛,我至今難忘。

  那次我們並沒有唱唱跳跳,所有的人安安靜靜的坐在椅子上,我站在台前帶領大家禱告、唱歌、分享,鋼琴的聲音有急促有遲緩、有輕柔有嘹亮,卻從未停息;很多人事後告訴我,他們很喜歡那一天的感覺。由此思想起,我們的主日崇拜是不是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訴求,將敬拜上帝、信息宣講、彼此交流分享完全融入,特別是使用音樂的方式,使整體程序流暢而柔和,充實而不拖延。

  記得在一九九八年暑假結束前,讚美之泉在台灣的倒數第二場活動,曾到台北中崙教會帶領主日禮拜:雖然那一次男生打領帶、女生穿裙子,收斂以往劇烈的跳動,但活潑而朝氣蓬勃的音樂風格,並不因此而打折扣;此舉不但沒有將講台跳垮,反倒營造出宣講的氣氛,適度且不拖拉的銜接,帶出輕快的節奏。其實這一群青年人給我的最大感動,並不是他們的音樂事工,而是他們自然流露出的──凡事讚美、感謝、禱告、交託;每一場的敬拜活動,他們總是花很多時間預備、禱告,而後又不斷的感謝,其中雖不免阻難,但從上帝來的幫助卻是最大的安慰。

  過去兩年的四至六月間,台中大專中心曾經舉辦為原住民巡迴募款演唱,也是以詩歌為主體,在各教會帶領主日崇拜,期間也獲得一些迴響。於是我首先提出,將音樂與禮拜的各個細節,如司會宣召、讚美詩歌、會眾祈禱、牧師講道、事工報告、祝福分享等連結,它們不再是分別的個體,乃成為一連貫的整體,彼此合一而互相效力。

  總歸此一點子背後的力量與根據,是定睛在聚會形成的過程:我們教會的每一份子,包括牧師、長執、會眾等,是不是在祈禱中,共同把每次即將到來的聚會交託給神,參與上帝屬靈的事工,而不拘聚會的形式,重要的是彼此扶持、投入的過程,以及保惠師——聖靈——的引導。

二、問題分享與交流的聚會
  我們一生一定聽過很多演講,但是這麼多的演講裡,有多少能常存在記憶中而不被淡化呢?我三年前到沙鹿教會的時候,可以在當週的週報上看到前一週的講道稿,相信此種方式於很多教會都採用過;但自從楊啟仁牧師就任之後,為延續沙鹿教會長期努力的「聚會活潑化」主題,便在每次講道前使用問答的方式,回憶上個禮拜講道的內容,並將每一次的講道製作成錄音帶,提供給需要的人。這種方法施行之後,會眾每次都能將牧師講道的重點記下來,尤其是長執更能帶頭作示範,使每次講道一開始都能呈現輕鬆的氣氛。

  回想我成長的過程:曾經是有話就問的初生之贖,但經過家庭、社會的洗禮,以及親友、環境的塑造,逐漸養成我「有話不一定要說」的行為模式,也因此,離「小孩子的單純」越來越遠了。由於內心的疑問不再被提出,減少了反思的機會,記憶更易被遺忘,這是很可惜的。而為了將上帝的話烙印在心,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反覆的提醒,於是我接著在沙鹿教會提出交流回應的尊崇禮拜──除了心靈和誠實的讚美之外,上帝喜愛我們能晝夜思想祂的話語。

  藉由事前的規畫,將每一次禮拜講道的內容先行於週間的查經會中提出討論,再於主日崇拜中重點回顧。如此,主日崇拜將包含以前聚會內容的重點、週間查經班的重點,以及新的講道內容,會眾參與其中的氣氛大為提高,因為講道不單純是一個人在講,還包含會眾的思考與回答。這樣做會不會造成會友的壓力呢?這個問題考驗著每個要改變現狀的教會。從教會的愛宴、家庭禮拜、成人主日學等,教會每一部分的改變都存在相對的問題,同時也因著每個教會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影響。

  我個人認為,主日崇拜中的講道不應是遙遠的、令人想睡的;講道應是融入生活的、可信仰交流的、吸引人的、令人精神大振的。目前,與其看到一個人人點頭的長老教會講堂,不如顯現一個台上台下都能交流的教導殿堂,其中所流露出的交流分享,都在述說對上帝話語的渴慕。藉由這樣子的雙向交流,可以拉近會友彼此間的距離,以及私下討論的可能性,使得整個教會沉浸在思考神話語的氣氛中。

三、落實關懷的聚會
  聖經中不斷教導我們,要學習行善,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放眼目前國內教會的現況,有多個為弱勢團體所創辦的機構,如伊甸、勵馨、彩虹……等,且常常可以在災難發生時看到週報上呼求關心的字眼。平心而論,對弱勢的關懷,除了偶爾的金錢奉獻之外,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日子裡,又曾經有多少的付出呢?傳統長老教會盛行野外禮拜,利用假日到戶外交誼、遊玩,讓全家大小可以一起出遊,並可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參加,既可體驗上帝偉大的創造,還可傳福音,至今仍有很多教會沿用。

  雖然交通的便利導致旅行興盛,也使得野外禮拜魅力大失,漸行式微。但再次回到聖經中,耶穌曾在安息日醫病,那我們能否撥出一些禮拜天,走出教會,為社會的苦難、社區的需要,盡一份微薄之力呢?基督徒以信心著稱,而信心外在的表現,就是行為的落實。平日的講道、對信仰的追求、生命的熱愛,最終都將於關懷中付出,顯明為基督的樣式,為世界作見證。個人之所以提議落實關懷的聚會,乃是將從天父而來的愛,昇華轉換於需要的角落,讓軟弱者感受上帝那永不止息的愛。

  其實我們的聚會是自由而豐富的,只是當知,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位會友都喜愛唱歌、跳舞,亦不可能期待我們的會友都熱衷於討論,其乃由於上帝奇妙的創造,將每一個人都塑造成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偏好與特質。每個教會的成立都有其時空背景的差異,並組成分子的不同;怎樣的聚會,才是最合適的聚會,並沒有定論,以上所提,也非適用於各個教會。但期望提出這樣一個議題,引發大家思考和想像的空間,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其中,共同對主日崇拜有負擔、肯付出,如此,各教會設計出來的聚會,將隨時代的脈動而成長。
同作者相關文章:
有愛無礙、有伴無絆——淺談現代人之心靈危機 (第 94 期)
聖靈s/ (第 60 期)
建立愛的教會——不只是青年,更是全面性的關懷 (第 59 期)
多元的主日崇拜 (第 5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1 期 新眼光讀經運動與聖經神學 (68-7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1期  1999年  4月 新眼光讀經運動與聖經神學 51
本期主題:新眼光讀經運動與聖經神學
發行日期:1999/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鑽牛角尖
編者的話
新眼光「新」在哪裡?
為什麼要以新眼光讀聖經?
LKK讀經法
新約學的聖經解釋方法
猶大和他瑪(創世記三十八章)
(創三十八:6-26)她有理!
現代解經史概述
努力與耶穌為友的人——我所知道的謝淑民長老
威而鋼與性
馬太的靈感
1999聖詩週年大紀事(一)
讓教會在社區生根
從享受恩典到分享恩典——淺談「成聖」
意外的戀情
上帝必有預備
牧師服的由來與意義
奇異恩典
大夢初醒
多元的主日崇拜
飛碟會陳恆明與末世明王
能匹配的肋骨──可幫助的祝福
格瓦拉與耶穌──老大與基督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