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88期 一領一.新民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戰火下的信仰見證
當第一枚導彈擊中首都台北的時候,我們還在追求幸福人生,在大使命的驅使下繼續「領人歸主」嗎?
關鍵字:
作者/林偉聯 (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
從《沉默》到「反送中」

以宗教議題作為小說題材的日本知名作家遠藤周作,在其《沉默》一書當中,深刻描寫日本幕府時期日本天主教徒所受到的宗教迫害。這部小說後來由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改編拍攝為同名電影,片中場景還來到台灣取景。書中內容以 1633 年葡萄牙神父棄教的故事作開端,描述當時天主教徒遭受迫害的困境;幕府主事者通達情緒勒索的道理,只要神職人員棄教踐踏聖像,信徒就能豁免酷刑,藉此將天主教逐出日本。
 
300 年後的遠藤周作並不是在做歷史考究,而是他關注一個信仰者如何面對國家的壓迫,我們從他的生命史也可觀察到他關心此事件的起心動念。遠藤成長的背景正經歷了太平洋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對人民要求效忠,加上日本在軸心陣營,與英、法、美等國的同盟陣營相敵,對民間社會採取種種限制,當時他所屬的日本天主教會應該也大受影響,神職人員與信徒都陷入信仰問題的掙扎。遠藤以沉默作為對上主的質問,卻也以沉默作為解答。他特別以福音書中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來對應當時信徒面對的難處,讓當時受到日本幕府壓迫的棄教者得到救贖。同樣地,這樣的救贖也成為二戰期間日本天主教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種種壓迫下,教會配合政府行動的救贖,也讓所有違逆信仰良知、苟且偷生的信眾得到救贖。小說當中揭露了宗教團體所面對的壓迫,更讓我們看見教會與國家在戰爭時期所產生的矛盾。
 
2019年當香港社會面臨日益嚴峻的司法窘迫,港人為追求自由平等,發起「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反送中運動。港府以強勢警力暴打抗議民眾時,香港教會一樣深受其害,兄弟姊妹不知如何面對,教會領袖多數選擇沉默,縱使有人主張應臣服於威權統治之下苟且偷生保存信仰,或有人主張應為正義發聲,以先知的怒吼譴責中共的暴行;但都未能形成共識,也未見採取具體行動。然而,要求受苦中的香港教會表態是殘忍的舉動,她已身受重傷,豈能怪罪未能挺直腰桿。又,全球同為肢體的普世教會豈能莫不吭聲,更別說是主張同文同種,身上流著炎黃血脈,福音使命與共的台灣華語教會;左邊的手足流血,右邊的手足理當按住傷口喊救命。
 
皇民運動下的台灣教會

為此,我們在反思二戰期間,台灣在日本政府統治之下推行的皇民奉公運動。盧啟明在《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一書中清楚指出教會當時面對的信仰挑戰,以及不堪。基督徒社會領袖如林茂生等人被指派擔任皇民奉公會幹部,並於1942 年成立「台灣基督教奉公團」,這是皇民奉公會的外圍組織,雖不是教會屬下組織,卻驅使教會協力戰爭,使日本政府有空間影響教會。盧啟明以「國民禮儀」、「鍊成會」、「勤勞奉公」等三部分來敘述當時教會的處遇。
 
國民禮儀方面,在教會平常舉辦的禮拜儀式之前,必須加上皇居遙拜、默禱、國歌奉唱等儀式。書中引述一段當時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阮德茂在院內舉辦遙謝式的致詞:
 
本院受御下賞賜是一生難忘的光榮,今為完成大東亞聖戰並徹底擊滅美英,以謀求東亞恆久的福祉建設。……今逢大東亞聖戰,必須重視國民健康保健,我等只管大御心,奉仕粉身碎骨不敢自重。聖恩之事不能忘,為奉體大詔,寧可賭上身家性命也要堅守職場,奉贊國家大業。

後世讀來難免感嘆,連與彰基創辦相關的英國都要擊滅,一切奉承日本軍國主義目標。禮拜儀式的順序、內容都有其神學意義,更是經過討論後的安排,日本政府要求任意更動是對教義的挑戰,所幸仍有人自省。許有才牧師就曾在其回憶錄中說道:

我每次在行國民禮儀中,向神宮、皇宮鞠躬遙拜的時候,我的眼目是望著別處,我心裡一點點也沒有敬拜的意思,鑒察人心的上帝必定知道,祂必不算我是在敬拜那些神祉。然而,心靈深處的痛處是無法抹滅,我們只不過如小孩子用手去撫摸著痛瘡一樣而已。
 
鍊成會方面,皇民奉公會廣設皇民鍊成所,訓練青年學習專業農工知識,主要派往南洋協助佔領區域的治理,許多教會長者都曾回憶起這段往事。而由基督教奉公團所主辦的教師鍊成會,則是強調對神職人員的思想改造,目的在於灌輸神道宗旨和國民精神;甚至採取宗教混合主義,陳述日本天皇為「現人神」,神格如同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戰爭時期愛國教育尚稱容許,但混淆教義大可不必,可見當時神職人員的痛苦。不過,由東京聖公會應援擔任講師的三浦清一牧師卻是陽奉陰違,表面講述「美國必亡」,實則做聖經釋義講道,一方面迎合日方政策,另一方面代言台灣教會的表面輸誠,以緩和政教之間的緊張。
 
勤勞奉公方面,皇民經過訓練須以公共勞動服務作為奉仕國家的臣民義務。在奉公會安排下須定時清掃各地神社,維護神社的神聖感及國家神道的威嚴。此外還要協助學校教育,維護民防設施,充當防衛團員等等。工作項目繁多,例如:防空壕的清潔管理,收斂戰備物資,挖煤礦,收銅鐵,連台南東門教會的鐵籬笆與南神的巴克禮銅像都難以倖免。教會信徒與牧長自然都在動員額度內,不僅需常服勞役,甚至年少者多徵服兵役。除了人員,教會的建築物也被軍方徵用,高雄木柵教會與溝坪教會都被當作是堆放軍馬糧草的倉庫,一切以軍方為指導原則。
 
戰爭來臨時,教會怎麼辦?

難道當戰爭或威權壓迫來臨,教會只能選擇配合嗎?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選擇明顯與當時德國教會不同,當德國教會正為納粹政權背書之時,潘霍華已在規劃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1970 年代發表了三個關於國家前途的宣言,內容明顯與當時的國民黨政權背道而馳,但卻成為社會的良心,成為黨外人士與海外黑名單的精神寄託。教會為此則受監控,牧長中也有多人在後續的民主運動中被捕入獄。
 
若是台海戰事開打,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當第一枚導彈擊中首都台北的時候,我們還在追求幸福人生,在大使命的驅使下繼續「領人歸主」嗎?前段已說明戰爭時教會所受到的挑戰,而屍橫遍野的戰場與疏開的大規模人口移動,教會又該採取哪些行動呢?教會領袖誰該留在敵軍的佔領區?誰又該帶領疏散的民眾呢?戰事一旦爆發,幸福神學馬上灰飛煙滅,面對苦難的十架神學與盼望神學才見真章。
 
蔡明憲擔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期間,推動國防教育,並於 2005 年,台灣通過國防教育法案,同時也鼓勵林哲夫教授發展了一套全民防衛的訓練。林哲夫參考愛因斯坦研究機構創辦人吉恩.夏普(Gene Sharp)的非暴力抗爭技巧,訓練人民參與防衛任務。當受到敵軍佔領後,民眾該如何使用全民防衛的機制,使敵軍無法有效統治,拖延敵軍進程,耗費敵軍人力,並借機逆轉戰情。無奈這套強化民間防衛能力的課程,在當年歌舞昇平的台灣未能得到重視,如今在兵兇戰危的台海,更顯出先知們的真知灼見。
 
自從台海局勢高昇,民防工作逐漸受到重視,原屬民政體系的民防功能略顯不足,因此許多自發性的民防訓練組織紛紛成立,例如「沃草」、「黑熊學院」、「壯闊台灣」等。這些組織為推廣教育,也都來與理念相近的 PCT(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聯繫,盼望透過 PCT 遍及全台的地方教會,將民防觀念迅速推廣。其主要內容為緊急避難、現代軍事科普、緊急救護,及假訊息辨識等等課程,希望透過實際課程操演,到戰時發揮應有的功能。
 
苦難的情境已迫近台灣眼前,面對戰事一觸即發的台海危機,並不是台灣與中國的衝突而已,更是全球地緣政治的議題,許多國家都難置身事外,從越戰、阿富汗戰爭、烏俄戰爭都看到代理人戰爭的模式,台灣也不例外。除了祈願中國早日裂解或民主化,台灣人民備戰的心理準備一刻也不能少。
 
延伸閱讀:

1. 盧啟明,《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1945)》,秀威,2017。
 
2.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玉山社,1996。
 
3. 許有才,《奇妙恩寵:許有才牧師回憶錄》,人光,1998。
 
4. 吉恩.夏普,《群眾性防衛:一種超軍事的武器系統》,前衛,1994。
同作者相關文章:
戰火下的信仰見證 (第 188 期)
撒馬利亞人在台灣 (第 109 期)
教會參與外籍配偶照顧事工的省思 (第 95 期)
眼高手低——從教勢統計看宣教策略與行動力的落差 (第 85 期)
體驗篇---我為什麼不喜歡參加醫治特會 (第 7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8 期 一領一.新民防 (15-1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8期  2023年  2月 一領一.新民防 188
本期主題:一領一.新民防
發行日期:2023/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一領一.新民防
如果台海發生戰事,怎麼辦?
上帝國防、基督軍略
九合一地方選後的台海情勢 ——兼論南國猶大的啟示
戰火下的信仰見證
不怕洗腦,只怕自己不思考
從解放軍地圖製作到台海情勢之我見
公義行動教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海論破!——《阿共打來怎麼辦》微導讀
祈禱
從淡江長青團契四十週年反思近十年的信仰生活
留美學生看臺海
看得見的「紙」與看不見的「網」
當一個政治人物立場丕變的時候 ── 回應黃琬珺「德國總統在 WCC 敲響俄羅斯正教會的警鐘」
淺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視角下的李登輝
疼厝邊,拚國防
誰說牧師不是「演員」?
走訪鸞山,貼近布農,體驗相愛
生命的光
「可以若你要」第 19 屆總召心得
數算主恩典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