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8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走進悲傷靈魂的信仰──我所堅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路
關鍵字:
作者/林佩蓉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眼淚中的信仰

生命一路走到這裡,豐盛有餘。沒有什麼好「說嘴」的,應該就是「我已得著那豐豐富富的生命。感謝主」,對於信仰,有些時候,像多馬一樣,非得看見、用指頭探入耶穌身上的釘痕、又用手探入耶穌的肋骨,才會低頭俯伏,但更多的時候,是從關懷貧病者、遊民、孤兒寡母、受傷土地的靈魂中感受到的,上地確實在其中。

1997年第一次在東榮教會參與靜宜夜契聚會(今靜宜弘光長青團契)主題是環境議題,講師是當時教會的牧師娘李仁懿,她跟我們分享參予資源回收的經驗,越說越憂心,突如其來她落淚了,我驚訝多過於感動,她問,到底有多困難?我們帶雙環保筷出門、垃圾分類,不是隨手可做的?用一雙「衛生筷」就這麼輕鬆,一點也不管吃下去多少螢光劑,也不擔心不必要的耗費正堆積如山的要爆炸,她說,為什麼我們可以把這土地承受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我們的身體也這樣被任意的糟蹋、利用,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嗎?她說,這是上帝用了六天的時間創造的啊,我們人還是祂吹了一口氣在身上而成的,現在是這樣在回應祂的恩典?

我還沒有認識上帝,不知道恩典的重價是什麼,那驚訝來自,明明是可以只把自己過好就好的日子啊,卻深深的擔心這土地的呼吸,擔心短利近視者看不到的危機,那天夜裡,結束後的愛餐,是教會媽媽親手作的點心,享用的同時我注意到沒有衛生碗筷也沒有浪費這件事,大家一邊分享一邊留意手邊的食物。這不是教會才有的,剛從慈濟青年社「跳槽」到團契作「觀察員」的我,並不驚奇,當時慈濟也正開始向大專生宣導資源回收、少用免洗筷,她們也開始推出第一批環保碗筷販售等,可是對於敲進心坎裡的痛覺,或許是感動,很深刻,催促著我去了解這教會所作的事,越知道,越讓我想要去認識三位一體的上帝。

三位一體的神觀,在初信時期,由教會的盧俊泰長老利用每個主日禮拜前的真道班詳細講述,那是認識尋求真理入口的第一步,之於我破除對「人」的迷思開始有所體悟,人之有限上帝之無限,是對意外、苦難的解釋,個人至今仍感謝那幾個月的真道班,有些細節難免忘記,但盧長老傾力的準備、說解,強調聖經的閱讀、查考,奠定我對自己所要相信的宗教應要有負責的態度,懵懂的相信,怎麼和自己內在的生命澈底連結?相信基督教,並決志成為基督徒,是上帝的恩典,但不能忽略的是一群有限的人將所有獻上,讓人一接近就可以感受到的她們對共同呼吸的人事物,發自內心的「疼」與「痛」,我因此有些小確幸,不是在哪一個特會、哪一場跳舞揚聲歡唱,也不是因為哪一牧者精彩的講道,認識神,而是這樣真實、無畏,誠實顯露缺陷,勇敢面對的心。

※後來,一心想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護派」者

2002年結束在總會三年工作的日子,開始展開在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的生活,學了一些社會學、文化理論,用以剖析台灣文學史及文學作品、知識分子的思想等,千挑萬選(我相信對方也是)選了一位在學術講臺上砲火猛烈出名的老師作為指導教授,他擅長用後殖民理論切入文學研究並且多有佳績,對於學生是教徒,必須因為服事而缺席某些相聚的場合,也多有包容,但提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簡稱PCT )總愛調侃的說,是有錢的教會吧之類的話。有一回我穿著原住民宣教記念的T-Shirt與他一起參加營會,衣服背面上寫著「上帝是原住民的光」,這引起他的不悅:你們基督教,是左手拿聖經、右手拿手槍進來台灣的,怎麼會是誰的光?我猶然記的一把無名火從內心底處升起的感覺。

直到更多研讀長老教會信仰前輩的歷史,才警覺早已烙印在生命底層、作為點燃信主感動的一把燭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是最好回應指導老師的方法。作為改革宗的信徒,不能忘記、忽略早期為了宣教,對原本的住民所造成衝擊與不安,後殖民反應、檢討、破解所有大敘述下的框架、揭開被隱藏的面相,當初也拿槍的宣教師,他們有的一輩子就把這裡當作是故鄉,有的在離開後終生心繫台灣,成為台灣人一生懷念的人,發展到20世紀的PCT,也走向扎根於鄉土、自決、出頭天、認同等核心,以此作為神學建構的一環,強調必須通過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以及對鄉土人民的了解及認同,才能真正建構出具本色化、本土化的神學,也才能將福音根植於本地(註1)。我的老師對基督教的印象與認知,不是我當時心急護教的反應可以被說服的,但因不解的師生情誼,總會有機會,在一回參與台灣正名運動的遊行的時候,我指著長老教會焚而不毀的旗幟跟他說,老師,那是我們教會的精神指標,我們的信仰告白,耶穌要我們作什麼樣的基督徒,是必須追求、實踐才會知道的,但祂要我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為盼望的記號是明確的,因為祂自己就是這樣作的。

※「你能飲這杯嗎」(註2)

「在憂傷中有安慰,在黑暗中有亮光,在絕望中有希望」,是我在PCT領受到上帝奇妙作為,每一次聖禮典時,牧師捧讀耶穌最後晚餐的話語,都讓我再次回想耶穌被賣的那一晚,他對上帝的呼求,對門徒的叮嚀,字字句句鏗鏘有力:拿起、祝謝、擘開、分給,這也正是許多PCT信仰前輩,以堅持公義、守護人權回應耶穌為世人所捨的,我無法輕忽或者輕易的歡唱:耶穌為我死在十架上,因為祂愛我。我能飲這杯嗎?這憂傷之杯,接下來也是慶祝之杯,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政府,許多的聲音充滿在生活裡,那是貧窮、是受虐、是反核及反破壞地球的怒吼,是對公義到來的祈求,這是苦杯嗎?這是慶祝之杯。在PCT與主同桌的我,很慶幸,可以這樣的不斷的問、不斷的追、不斷的證明,直到與主當頭對面時。

註1參考《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00.04。

註2參考盧雲,《你能飲這杯嗎?》,台北:上智,1999。

同作者相關文章:
走進悲傷靈魂的信仰──我所堅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路 (第 138 期)
預備我們的心思‧勇敢上路 (第 129 期)
「我用什麼回應?」─查經班的恩典 (第 122 期)
台灣人可以過怎樣的十月?一 團結真有力的台灣文化日 (第 114 期)
準備上路的時候 (第 112 期)
變與不變的基督徒知識分子——蔡培火的信心與憂慮 (第 8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8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60-6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8期  2013年  10月 大同小異基督教 138
本期主題:大同小異基督教
發行日期:2013/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大同小異基督教
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
合一與大公:論教會多樣性的弔詭性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長老教會當前的政治與社會參與
復興?更新?靈恩運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靈恩現象
客語聖經背後的故事
不一樣的六學分——南神雞蛋花與台南鐵路東移事件
記2013TKC青年大會「青潮而出
尋找信仰的根--第九屆全國大專同工訓練營心得
我的信仰歷程
走進悲傷靈魂的信仰──我所堅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路
林百萬與白話字
無辜人的血
昨日拿伯,今日大埔。以利亞在哪裡?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讀經筆記12  稱呼Pa-lia̍p-pa “sī chi̍têkhióng-pò͘-hūn-chú.”敢tio̍h?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