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4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字級調整:

特稿
手握一粒種子的盼望
921大地震之後在中寮牧會的經驗,讓人可以學習從絕望中看到盼望的力量。
關鍵字:
作者/陳志忠 (牧師,現任竹山教會主任牧師)

※ 1999年9月21日

921大地震已經經過了10年了!對大部份經歷過震災的台灣人,應該覺得好像才是昨天發生的事。然而10年前的大地震對生存在台灣的每個人,是不是有什麼存在價值的重要意義呢?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基本上好像沒有什麼答案,然而對我個人,是一輩子無法忘記的經驗。

921時,自己還在台灣神學院進修,地震時台北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兩個熟睡中的小孩甚至連醒都沒醒過來。地震後數天進入埔里的路上,看到地形的破壞,建築物蹋下、倒下,就像是被推倒的玩具一樣。這些對每個進入災區的人,都是極大的震撼。埔里基督教醫院外面停滿儲放屍體的冰櫃,到處充滿了和平常不一樣的味道,整個埔里鎮上感覺上像個寂靜之城一般。這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大區域性自然帶來的災害,完全超越自我經驗能理解的範圍,而過去這類的影象只有停留在好來塢式的災難電影當中。

而對地震最大的衝擊,是921後第一個主日早晨餘震的震撼教育。當時主日早晨台灣神學院的師生,在日月潭不遠的信義協助物資發放處晨更時,遇到6級以上的餘震。借宿餐廳的天花板不斷的掉落,對面山脈轟轟崩塌的響聲,在屋內的每人想奪門而出,潛意識下是自我求生,完全無法顧及別人。然而,餘震是大到沒有人能站著走出建築物。每個人都是爬著逃離物資堆放處時,才意識到921時那些活著的人面臨的恐懼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直到中寮牧會時,發現即使是微小的地震,對於曾被921摧毀區域活下來的人,都是一種慘痛記憶的喚起。教會前的鎮公所活生生的少了一層樓,唯一的街道永平路是全鄉死亡最嚴重之處,教會的廣場和禮拜堂內堆滿了棺木。當2001年志願到中寮牧會時,我的小孩的同班同學才偷偷告訴他說:「原來你是住在鬼屋的家庭」。921那一夜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有些是在財產的損失,許多的人面對的是生命的隔離。

※ 天災的危害是台灣的宿命嗎

921是個天災,我想,沒有人會否認和反對。台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海洋國家而非大陸國家,因為面對的水域水氣充裕而且溫暖潮濕,加上板塊運動造就高山連綿,造就台灣在地形和生態上非常的多元,這是台灣最迷人之處。然而處在二個不同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的台灣,同時也在颱風產生和必經的路徑上。因此,台灣的現況就是必需面對不可預期的地震和規律性的風災和水災。

地震和颱風所帶來的天災,我相信比任何人居住在台灣的時間還要長久;應該說,這也是孕育台灣大自然力量的外在象徵。沒有板塊的造山運動,就沒有台灣,也不會有地震。沒有颱風帶來的雨水,恐怕台灣不會像現在這樣美麗!即使台灣的現代化和經濟的進步一直是許多人口中的驕傲,然而,很諷刺的天災所帶來的傷害似乎越來越大,對居住在台灣的人民而言,更是無法預期的災害。

不過在中寮牧會的經驗,很清楚的看到921對中寮的居民重建有明顯的改變。最明顯的在於,重建的建築沒有人敢因為省錢而再以舊的規格建新的房子,大家也很清楚那裡地底有斷層。不過後來才知道,這些都不是新的知識!較防震的建築規格早就有了,台灣各地的斷層,也不是921後的新發現。當這些資訊都早就知道時,心裡不禁有個疑問,過去台灣地震經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一次一次的傷害是天災還是出於人健忘的無知和短視呢?難道人們沒有辦法從中間學習經驗?進?的科技即使無法準確的預測,但至少可讓這些不得不生活在危險區域的人民落入無可挽回的困境吧!

※ 絕望是來自天災或是人禍?

在921地震要滿十週年的前夕,台灣來了一個88莫拉克颱風,降下的雨量不下台灣老一輩的人所受驚嚇的87水災。雖然台灣的颱風和地震不斷,然而,嚴重天災的週期比我們想像的更短。當執政者和有權者手中握著的不是責任,而是短視的權利和利益,人也只有著重於眼前的利益,對土地過量的使用和過度開發,使得天災不止是天災。天災後的土石流的亂竄,更印證了短視的人禍帶來的絕望!

在電影蜘蛛人中的經典名言,「權力愈大,責任就愈大」,顯然並沒有發生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對大自然過度的使用和開放,以及政策和政府管理的不當,只有在災後新聞效益保存的有限期內,會被提出檢討。在不斷的選舉和政黨輪替中,很快就被口水所淹沒,口有等待再一次無可挽回的災害時,才會再被重提舊事。我想,在學習的過程,當人過災害後,能痛定思痛,明白急功近利的後果時,應該是個好的轉機。

然而可惜的是,在台灣大部份的天災之後,看到的執政者傲慢和短視,不論是地震或是水災,對台灣的執政者,都好像是第一次的經驗一樣,亂無章法,而且滿是藉口。人禍對人民的傷害,我相信更甚於天災,當天災再加上人禍時,帶來的是絕望。

※ 在絕望中尋找盼望

921的經驗讓許多參與重建的人深刻知道,物資和資金的供應,的確帶給受災者及時的需要與幫助,然而泛濫的物資,引發是人貪婪的心。如果說災區的重建包含了硬體和軟體二者兼具,硬體的重建是較容易,也得到較多的注意和投入。心靈的重建卻是長期而困難,較不容易取得大眾關心的焦點。

在絕望中,上帝留給活下來的人新的盼望的可能。921後在中寮牧會的經驗,也看到許多團體願意長時間投入在重建工作,關注心靈的需要。921關懷站的設立是精神和心靈重建的關鍵,也因為關懷站的設立和921重建辦公室提供在社工上專業的協助,讓當時是幾乎快熄火的中寮教會,和不同的夥伴教會接線、也和政府資源的接線,讓偏遠弱小的教會有能力得到長期計劃及外力上的協助。也因為921關懷站的存在,使許多社區的民眾得到幫助,走進教會,帶來不一樣的景象。

在中寮牧會的經驗,讓人可以學習從絕望中看到盼望的力量。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對重建的中寮並沒有帶來如果人民所期待的盼望。看到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是很脆弱的,而且面對突然生離死別的受傷的記憶是深埋在心底,那不是硬體的重建所能取代的。長期心靈重建的陪伴,才能稍撫平921帶來的傷痛。921十週年時的88水災,我深信這是一個提醒,重建之路不能依靠立場搖擺和信念不堅,手中只有緊握政治利益的政客。

※ 手握一粒種子的盼望

普世因為全球化環境的變動影響,天災日益劇烈,罕見的乾旱、洪水、颶風、颱風,全球暖化帶來的海水上升、冰原融解,地震及海嘯不斷的新聞接二連三。天災是自然力量的一環,人在當中的經驗應該是敬畏大自然的力量,然而人禍卻是帶來更多的悲劇和一次一次的絕望,在全球面對大自然災害的經驗中,我們應該要真正的謙卑和反省,改變我們面對大自然的態度。

我很喜愛看電影,我們也都知道有好幾部好來塢知名的電影,把人類當做是地球上最大的病毒體,是地球環境最大的破壞者。是因為人無限的貪婪、自大與驕傲的特質,不斷耗盡所有資源,使所有生命體遭到滅絕。站在一個基督徒的立場,這是很悲觀的描述和看法,然而相對手中只握著自我利益短視的政客,基督徒應該有不同的態度。

盧梭在《種子的信仰》一書中寫到,「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若能讓我相信你有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約翰福音中耶穌的比喻,提到「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乃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地震和颱風是天災,但同時也是台灣生存之道。颱風帶來了生存所需要的甘霖,地震則釋放了板塊運動蓄積的能量。手握種子的人和緊握權利的心態是大不相同。一個基督徒應該是要成為手握種子的行動者,即使只是一粒種子,都可以期待奇蹟。那不單是手中的種子,更是心中的心態。種子不單是指著在土地上播下生命的盼望,而不是掠奪的心態,子更是在人心中帶來盼望的象徵。

921後有許多人長期投入重建工作,以信仰和社工專業陪伴許多需要人尋找盼望。88莫拉克水災是不是我們也要再次成為陪伴者,關心哀傷者的需要,成為一個手握種子的行動者,在過度使用土地種下種子,在憂傷人的心中,散播盼望。
同作者相關文章:
尋找夥伴的宣教 (第 160 期)
從未知到肯定的旅程——柬埔寨遊記 (第 158 期)
信上帝、愛人、疼惜土地——關於基督精兵運動 (第 127 期)
手握一粒種子的盼望 (第 11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14 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60-6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14期  2009年  10月 憂鬱的光輝十月 114
本期主題:憂鬱的光輝十月
發行日期:2009/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憂鬱的光輝十月
在絕望中存留盼望的火光── 台灣面臨巨變時刻,基督徒的使命與呼召
自助神助
簡介-促成建造理想國家的社會轉型四套工具
誰來管教你的王?
台灣人可以過怎樣的十月?一 團結真有力的台灣文化日
光輝十月?
十月:困惑、回憶與希望
處境化神學的應用──重建台灣教會的歷史使命
鄉土認同和國家認同有何不同?
贏得有趣,活得堅強
水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影筆記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河道邊s
在新香蘭看見部落力量
開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
分擔苦難‧疼惜生命
手握一粒種子的盼望
台灣女子拔河隊的成長與榮耀
分開混沌e創造主
佇天--裡
尊重了解‧平等對待外配─2009TSCM 參加心得
離別的福音隊
被看見的危機,沒有被看見的性別──從金融危機中思考性別與勞動議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