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2期 幹嘛讀大學?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側寫
關鍵字:
作者/小T (台灣大學物理系四年級)
前言
  由於高中時曾經和幾位同學一起參與生態關懷者協會的「自然美學」課程,當我們知道協會準備於2005年暑假接待國際青年參加「部落遊學」活動而招募義工,我們就一起報名參加會前一系列的培訓課程與活動,並先去拜訪台東布農、阿美、魯凱的幾個部落──鸞山、永昌、都蘭、達魯瑪克。

活動側寫
8月15日
  白天,我們分別接待陸續抵台的友人走訪台北近郊,晚上則一起參加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二樓舉行的歡迎晚宴。台南神學院研究生布農族的Subinaz在晚宴後教我們一首和打獵有關的布農歌曲MUDANIN KADA,和聲優美,後來成為我們的隊歌。

  經過自我介紹之後,我開始擔心:未來一個多星期,天天要用英文向來自十個不同國家的青年朋友介紹連我自己也不是很熟悉的原住民文化,壓力好大!

8月16日
  上午,再次於總會二樓會議室舉行正式的開幕儀式,青輔會代表和總會副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分別致詞,歡迎來自:印度、德國、馬來西亞、印尼、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十位外籍朋友。

  下午搭乘自強號,經過瑞芳後,一路看到西側蔚藍的太平洋,來自德國的Michael Slaby興奮的告訴我們:這是他第一看到太平洋!到玉里站,我們在月台買竹片便當招待大家,對所有外國人,這也是很新鮮的經驗!

  火車抵鹿野時,天色已經黑了,但是,坐上接駁的貨車,大家還是好奇又興奮地四處張望。我們也沒有忘記提醒這些外國朋友,車子將帶我們從鹿野所在的歐亞板塊,越過卑南溪,到達鸞山村所在的菲律賓板塊。這個「跨越板塊」的經驗,絕對是許多人的第一次!

  抵達鸞山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時,「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阿力曼,透過辦公室牆上的照片,生動又風趣地為來賓介紹部落歷史。隨後,我們分別到不同的家庭寄宿,深入體驗原住民的家居生活。

8月17日
  上午到卑南溪支流溯溪,才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水邊泥灘上兔子、山豬的腳印;各種水草、植物的用途;還有麥飯石、藍寶石、金砂石的辨識,所有人都對原住民朋友豐富的山林智慧、敏銳的感官能力印象深刻。

  中午在鸞山生態池旁,學習以傳統布農族的方式準備午餐,這實在是一次震撼教育!我們透過踩、篩、樁、煮小米一連串準備主食的工作,體會到原來能夠吃一頓飯是那麼不容易。

  更震撼的是一個事先沒有被告知的活動:殺山豬──原住民朋友讓與會的男士全程參與將山豬變成烤肉的每一個步驟。看到這個意外演出,生態關懷者協會同工也有點擔心:這些來自國外環保團體推薦的青年,究竟要怎麼看待這個節目?還好,這些朋友都以正面的態度看這個活動:由於目睹整個過程,提醒我們平時實在太過於理所當然的享用餐廳所提供的、已經烹調好的豬排、牛排;也更加提醒我們珍惜食物、尊重生命。

  下午又是一個精彩的體驗活動:「森林博物館」巡禮──進入海岸山脈珍貴的榕楠林帶盛相原始林。「森林博物館」的概念,並不在彰顯人類知識權力的偉大,相反的,它讓人謙遜地走入森林,成為森林的一部分,諦聽森林所要教導的無聲語言。「森林博物館」中,除提供生態教育的豐富教材外,還可學到原住民觀點詮釋的「土地倫理」。

  晚上在營火與月光的陪伴下,我們圍坐在草地上舉行文化交流,分享各國的歌曲,並欣賞花東縱谷寧靜的夜景。最後,大家以興奮與感恩的心在「森林博物館」前草地的帳蓬中入睡。
  
8月18日
  離開「森林博物館」,我們搭車前往台東市參觀「南島採集館」、「南島社區大學」、「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等,讓外國朋友知道東台灣豐富的人文、生態,和多元的族群、活潑的社區意識、熱絡的民間能量。

  傍晚時分,抵達阿美族的永昌部落。享用傳統美食並欣賞部落小朋友的舞蹈之後,我們又有一次終生難忘的體驗──到卑南溪撒網捕魚、圍著營火跳舞、喝魚湯。

  當阿美族長老帶領我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溪谷草叢中往溪水的方向走去,大夥心裡十分納悶:到底在這種淺水溪流中真能夠捕到魚嗎?不過,我們還是很興奮的走在這條漆黑、潮濕、草比人高的小徑。最後,抵達水流湍急的溪水邊時,我們不得不佩服當地人的智慧,也開始分組撒網捕魚。

  使盡渾身解數,每個人都跟著長老的指示撒網、收網,好玩極了!可是,最後真正捕到魚的,全部是阿美族的朋友,我們這些初學者還真的沒有半個人能夠有幸捕到魚。帶著新鮮的魚,我們回到營火旁練習跳舞,有幾個長老在一旁為大家準備烤魚和煮魚湯,直到半夜才依依不捨地回到部落休息。
  
8月19日
  早上在部落鳳梨田飄出的陣陣香氣中醒來,當地農友向我們解釋,他們生產的鳳梨因為都有看報紙,所以特別甜。還特別強調,他們的鳳梨以前看的是聯合報,現在改看蘋果日報!原住民朋友的風趣幽默,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早餐後,男生女生分開學習傳統手藝──男生用竹子做酒杯,女生學習編織彩帶,成為大家可以帶回家的珍貴紀念品。

  接著,驅車前往東海岸都蘭部落,在我們落腳的舊糖廠,正好碰到南島文化節活動的尾聲,於是,大夥跟著各國來的表演隊伍一起在廣場上一圈又一圈盡興的跳舞。

  午餐由當地社區文化工作者為我們預備道地的阿美族山海美味,來自印度的Mohit Mukherjee是走遍世界各國的人,看到這些佳肴,他非常清楚知道,桌上每一道菜都是很用心烹調的特別食材,更難能可貴的是,每道菜都非常美味可口,沒有因為材料特殊而有奇怪的口味。

  下午有一個意義深遠的儀式──到都蘭鼻阿美族的傳統領域聖地舉行向先人致敬的儀式。負責當地社區運動的藝術家希巨蘇菲告訴我們,目前,當地正一直面臨財團要進入開發成觀光飯店的重大壓力,因此,他們非常需要外人的聲援,讓他們能夠達成護衛傳統領域的心願。

  晚餐後,我們再次圍著營火,盡情地歌唱同樂,直到不得不告別的時候才依依不捨地啟程前往最後一個部落──魯凱族的達魯瑪克。

  雖然晚餐已經吃得很飽,但是,到達達魯瑪克時,當地族人還是為我們預備非常豐富的宵夜,恭敬不如從命,我們只好再吃一次,然後,在溪谷邊廣場上的會所席地而睡。

8月20日
  達魯瑪克是此次部落遊學的最後一站,活動內容仍是出人意外的精彩。首先,我們到一處溪水非常清澈的山谷,大家立刻跳進水中,盡情享受艷陽下的冰涼。午餐又是一個驚艷──山上八、九種野菜和魯凱族傳統美味搭配的生機飲食,讓所有人讚不絕口。回到會所,我們學習魯凱族人盪秋千的活動,也學習認識他們許多與婚禮相關的習俗,十分精彩動人。

歸程
  這次國際青年「部落遊學」活動的主題「喚醒古老智慧,重尋另類生活」(Reawakening the ancient wisdom, In search of an alternative life style)是吸引國內外學員參加本活動的一個主軸,透過原住民朋友所呈現的古老生活智慧,期待能夠帶給現代病態的社會一條出路!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側寫 (第 9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2 期 幹嘛讀大學? (56-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2期  2006年  2月 幹嘛讀大學? 92
本期主題:幹嘛讀大學?
發行日期:2006/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努力升學為哪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正在孵「醫生蛋」的母雞
踏出船身,走向水面
醉裡挑燈看劍——回顧狂狷大學生活
以經濟角度談台灣教育的社會現況
教育者耶穌看台灣的大學教育
王興武牧師傳道軼事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教會與藝術
泰澤團體——紛擾中的寧謐處
邁向更有希望的明天——鄒族茶山教會的社區工作
喜歡還是愛?
為何大學與基督教越走越遠?
國際青年部落遊學側寫
你知道嗎?他是我爸爸!
側寫陳丁財校長——主日學教育達人
從離散社群理論看台客現象
誰來認證一個認證?
萬事互相效力
教會生活改變了我
一生恩典的標記與提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