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2期 幹嘛讀大學? |
|
|
文化.藝術 |
教會與藝術 |
|
關鍵字: |
作者/蕭瓊瑞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
|
我們可以歌唱讚美上帝,而心生安慰與喜樂;我們為什麼不能以繪畫歌頌上帝,讓更多的人因此親近上帝。
基督教比佛、道教早傳入台灣 十七世紀初葉,荷蘭人繞行半個地球,來到台灣,以大員(今安平)為基地,展開和亞洲各國的貿易,同時也進行島內福音傳佈的工作。
根據記載:當時已在「新港」地區,設立教會、建築教堂,同時也以羅馬拼音翻譯《新約聖經》。這種文字,在台灣原住民之間留傳到十九世紀,成為契約訂定的主要文字,俗稱「紅毛字」,學名為「新港文書」。
從某個程度說,基督教進入台灣的歷史,遠比漢人的佛教信仰來得更為久遠,但不可否認的,在現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卻仍把基督教視為一個外來的宗教,而把佛、道信仰視為本土的宗教。這個問題,自然和台灣居民組成的成分,以來自中國的漢人居多有關,漢人以佛、道為中土原鄉的信仰,移植台灣為本土。此事看似理所當然,但基督教在台灣歷史超過三百年,仍無法融入本地被認同為本土宗教,或至少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的確是一個值得所有關懷福音傳播的上帝子民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本土化的困境 從教會在台灣歷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論是初期的醫療傳道、教育事工,到近期的政治關懷、社會扶助、心靈重建等,教會在台灣建立一個公義與和平的社會這個事工上,作出了先期性也是關鍵性的貢獻。然而基督徒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甚至在部分基督徒自己的意識中,隱隱有高人一等的意味,卻也是不容否認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或許也正是基督教難以真正本土化的原因之一。
基督徒作為上帝的選民,與世俗劃分,有所為、有所不為,固然有「分別為聖」的先天本質;但部分基督徒,未關懷自己的靈魂確否得救,卻自認高人一等、勝人一籌,這也可能是東方人或漢民族長期遭遇西方強權與強勢文化下的一個可悲心態遺影。
姑且不從歷史周邊的複雜因素去探求,台灣基督教本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受到教義「不拜偶像」的影響,儘管在醫療、教育,尤其是音樂方面,有過傑出的成就與貢獻,但在藝術,特別是視覺藝術方面的努力,幾乎一片空白。從今天視覺傳播或圖像媒體的角度而言,基督教在台灣發展三百多年,始終沒有建立起讓民眾得以認同與識別的視覺傳統。
藝術是人類心靈活動的展現 在西方文明的傳統中,藝術,或者是簡稱的美術,始終是人類心靈活動的重要映現成果;即使是中古時代的歐洲,也有可觀的藝術,棄絕肉體的歌頌,強調去慾求聖的精神本質。俟文藝復興時代,人的思想大為解放,基督教對藝術的態度也產生巨大的調整。保守的信徒,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慾的化身,違反人類棄慾求真的宗教本質;但在一番激烈的論辯之後,大部分的教會均承認:人是軟弱的,藝術適足以協助人接近及認識上帝的存在。
如果我們有機會進入歐洲一些知名的教堂,那些高聳的天花板、巨大的石柱、神聖的光線,配合聖樂的流盪,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自我的渺小,與宗教心靈的泉湧。
人透過環境的感應,體驗上帝的存在,固然是人類性靈軟弱的一種無奈。但人完全無視於環境的營造,租個公寓就可以取代教堂,如果不是人人靈性充沛、信仰堅定,便是過度自誇與自信,高估了自己性靈的能力。
當然,我們都知道上帝的無所不在,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崇拜、接近上帝;但我們也深知自己的軟弱,我們必須經常前往教會,和會友聚集、聽牧師講道,吟唱詩歌、虛心祈禱來讓我們更接近上帝。
藝術具有信仰造就的功能 在台灣,早期的教會似乎看重藝術在信仰造就上的功能,遠勝於今天的教會。根據了解,台南最早的教堂之一,如看西街教會,就曾經聘請府城知名的畫師蔡草如先生為教堂畫過壁畫。如果這些壁畫今天還存在,必定早被指定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了。
蔡草如是全台知名的畫師,所謂畫師,原本最大的工作就是為廟宇進行門神彩繪的工作,這種工作一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人為教堂彩繪屋頂、壁畫一般。
或許新教改革之後,基督教有意脫離舊教繁複的祭儀與作為,但作為崇拜之所的教堂,毫無疑問的,應該透過更多的藝術手法,來協助信徒體驗、認識上帝的美好與偉大。
好的藝術作為,給人心靈的提振與引導,台南市民族路的神召會,邀請現代藝術家林鴻文,設計改裝的禮拜堂,既簡潔又開朗,給人一種明快愉悅的感受。不好的藝術,花費鉅資,蓋出來的教堂,巨大而無趣,線條繁複而造型凌亂。
事實上,在教會裡,知覺宗教藝術重要的教友越來越多,而台灣教會裡的藝術家,也累積了一定的數量,光台南一地,東門教會的呂秉衡牧師、南門教會的陳志良兄弟、迦南教會的李明禮執事等,均有極美好的創作成果。
以繪畫歌頌、讚美上帝 以為落入圖像就會形成偶像崇拜,顯然是一種無知僵化的思維。我們可以歌唱讚美上帝,而心生安慰與喜樂,我們為什麼不能以繪畫歌頌上帝,讓更多的人因此接近上帝、親近上帝。
《新使者》八十九期的封面,是一個張開雙手的女孩,歌讚「活命,何等的美好!」的畫面。封面裡的說明文字寫著:「即使是不甚討喜的攀緣植物、令人嫌惡的蜥蝪、使人害怕的蛇,都呈現了生命的美妙。」創作者是屏東高樹基督長老教會的陳義仁牧師,他在同期的〈幸福e人e怨言〉一文中,說道:
「我e子,弱智兼肌肉萎縮。我深深體會人有法度行動走跳e美妙;會當日月、讀冊、思考就是至寶。活跳跳e身軀、活跳跳e心靈,就是人生上大e價值。」
感謝主!陳牧師的見證透過他美好的圖畫,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有緣閱讀這幅作品和文章的人的心靈。
對台灣教會的期許 我們期待台灣的神學教育,尤其是台南神學院,應該趕緊設立宗教藝術系暨研究所;在這個圖像資訊來臨的時代,為主耶穌福音的傳揚,培養藝術的精兵。
而在設立宗教藝術系所的同時,教會也應該有計畫的整理台灣教會的宗教藝術史,介紹台灣歷來包括現在活躍的基督徒藝術家,透過他們的作品,凝塑成台灣基督教文化的特質,成為信仰的幫助與活力。
我個人長期研究台灣美術史,期待教會相關的人士,能將有關的教會美術史料、作品,包括畫家的生平、作品郵寄給我。如果可能,我也願意定期為《新使者》撰寫台灣基督徒藝術家的作品介紹,和主內的弟兄姊妹分享。
願主祝福!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穹蒼之美.造物之妙──鄭文清的信仰體驗 (第 115 期)
|
.素筆深情畫台灣──陳義仁牧師的《寶島素描簿》 (第 113 期)
|
.生活中見信仰──呂秉衡的油畫創作 (第 111 期)
|
.平安‧以色列——陳惠婷鏡頭下的猶太人 (第 110 期)
|
.有畫要說 (第 109 期)
|
.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再你家裡 (第 108 期)
|
.上帝身邊最美麗的彩虹──基督徒藝術家廖繼春 (第 100 期)
|
.教會與藝術 (第 92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