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5期 斷裂?復合?——921與教會 |  
    |  |  
    |  |  
    | 
        
          |  潮流.脈動 |  
          | 從日本新世代談台灣的主張 |  
          |  |  
          | 關鍵字: |  
          | 
                | 作者/曾齡儀
                  (現就讀於東京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 |  |  |  
    | 繼日本女作家上冬子所著《虎口的總統》一書後,《李登輝的執政告白實錄》又再度成為爭論的話題。有些人批評李的感情好惡太鮮明,暴露過多國民黨的家醜內幕。姑且不論書中內容真實性為何,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畏懼面對衝突,言所欲言的表現方式確實是李的一貫行事風格。許多日本人會成為李登輝迷的最大原因,就是被他身上散發的「阿沙力」氣習深深吸引,這也是日本民族性中最缺乏的特質之一。 
 日本一向被公認為集團主義的群體,為了國家民族的大集團乃至商社,以及家庭之類的次集團能夠生存發展,個人的努力和犧牲被視為理所當然。這種強調群體利益與個人節制的教育內容,使多數日本人學習到情感內斂是適當的社會行為,每個人在表達主張之前,都先試探性地收集周遭人士的意見,以避免與其他人不一致時產生的衝突和不快。這種隱藏內心真意、糢糊對立的行為模式普遍存在於日本社會。
 
 然而,這套長期被遵行的社會法則已逐漸產生鬆動,特別是在年輕一代身上。新一代的日本人雖然重視與好友、家人間的親密情感,卻不再為了表面的群體和諧而隱藏自我的真實感受,也不再像上一代的日本人那樣害怕面對人際衝突而埋葬自我主張。對日本新世代而言,誠實面對自我、努力追求理想是人格獨立成熟的第一步。
 
 日本是僅次於美國對台灣具有深刻影響力的國家,不論是通俗的消費文化或嚴肅的台海國防安全,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長期以來,因為受到中國的壓力,台日外交一直被模糊化處理,台灣縱使有滿腹不平,也只能應日方「不要製造麻煩」的要求,接受許多不合理的安排。久而久之,台灣將日本的差別對待合理化,而漸漸忘了什麼叫主張。在過去的時空環境裡,也許隱藏主張是台灣在面對上一代日本人時不得已的選擇,但隨著台灣新政權的建立,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外在環境的改變,台灣應該勇敢明確地傳達追求獨立國格的聲音。只要這份主張合乎公理正義、自由民主、和平人權的普世價值,一定有被認同的一天。
 
 一個不懂得什麼叫主張的人,永遠只能任由他人擺佈;一個不敢有主張的國家,永遠得不到他國的尊敬與支持。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 .從日本新世代談台灣的主張   (第  65 期) |  
        | .親愛的羅牧師,您好! (第  39 期) |  
    |  |  
    | 
 |  
    |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