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0期 教會有性別嗎?——她的教會?他的教會? |
|
|
文化.藝術 |
台灣早期教會的建築與藝術 |
|
關鍵字: |
作者/蕭資明
(現為花蓮東方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
|
|
※ 台灣教會建築藝術的歷史 台灣早期教會的建築藝術,是充滿十九世紀末的獨特風格。在當時許多國外宣教師遠渡重洋來台宣教並設立教會後,這種美麗的近代教會建築即開始在台灣生根,這是近代的教會建築藝術產物,所以我們不難看見在樣式上使用各種外來的建築特色都具有古色古香的風味。 西洋教堂建築發展歷史悠久,再加上其他代表的宗教意義,移植至台灣雖沒有媲美西方的嚴謹之作,但外觀在近代建築中仍獨樹一格。可惜的是,因著歲月的流失,再加上台灣工業社會急速發展,教會改建,許多具有百年以上的教會建築逐漸遭到拆除的命運,真是令人惋惜。 台灣的教會建築是獨立於官方而發展的系統,在早期的台灣社會,外來宣教師是主導設計的靈魂人物。他們除了以自己國家的建築為藍圖,也敏感的體認到台灣本土化的特色與重要性。所以常常可以看見台灣早期教會建築具有中西合璧的獨立特色。 談到台灣早期建築藝術,我們還得先說到台灣早期的教堂應始於荷西時期,但是現今皆無存。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通商開放,第二波外國傳教士登陸台灣,當時我們長老教會與天主教的建築慢慢建立於台灣之上。從現存最早的屏東萬金天主教教堂與北部馬偕博士所建築的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南部馬雅各醫師所建築的旗后基督長老教會來看,西洋宣教師確實有心將台灣的本土特色融入教會建築藝術之中,並反映出台灣與西洋合璧的有趣之處。 直到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建築師開始設計台灣的教會建築,並完全模仿西洋建築原型,在台灣形成另一種新型的教會建築。我們不難從台北的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的建築藝術上發現,濟南教會的百年歷史跨越兩個政治體制,更由兩個不同族群的信徒接續聚會,是具有普世特色的教會,更是現存日治初期的教堂當中,最精緻的一間教會。
※ 台灣教會建築藝術的風格 天主教信徒與基督教信徒之信仰雖原始於一,但在其教義上確有不同之處,也因此在教會建築外觀上,自然有所不同。天主教堂嚴守左右對稱的規則,而基督教則自由度較高且自然,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仿哥德式風格及仿巴洛克風格 十二世紀時,哥德式風格出現。其建築特色是尖拱、大型窗戶、石頭窗格飾、石拱天花板與飛扶壁。在歐洲,許多優雅的教堂都呈現出這種既華麗又細緻的風格。哥德式的彩繪玻璃窗是具特色的,更是聖經故事展現之處,常常令人印象深刻,將信仰精神與建築藝術作了最好的詮釋。 可惜台灣沒有嚴謹的哥德式教堂建築,只有所謂仿哥德式教會建築出現在早期的台灣,如:濟南教會、淡水教會、太平境教會。 至於台南看西街基督長老教會,是典型的仿巴洛克風格的本土教會,在台灣其他教會建築藝術當中極為少見,外型也極為壯觀、美麗。早期基督教建築藝術風格,移居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確實留給我們很好的基督教藝術題材,也說明基督教與藝術關係密切。
二、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為了降低台灣居民對基督教及天主教的排斥,加上宣教師對本土建築的敏銳,台灣教堂開始出現結合中西建築藝術的風格。從天主教的教堂建築我們可發現,內部柱子懸掛對聯,屋頂上有類似小佛塔的裝飾物等等,充分展現外來建築樣式與台灣本土建築融合並存的努力,也為當時宣教師所帶來的文化現象作深刻的見證,如:屏東萬金天主教堂。 基督教自改教運動後,認為馬利亞雖是耶穌的母親,但不具有神性,不應將她當作神來敬拜,嚴禁偶像崇拜,所以只有十字架,而沒有任何具體象徵意義的雕像。然而,天主教處處可見教堂祭壇的神聖性。 早期來台灣的宣教師,為了傳播福音,往往配合地方醫療及教育的工作來達到目的,所以還有一些附屬的建築,如傳教師的住宅、學校、醫院等,形式多為一般的洋樓建築。這些傳教師通常都是多才多藝,甚至連建築的設計亦不假手他人,所以教堂的形式受到傳教者故鄉建築的影響很大,如赤山天主堂就帶一些西班牙的風味。 日本統治前教會的發展仍興旺,教堂建築隨著樣式建築的出現,而有了新的面貌,同時有專業的建築師來負責設計。到了昭和時期,由於軍國主義高張,在積極的皇民化政策下,強迫推行供奉天照大神及日本天皇的神道教,使得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宣教活動受到壓迫,面臨停頓。 台灣光復後,美國許多宗派派人來台宣教。當時社會物資缺乏,教會的福利政策對傳教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這時的教堂建築設計多由本地建築師擔任,並開始走向本土化及現代化。但隨著經濟成長,地價狂飆,近年的教會多半沒有能力興建獨立的建築,教堂多位於公寓大廈中,為實用功能所取代。 綜觀台灣教會建築藝術,實際反映了不同時代生活方式及社會組織,其進展就如同閱讀台灣教會歷史,有豐富文化的基督教歷史演變及基督教教育價值,確實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
※ 台灣教會建築藝術的代表 一、台南神學院的教堂:此教堂為典型的歐洲式教堂,長方形的建築,拱形窗,有一座鐘樓,非常壯觀;講台前方有彩色玻璃窗及大理石椅,此教堂建築藝術完全模仿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建築風格,是台灣相當早期的教堂建築。 二、台灣神學院的教堂:長方形造型,前有一個靈塔形的鐘樓,屋頂用台灣本土式琉璃瓦,作成台灣建築典型的曲面,屋頂向四方擴展,此種造型是象徵著台灣人順應自然的一種意向,是仿西歐的哥德式教堂建築風格。 三、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紅磚外牆及尖拱窗是得自哥德式教堂所影響,而其外觀極為美麗,主要入口有凹陷的線腳及鐘樓的扶壁。在鐘樓上方,有石雕的百葉窗,並以石塊與紅磚交互運用,造成樸實厚重的效果。濟南教會是日據在台最有代表性的教會建築藝術。 四、彰化蘭大衛紀念教堂:教堂外形類似中國宮廷式美輪美奐的建築藝術,造型為六角形尖塔,非常特別,更是在台少有的教會建築藝術。 五、公寓式的教堂:以社區形式的教會為主,在都市新開拓的教會,因土地及經濟問題所產生的教堂,這樣的教堂在台灣會越來越多。 六、東海大學禮拜堂:拱起的曲線,正如朝聖者合起禱告的雙手,那麼的神聖和柔美;屋頂幅度相當大且美觀大方,呈現黃色,可說是台中教堂藝術當中最為美麗的一間。 七、台中磐頂基督長老教會:其建築異象是根據聖經挪亞方舟的造型設計完成;是一間別具意義的教會建築藝術。 以上的分類是目前台灣教會建築幾間不同的風格代表。如果我們有興趣,還會發現更多不同形式的教堂建築藝術。當你參觀教堂越多時,越會發覺到它們建築外觀的多樣,以及建築方法與材料的不同及有趣之處。
※ 結語 上帝是「第一位藝術家」,是一位使用形式、空間、顏色、光線、聲音、美感來顯明祂自己及祂所創造之世界的創造者。因之,根據「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類也具有創造能力與感官本能。同樣的,基督徒往往能使用音樂、文學、雕塑、建築、繪畫,以及其他種種藝術形式來表達他們對造物主及對人類本質的認知。在早期的教會建築裡,許多的教會信徒、牧者即是秉持這點,而開始在教堂建築裡,展現上帝賜給人的藝術空間與才華,進而使更多人一進入殿堂就能感受到聖殿的威嚴及神聖;更藉著教堂內的藝術作品,如彩色玻璃、聖畫、雕刻,使人更能領受上帝的臨在,使信徒對上帝的話更有深刻的印象。 從台灣教會建築藝術中,我們看見藝術作品對人類思想的啟發,具有正面的意義。宗教離不開感情,如愛、恨、快樂、恐懼等。但是宗教絕不是純粹的感情,而是經過磨練及疏導的感情。從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感情而在無形中作出反應。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宗教情操的培養,進而形成一個人的態度及價值觀。 本文只是一個初探,盼來日能聚集更多的有心人共同來參與探討這方面的題材,特別在我們生長的台灣,教會建築藝術也能更有系統來分析、創作及研究,進而幫助更多基督徒,甚至是非基督徒也有機會認識教會建築的發展演變及基督教信仰意義價值與內涵。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台灣早期教會的建築與藝術 (第 60 期)
|
|
1.夏鑄九,《建築》,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7年。 2.高天香,「基督教藝術與基督教教育」,《路標》第三期,台北:台灣神學院,1993年。 3.大不列顛百科全書(7),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4.李乾朗、俞怡萍,《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5.台灣教會公報社,《台灣古早教會巡禮》,台南:人光出版社,1997年。 6.郭德士、鄭仰恩,「基督教與藝術」講義,2000年。 7.陳永光,「從崇拜的角度看教堂建築」,台灣神學院道碩論文,1986年。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