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6期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站在出口——原住民災區探訪記實
關鍵字:
作者/比勇(馬金生) (布農族,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聚會信徒)
  10月8-10日原為原住民聚會「退修會」,因921震災,所以立即改為探訪原住民災區部落的賑災活動。這短短的三天,在我的人生過程中,注入了相當難忘而且是非常寶貴的一段學習之旅。

  在這次賑災的整個過程裡,非常感謝盧俊義牧師和東門教會所有弟兄姐妹們的全力支持,以及長老教會總會與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的協助,更感謝二宮牧師全程的安排與親自的帶領。

  10月8日下午約五點,高勝輝弟兄與長老總會委派的一名司機,開著裝滿賑災物資的大貨車,先行埔里謝緯營地,其餘團員七點鐘在牧師館集合,因參與人員的延誤,一直到晚上約九點十分才分乘兩部車(教會福音車及二宮牧師的車),由二宮牧師率領我和賴德華弟兄、林珍珠、林曉微、高春燕及愛子等姐妹,從教會出發,黃安娜姐妹則自行由台南至埔里與我們會合。

  到達埔里伯特利聖經書院已是凌晨一點半,在台灣世界展望會埔里救災中心的全主任細心安排下,雖然已到了災區中心,但仍能在建築結構雖有瑕疵、屋頂仍然是完整的宿舍裡睡了舒適又安全的一夜。

  10月9日補了四個多小時的睡眠,早上六點半起床,照例七點讀晨間讀經。用餐後,我們經過了埔里鎮市區,沿途看到四處倒塌或遺留斷垣殘壁的景象,再加上軍隊全力進駐,協助整建及指揮管制主要出口,頓時彷彿進入了戰火地帶。

  到了謝緯青年營地,重新整理裝備,準備出發時,正好碰上由日本青年組成的賑災團體,讓我感受到「救災無國界,愛心不分種族」的人間溫暖。

  我們第一個探訪的是最靠近埔里的眉溪——泰雅族部落,正巧當地牧師也外出探視。面對著嚴重龜裂的眉溪長老會堂,我思索著:當今人類不斷的造就光鮮亮麗的外殼,來凸顯自己的智慧,卻在面對大自然的力量時,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隨後,我們就趕往霧社,也是仁愛鄉救災中心總指揮部,鄉長與鄉民代表主席都很熱心的告訴我們,仁愛鄉目前所有的災情,對於我們前往的地方(法治村),通訊、道路完全中斷,當初仍是最無法掌握狀況的部落,感到非常的感動,也很關心我們的安危。

  我們沿著曲折的山路,通過了落石地帶及坍方的路段,經過了台灣濁水溪的源頭「萬大水壩」及台灣有名的賞楓景點「奧萬大」,到了曲冰(萬豐村),村長立即安排專人帶領我們到渡口處。

  仁愛鄉的地形大略介紹如下:仁愛鄉對外的關口及資源的吸收,幾乎完全都是以埔里為中心,人口絕大部分是泰雅族所組成的,其中,中正、法治、萬豐三個村落是布農族。中正村是座落在埔里鎮東南的山陵,據鄉民代表描述,這次震災房屋受損最嚴重的就是中正村,但交通及通訊都無礙,所以救災較為順利;法治村是從埔里鎮東埔的後山,翻山越嶺後,位於四面環山的山谷裡,中間劃過一條濁水溪,車程約為五十分鐘至一個鐘頭。這條唯一的通道當初完全中斷。假如以步行來回約要費時八至十個小時,而且要爬上海拔1300公尺的山峰後再下山,從法治村沿著濁水溪的上游走林間步道一至一小時半後,還要渡河,才能到達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

  到了渡口,看到一群群法治村的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之下,邁力的將物資一件一件的扛到對岸。在這群人中,有老的、有少的、甚至還有婦女,有的辭去外界工作的機會、有的請假,紛紛加入這運送物資的行列。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延續部落的生命。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倦容;從他們的口,聽不到一句抱怨聲,有的指是不斷的「加油、加油」及充滿自信的笑容。

  當我們走入水深處,我們才真正領悟到大自然的力量。在水深及腰且冰冷的水中,我們感受到一股龐大的抓力,拉扯著我們的雙腳,似乎在阻止我們前進。我們當中較嬌弱的五位姐妹,要不是當地四、五位為一組的布農勇士將她們一一扛到對岸,實在無法渡過這個出口。

  在這裡,沒有都市文明的精良配備,但是他們知道如何憑著與大自然彼此尊重的相處模式,來化解前面的阻力。「……我要站在破口之中,在那裡尋求……每一次我禱告,大山被挪移,道路被鋪平……。」(摘錄自《我以禱告來到您跟前》詩歌)在這次災難的出口,我們親眼看到了上帝是如此的與我們親近。

  我們扛著物資,爬著陡峭的山路,隨時警覺閃避落石。有時還要攀附著峭壁走過懸崖,最後還要通過日本時代留下來有七層樓高,共約130公尺,又細又長的老吊橋,才能到達法治村。每當我回顧看著我們的團員,尤其是那五位姐妹們,她們有時緊握雙拳、有時緊閉雙眼,咬緊牙關,壓抑著恐懼,一步一步地突破層層關卡,我們一行九人所搬的東西雖然非常有限,但從隊長親口對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讓我們得著安慰。他說:「我們並不在意你們送的物資的多寡,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你們身上所帶來各界對我們的那份關懷及安慰……。」

  下午五點半,我們從回萬豐村,直奔距離約有七、八十公里路程的信義鄉地利村青雲教會。當我拖著倉惶疲憊的身體趕到該村時,遠遠就聽到青年團契傳來清脆嘹亮的詩歌,讓我們內心頓時注入寧靜與平安。我們參與了他們晚上八點鐘的聚會,也分享了他們充滿生命力的信仰生活。在這峻山幽谷中,有著美麗的詩歌及甘甜的聖經話語陪伴著我們入眠。

  10月10日我們匆忙的探訪隔村的光復教會,隨後立即趕往南投市由布農族所設立的南山教會。在四周一一應聲倒下的建築物中,南投聖教會的教堂仍然屹立不搖,教會外雖然不斷的發出挖土工程車吵雜的聲音,二宮牧師依然用他堅定有力的聲音,分享上帝的話語,撫慰著我們受創的心靈。就如詩篇四十六篇1-7節所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上主——萬軍的統帥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堡壘。」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台中縣大雅鄉清泰教會,在這簡陋的設備中,一位年輕的宣教師在此牧會,看來雖然困苦,但上帝福音的種子已經在這裡萌芽……。

  回到台北東門教會,已經是晚上十點三十五分,與盧牧師報平安後,各自回家。在微弱的路燈下,我獨自步行,腦裡依然迴盪著二宮牧師當時清晰有力的證道:「縱然全世界都要毀滅了,但聖經的話語卻永遠長存,直到永遠!」
同作者相關文章:
站在出口——原住民災區探訪記實 (第 5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6 期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56-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6期  2000年  2月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56
本期主題: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發行日期:2000/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自由s/
編者的話
論政教關係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在台灣的新處境中再思「政教關係」的議題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當教會遇到政黨
我是基督徒,我看選舉
熱心事奉傳主恩——吳來好長老的一生
信用卡——資本主義成功運作的產物
八福山教堂
洛林總理的童貞女像
中寮,別再哭泣了!
為什麼褻瀆聖靈的人永遠不得赦免?
反敗為勝的婚姻
老頭與我
紋面的習俗是迷信嗎?
那一夜,我心感動
站在出口——原住民災區探訪記實
神學生雜記
宗教與政治之間
理想的教會——從羅素來反省我們的教會觀
大學生活與教會事奉工作的回憶
我的團契生活
記我在台大的日子
教育營與我
我很快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