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6期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記我在台大的日子
關鍵字:
受訪者/郭揚義 (台大動物系畢業,現為東海大學建築系研究所一年級學生)
記錄者/蘇秉恩 (台大電機系畢業,現為台大電信研究所一年級學生)
問:你覺得一個大一新生跟他要畢業的時候,應該會有什麼樣的不同?也就是說,大學對一個人而言最大的價值在哪裡?

答:以前有一位學姐——莉莉,她曾經跟我們分享過大學的意義,我個人很能認同。她說:「大學並不是一個職業培養所,而是要培育一個完全人。」什麼是完全人呢?譬如說一粒種子,它可以藉著陽光、水分、土壤,長出上帝創造的那個奧妙樣子,這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它可以決定它要長成什麼樣子,就如同葉子會向陽一樣。大學的教育也是這樣:要培養一個獨立的生命。但是由於受到諸多原因,其中如資本主義發展專業分工的影響,使得現在一個讀動物系的人對物理學、社會學等等其他學問相對來說都比較沒有概念,當談到總統大選要選誰、中山橋該不該拆的時候,就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往往媒體說什麼就是什麼,說得對不對都不曉得,這樣就不是一個完全人了。

  莉莉還提到一些她覺得大學生應該要接觸到的方向,譬如說性別議題,像是:女性主義、同志運動等等。或許大家會覺得這些跟我們毫無相關,但是其實是有很大的關聯的。因為就生理上來說,我們的世界基本上就有男性、女性與雌雄同體等不同性別,這還未考慮後來變性的人呢。而每個人顯然就與此息息相關。另外,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性傾向。這更是每日生活必須面對、了解的。舉例來說,譬如女性主義,我覺得它引領我們如何去質疑每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或許大家都認為女性主義運動是要為女性爭取權益,但是其實它還拯救了男人。譬如:為什麼男人一定得成為一家之主或背負家庭經濟的全部責任?為什麼男生唸醫科、唸電機或法律才叫有出息?仔細思考這些問題後,我們會發現其實女性主義跟男性也是息息相關的!

  另一個該了解的面向就是台灣歷史。有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一個沒有記憶的人是不可能知道他的未來要怎麼走的,同樣的,唯有了解台灣歷史以及台灣在世界中的相對位置之後,才能知道台灣未來的走向。

  還有就是社會學,一個人無法離群索居,每天翻開報紙、走在街上,與人交談、相處,都是在這個社會中活動,所以我們必須去了解我們的社會。

  我認為,一個大學生除了要對這些事情了解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要有更成熟的態度,而他必須是一個更獨立自主的個體,能夠獨立思考、判別是非,或許我們現在的判斷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什麼是完全正確的呢?),可是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思考架構。所以大一到大四最大的不同除了是專業知識的累積外,就是培養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

問:那你覺得你自己在大學四年中,最大的成長是什麼?

答:這可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是觀察世界時在思考上的反省能力。我小時候很幸運地有機會到美國幾次,看到那裡優雅的生活環境,讓我在大一之前都一直期待要移民美國。直到上了大學、進了台師團契,我才透過團契的分享、討論與學習,慢慢地學習看見跟我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以及他們的感覺、他們面對的困難,特別是大一暑假到馬遠(花蓮的一個原住民部落)之後,看到在那裡的小朋友們,他們所面對的不同生活環境、所面對的種種在教育、生活上不平等的資源分配時,我慢慢的注意到在同樣的一塊土地上,有相當不同生活背景的人與我們一樣呼吸著、生活著,而原來有不同權力擁有者之間的壓迫與被壓迫的情形。

  又譬如有一次團契聚完會,一位學姐在收椅子,我便跟她說:「沒關係,我來收就好。」 她問:「為什麼?」我說:「因為我是男生啊!」她說:「為什麼女生就拿不動椅子,一定要男生來拿呢?」她的話對我造成很大的震撼。

  種種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在經過一番反省後,發現其實許多事根本不該如此。在台師團契的學習裡,剎那間我的世界毀了一半,我必須用反省的精神辛苦且緩慢地去建構那些毀掉的一半。

  另外就是在與女朋友的交往中,學習對自己的反省。從前我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覺得別人的眼光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麼想。但是在和女朋友的相處裏,經驗告訴我並不全然如此,女朋友讓我明白如果只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那與完整的事實會有很大的誤差,所以我必須學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去了解別人的立場。許哥(許承道牧師)曾分享他的看法:兩個人在相愛的過程中,就是在學習如何捨己,學習如何「看無自己」。這是很難的,有時吵架的時候,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錯,但為什麼還要向對方低頭或道歉?而吵架時,我也才注意到自己是多麼的自大與醜陋,就這樣在對方的愛與包容下,一次又一次的,「謙卑」成為我在愛情當中學到最大的功課。

問:如果大學重新來過一遍,你會怎樣來過?

答:很巧地,我最近也在想如果我能回到大一該有多好。我大一的時候,常常夜遊、玩耍、整天忙著「談戀愛」,過著荒誕不羈的生活。大二初戀失敗後,我開始過著很優閒的生活,每天到醉月湖划船、看夕陽,看戀愛叢書記取教訓、隨興地看小說和各種雜書消磨時間。回想起來,如果我那時早一點進入團契、專心一點多唸一些書,可能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曾經被當過很多科,每次重修的時候都發現自己從中得到很大的收穫,因為當中有很多都是很有內容的課。這當中我也學到,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某一科不重要,但其實是因為我們看得不夠深入。每一門學問都有它背後的一種邏輯思考,就像我在經濟學的課中所學到的,其實我學到的不只是經濟學概念與計算方法而已,影響更深遠的是我在其中體會到的生命意義與生活哲學。

  回想起來,雖然有許多的遺憾,也很想再回到大一,但是又能如何呢?只希望找機會多和團契的學弟妹聊天,期待與人分享自己的生命。

問:你覺得大學參加的團契跟國、高中時參加的團契,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答:我自己的教會是非常偏僻的小教會,團契裡有許多契友很早就開始工作。對我而言,那個團契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都是從主日學一起打混長大的,所以比較偏重於情感的交流,平常的聚會也都很輕鬆愉快,寒暑假還會一起去靈修會、出去玩,彼此就像是親兄弟姊妹。

  上了大學,由於和教會團契契友們的生活經驗不太相同,有時候不容易彼此分享,所以自己積極地到學校附近找團契。一開始接觸的是學園團契,與他們的輔導約談,之後,卻沒有打算參加學園團契,主要是因為與自己的信仰追求方向不甚相同。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學園團契希望訓練我成為傳道人,讓我能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我覺得這很好,但是我認為在自己還沒有很清楚地認識信仰之時,怎麼可能藉由一個program就成為傳道人?那個時候的我因為不太能接受這一點,所以沒有參加學園團契。

  此外,我也沒有去校園團契看過,只是讀過一些校園出版的書,而有不少的書都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嗯……可能是我太邪惡了,總覺得自己想做的事都跟書上寫得不一樣,那該怎麼辦?我希望能明白或甚至可以討論怎麼做最蒙上帝喜悅,而不是由別人告訴我該如何。譬如在兩性的親密關係上,校園的書有詳盡且推理嚴謹的指導原則,雖然我深知其中一定都有其想法和考量,但是我仍然深感困擾且找不到思考辯證的共同起點,所以,以偏概全的我後來也沒有去校園團契。

  最後找到了台師長青團契,一方面是因為參加了小迎新,覺得台師的學長姐都很真實、親切,不做作。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的契友都是中南部學生,比起那些比較「顧自己」的台北人來說,可以找到相當程度的認同感。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們並非只是一味的希望我在所謂的信仰上有所成長,而是真心地關心我的生命。如果公義和慈愛是上帝最重要的本質,那麼他們就是藉著這樣的愛與關心社會公義的心來幫助我認識上帝。

  還記得剛考上大學的那個暑假,曾經很急切地尋求上帝,因為我感受不到祂的存在。我到處去詢問所認識的基督徒,包括外公、爸爸、媽媽、教會牧師、貴格會的牧師等等,問他們:「為什麼要到教會去?」試圖從別人的經驗中尋得答案。然而上了大一後,我卻把所有的信仰問題拋諸腦後,開始過著靡爛的生活。一直到上了大二,我才又因回到台師團契而專心投入團契事工,並慢慢尋回我的信仰。另外,也在參加馬遠教育生活體驗營、聖經神學研究班等學習過程中,不斷反省自己的信仰與生活。

  簡單地說,長青團契是一個可以有很多學習的地方;當我們投入的越多,挖掘到的收穫也就越多。就如台師團契給予我的學習,幫助我用自我反省的生活來面對這個信仰、這個世界,也使我學習從理性思辨中認識上帝,並在社會實踐上活出信仰。
同作者相關文章:
記我在台大的日子 (第 56 期)
記我在台大的日子 (第 5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6 期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74-7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6期  2000年  2月 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56
本期主題:政教關係——教會在社會情境中如何自處?
發行日期:2000/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自由s/
編者的話
論政教關係
從歷史看政教關係
在台灣的新處境中再思「政教關係」的議題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當教會遇到政黨
我是基督徒,我看選舉
熱心事奉傳主恩——吳來好長老的一生
信用卡——資本主義成功運作的產物
八福山教堂
洛林總理的童貞女像
中寮,別再哭泣了!
為什麼褻瀆聖靈的人永遠不得赦免?
反敗為勝的婚姻
老頭與我
紋面的習俗是迷信嗎?
那一夜,我心感動
站在出口——原住民災區探訪記實
神學生雜記
宗教與政治之間
理想的教會——從羅素來反省我們的教會觀
大學生活與教會事奉工作的回憶
我的團契生活
記我在台大的日子
教育營與我
我很快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