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4期 平信徒時代 |
|
|
厝邊頭尾 |
仁美教會的社區宣教 |
|
關鍵字: |
作者/王文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仁美教會牧師)
|
|
|
自從一九九○年代李登輝政權提出「生命共同體」與「社區總體營造」等概念來建構台灣本土化政權後,「社區」一詞又再被炒熱起來。事實上台灣的「社區」早在蔣介石政權時代;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在第363次中央常會訓示中就提及「社區發展」與「環境衛生發展」亦屬國家建設範圍……這與國家安全會議的基本工作-─國家建設同一等級。蔣先生在訓詞中又說:「凡此工作,各同志皆應負起責任,研究實行,而不可老在計畫條文上打轉……。」可惜的是在官僚時代的訓示到了下級單位仍然是樣板的「社區工作」;例如在村庄內開了幾條路,鋪上柏油就算是示範社區了(仁美在當時是全省第一個示範社區呢!),接著蓋一棟活動中心以及辦一些媽媽教室之類的活動……。這樣所謂社區工作就完成了。然後上級單位來考核時,發動村民列隊歡迎、舞龍弄獅好不熱鬧,但是風一陣就過了,留下是一堆的殘局,例如當初開路鋪柏油時,沒有完全得到村民同意就強勢開路,使得年老的村民躺在路當中,誓死護土。活動中心祇是用來做婚、喪喜慶的辦桌場所……。總之,所謂的社區在村民的腦海中,那不過是你家的事,根本沒有造就社區應有的互動與息息相關的一體感覺。社區是住在同一區或同一性質的人,互相建立起共同的需要,甚至是生命與共的那種感覺。以這樣的理念「一起」來做就是社區工作了。
所以在這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前導下,教會宣教事工要有一個徹底的轉換,即是要把過去以教會為中心的宣教觀念擴展為上帝國的降臨。換句話說,所謂的教會不再是以圍牆做為一個界限,乃是以上帝的靈恩所披及的為範圍無界。宣教不再是邀請人來教會「坐」禮拜,而是基督徒走出去與社區的同胞一起呼吸,然後藉著生命的見證來調整社區的呼吸,使之與基督一樣有「愛」的呼吸,這就是社區宣教了。
仁美教會在仁美大社區(即除了仁美村外擴大涵蓋其他三村之謂)的宣教工作即以上帝國降臨為指標。當然剛開始時要踏出去不是很容易,因為教會弱小(教堂租的、會友聚會才三十出頭。經濟、人力缺乏),所以只能就最經濟的方式;即是以僅擁有的去做,其餘仰望萬有的神。經過評估教會現有一群國中與高中的青年,又喜歡打籃球,於是就從社區籃球賽開始。首先每個青年發一個便宜球(經費有限)開始訓練,並帶到廟口球場打球,結識社區青年,進而舉辦球賽、籃球之夜、邀請參加青年露宿退休會,最後在社區組了一個「籃鷹」女子籃球隊。整個籃球活動延續到今天已改為舉辦籃球營。在這期間亦曾動用歸主籃球隊前來與當地的比賽的冠軍隊做一場對抗賽與佈道。從籃球與社區的某一層面建立起管道,為的是推銷最高品質的產品──耶穌基督。
上一段描述的社區工作乃是肇基於「肯」獻上五餅二魚的精神,延續的工作神自然賜下滿溢的恩典享用不盡。因為在社區工作的過程,慢慢建立起下一代的服事與成就感,信心亦愈加強。此外一般信徒也慢慢確立教會將來的走向是往外面的社區,而不是光在圍牆內的「哈利路亞」,乃是要擴展上帝的國度於各個角落。在這種光景下,仁美教會的眾信徒均一致要起造上帝的榮光在這社區當中。所以教堂由租的「販厝」而把它買下。接著不久就在覓地要蓋「社區禮拜堂」,口號是讓「教會像廟口」一樣;容人寬心進出,是可以憩息之處,更能提供人生方向的活動……在這一切當中讓社區的子民能從風聞進而看到神。所以禮拜堂不是光「坐」禮拜的而已,乃要藉著功能與活動讓神的靈動工,並使祂的榮光充滿的地方,成為「萬人」禱告敬拜的地方,是萬民喜愛的地方。絕不是一個禮拜開放一次讓蚊蟲透氣的地方,也絕不是花了幾億元僅供憑弔用的地方。……憑著信心與熱心就以九十多萬的基金卻要蓋一座一千多萬多功能性的「禮拜堂」(事實上總工程費最後高達三千伍佰萬元)今天已經蓋好了(一九九四年四月廿三日獻堂),雖然到目前(一九九九年八月八日)尚欠伍佰捌拾萬八仟元的貸款,但是「禮拜堂」的功能持續發揮著,從經費每年三百多萬的編列就可以看出信徒對使命的認識清楚絕不會因噎廢食(這是一般教會的傳統弊病)而阻礙了事工的發展。
以社區宣教異象為導向所起造的建築是今天蓋「禮拜堂」應有的觀念,當然每個教會環境與異象不截然相同,所以事工或建築互相之間可以參觀與觀摩,但絕不能「複印」,應該讓神在我們每一個身上動工,好符合神安排你在某環境生存的攝理。長老會諸多教會幾十年來從韓國、南美、美國、新加坡……到處取「經」,結果都不是聖經,而且「經」多又混亂了聖經,所以常常曇花一現的復興最後又回歸原狀。還有教會換來換去的基督徒,都是不肯來解決問題,祇自私地把垃圾丟給上帝或其他他看不順的人。如此的話,台灣的上帝,社區的上帝,祂如何能找到適用的人與方法來實行祂的救恩呢?以下就介紹幾樣仁美教會在仁美大社區所在進行的社區工作也就是社區宣教事工(二者之間是應以數學等號來相等的): 一、開拓教會社會關係:小會議決拜訪地方士紳,由牧師與小會員帶小禮拜前往拜訪鄉長、村長、農會幹事、校長……。捐贈獎助金給貧寒學生、畢業生禮物……。(牧師就可以在學校台上侃侃而談。)目前仁美牧師仍是國小的家長會長,也是教授河洛語的外聘老師。 二、社區兒童活動:經常性舉辦兒童活動營會;計有快樂營,認識鄉土營、籃球營,邀請兒童參加教會活動的表演。 三、社區夜市佈道:仁美社區有兩天夜市,是人群匯集時刻,詩歌佈道加摸彩常吸引了自動的人潮。今年(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辦一場「平安七月暝音樂會」所吸引的人潮就有四、五百人。在音樂會中動員的人包括有鄰近教會的鼓手、琴手還有社區舞社、幼教社、小學、地方人士鄉長等的摸彩品贊助,再加上三分之二會友的協助,更感謝神的恩典;因為祂止住了天窗不下雨(音會前、後好幾天都是下雨的,甚而是在音樂會完後再連續下一個禮拜),也又關閉當晚的第四台(壞掉無法傳訊)叫一些「視眾」前來觀賞神的平安……。神的恩典實在是叫人無法測度的。
教會為社區夜市佈道成立一個詩歌佈道團,團員都不是音樂專業人員,但神要使用的人誰也無法禁止,所以所事奉過的教會或夜市受感動的人並不是沒有。 四、節慶的社區活動:聖誕節的活動可以帶動社區人士二、三百人進入教會。爸爸節定期舉辦撞球、乒乓球社區賽並提供爸爸餐;但仍開放給社區青少年參加的。 五、辦理嬰兒托護班:把一個禮拜僅用一次的主日學教室稍做改裝就變成寬敞舒適的育嬰室,不但與社區母親有很好的互動關係,而且提供會友工作機會,教會人氣也旺。 六、社區圖書館:附設有一個K書中心,以提昇社區在文化氣息,目前前來申請借書證者有二百多人。 七、咱的咖啡廳:內部裝璜不亞於一般的咖啡廳,工作人員亦經部分專業訓練。除了提供教會、社區交誼外,還舉辦美容、健康 講座,以提高營業額。此事工的目的是以咖啡廳內的影視設備做社區電影福音佈道工作。 八、提供硬體設備給社區使用:包括副堂、主堂、會議室廚房、咖啡廳等。所以幼稚園的畢業典禮、音樂社的發表會、鋼琴演奏會、社團會議都曾使用過教堂。藉著提供社區這樣的服務,使未信主者寬心來教會坐坐,人次當有千人以上(這四、五年來)。
由於人力資源的限制,目前撞球與桌球祇能提供使用,尚無能力組織成社團。這就是最後要談到社區工作的一個瓶頸,即主耶穌當年就一直在呼籲的一件事:「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太九:37)活動可以帶來很多人,真的是常常要勝過基督徒的人數,所以基督徒若非每一個人都是精兵的話,實不足以應付這些心靈乾渴的人。今天台灣的教會沒有教區制度,常是因有著人的關係而越區到很遠的教會聚會,所以真正在教會社區內居住的信徒不多,甚至祇有牧師一家在與社區對抗而已。仁美教會社區工作有一個先天條件就是信徒百分之九十都住在社區內,所以社區工作也等於在做「自己社區」的工作,在心態上有很大的不一樣,況且教會是走路就到的行程,這種內聚力就比他人強。但是精兵訓練尚欠缺,故年來事工方向將著重於訓練精兵。願台灣有更多的精兵固定在社區內站崗,讓宣教就由生命共同體來發生,「願您的國降臨」!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仁美教會的社區宣教 (第 54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