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神論是基督教神學中的核心教義,探討神的本質和位格。拉庫娜從女性主義視角,主張三一神論的精神,實際上與女性主義的關懷是相通的。三一神論教義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主要起源於公元 4 世紀。此教義的濫觴,是為了確立耶穌基督與父神同等的地位,以駁斥亞流主義將基督視為次等的觀點。在三一神論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主要傳統:希臘神學傳統和拉丁神學傳統;這兩種傳統在理解和闡釋三位一體教義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方法。
希臘神學傳統,主要由東方教會的教父們發展,強調三個位格的獨特性和關係性。他們以父為源頭,認為子由父所生,聖靈由父所出。這種思路採用「社會三一論」模式—將三位一體比喻為三個相互關聯的位格。代表人物包括加帕多家教父,如巴西流、女撒的貴格利和拿先斯的貴格利,他們使用「一個本質,三個位格」的公式來表達三位一體的奧秘。迦帕多家教父們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區分了「位格」和「本質」,確立了神存在於三個平等但獨特的位格中的觀念。
希臘神學傳統的三一神論之重要性在於:雖然父神的位格被定義為「自有永有」(無源頭的),基督和聖靈的次序正好帶出了所有重要的特性:沒有源頭的神,就本質上來說,是源頭,也是有關係的。神在本質上是不斷向外湧流而出的愛和自我奉獻。 拉庫娜認為,迦帕多加教父們所發展出的三位一體的一神論,保存了共同治理的原則,一次就完全棄絕某個位格比另一個位格次等的觀念。這就是迦帕多加教父們激進的神學和政治提議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此思想與女性主義息息相關。
拉丁神學傳統,主要由西方教會的教父們發展,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奧古斯丁。他使用「一個實體,三個位格」的公式來闡述三位一體。拉丁神學傳統中,更強調神的單一性和本質的統一。他們傾向於從神的單一本質出發,再解釋三個位格。這種思路採用「心理三一論」或「實體三一論」模式,試圖在人的心智中尋找三一的類比。
然而,三一神論在某些方面成為了女性主義神學的絆腳石。首先,三位一體的神學被用來強化男女之間的等級關係,將女性視為次等。其次,使用「聖父、聖子、聖靈」的稱呼,強化了神完全男性化的形象,合法化了父權制度。作者主張,這些問題源於對三一神論的錯誤理解和應用,而非教義本身的缺陷。
一些神學家提出「互補性神學」—認為男女有不同但互補的角色,但這僅是合理化性別歧視。互補性神學錯在將三一神內部的關係,類比至男女關係上,因此認為女性順從男性乃合理。這種觀點違背了三一神論強調位格平等的本意。拉庫娜認為,正確理解的三一神論,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合一共融,而非強化任何形式的歧視或壓迫。
拉庫娜呼籲重新理解三一神論的核心。第一,神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人合一的。其次,每個位格的獨特之處,在於與他人的相互交流。第三,神的本質是「關係性」的,而非自給自足的(封閉)。最後,真正的合一,是生命最深刻的意義。這些論點為基督教女性主義神學提供了立論的基礎。三位一體論神學的要點在於傳遞一個觀念:神的本質、或神的心渴望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神擁有的位格性現實可能是愛和自由的至高表達;在神的裡面,沒有任何分裂、或不公平、或等級制度存在的空間;屬神生命的奧秘在於自我給予和自我領受,屬神生命是活潑豐富的,而不是停滯、或貧瘠的。
關於如何稱呼神,這也是現今最棘手的教牧問題。拉庫娜探討了幾種處理策略:有人堅持使用傳統的「聖父、聖子、聖靈」稱呼,認為這是神所啟示的名字不可更改。另一種策略是強調神的不可言說性,避免具體稱呼。此外,有人主張增加女性化的語言和意象,或將耶穌視為反對父權制度的先知。有些人強調聖靈的女性特質,或使用中性的功能性稱呼如「創造主、救贖主、支持者」。每種策略都有其優缺點,反映了不同的神學立場和關懷。拉庫娜主張,承認神是不可理解的奧秘,可以用多種方式稱呼。同時要避免將任何稱呼偶像化,以讚美和感恩回應神的奧秘。我們應該允許多樣化的敬拜方式,創造一個包容性的社群,反映三一
神的形象。
在實踐中,我們需要審慎地處理有關神的語言問題。雖然改變語言本身不足以消除所有的偏見和不平等,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潛在的問題,並促進更深入的神學反思。關於神的語言和理解永遠是一個進行中的過程,隨著我們對神的認識不斷深入,我們對神的稱呼和描述也可能需要調整。重要的是,保持謙遜和開放的態度,承認我們對神的理解總是有限的,同時也要勇於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斷更新我們的信仰,使信仰在當代社會中保持活潑與動力。
討論題目:
-
三一神論強調神的三個位格之間的平等和相互關係,這與女性主義追求的性別平等理念有何相似之處?我們如何將這種神學觀念應用於現實社會中,以促進性別平等和消除歧視?
-
傳統上使用的「聖父、聖子、聖靈」稱呼可能強化了神的男性化形象,我們應該如何在保持神學傳統和促進包容性之間取得平衡?使用更中性或多元的稱呼方式(如「創造主、救贖主、支持者」),會對信徒的信仰理解和實踐產生什麼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