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6期 宅配主恩的滋味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宣教與媒體識讀
以神的話語為基礎,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關鍵字:
◎ 作者 /宋承祐 (牧師/台中中會霧峰教會)
信仰與數位時代的交會

  在這個數位資訊爆炸的時代,使徒約翰的提醒顯得格外重要:「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翰一書4:1)這句經文不只適用於第一世紀的教會,在現今網路發達的環境中,更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如何在紛雜的資訊中分辨真偽。當假消息、異端邪說能夠輕易通過社群媒體、即時通訊軟體快速傳播時,基督徒更需要以神的話語為基礎,培養敏銳的媒體識讀能力。

  耶穌曾預言:「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馬太福音 24:24)這個預言在當今社會中,透過數位科技呈現出新的樣貌。我們不僅要面對實體世界的挑戰,更要在虛擬空間中謹慎辨識,免得落入各種偽裝為真理的謊言陷阱。

數位時代的福音與挑戰

  在數位化浪潮中,基督教信仰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網路科技為福音傳播提供了便捷的管道,使更多人能接觸到上帝的話語,這確實是值得欣慰的發展。然而,這個便利的傳播管道同時也為異端邪說與虛假資訊的擴散創造了有利條件。當今的社群媒體平台充斥著各種宗教觀點,其中不乏打著基督教旗號,實則歪曲真理的言論,這些內容往往以精心包裝的形式出現,極易誤導信徒。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的警告在今日顯得格外貼切:「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提摩太後書 4:3)這種現象在網路時代表現得尤為明顯。許多人在追求感官刺激和即時滿足的過程中,容易被包裝精美但內容失真的信息所吸引,逐漸偏離真道。

  在虛假的屬靈體驗方面,不法之徒往往利用現代影音技術,製作所謂的神蹟奇事影片。影片經過精心剪輯和後期處理,刻意營造超自然現象的效果。製作者的目的往往是吸引信徒追隨,進而要求金錢奉獻或索取個人資料。面對這類影片,信徒需要培養謹慎的態度,仔細查證影片的來源及完整背景,同時對照聖經中真實神蹟的特徵,辨識其真偽。更重要的是,在面對這類信息時,應當諮詢教會領袖,尋求智慧的建議。

  金錢詐騙是另一個常見的陷阱。詐騙者經常假冒教會或基督教機構的名義進行募款,或是宣稱有特殊的「信心奉獻」祝福。他們可能利用災難或急難事件激發人們的同情心,或是承諾投資回報,聲稱這是「上帝的帶領」。要防範這類詐騙,信徒必須建立正確的奉獻觀念,明白真實的奉獻都應該透過合法且具有公信力的管道進行。同時,對於任何承諾特殊「祝福」或高額回報的奉獻要求,都應該保持高度警覺。

  個人資料的保護同樣重要。不法分子常常以各種名義索取個人資料,例如聲稱需要銀行帳戶資訊以便「奉獻」,或是要求提供身分證字號作「會友登記」。面對這種情況,信徒應該謹記:任何正當的資料索取都應該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且索取單位必須是可以查證的合法組織。在提供任何個人資訊之前,都應該先確認對方的身份和索取目的的合理性。

防範假教義的系統性方法

  在防範假教義方面,首要的是建立穩固的聖經知識基礎。這需要信徒投入時間進行系統性的聖經研讀,持續參與教會的查經班和門徒訓練課程。通過閱讀可靠的神學書籍和解經資料,逐步建立對真理的深入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善用可信賴的線上聖經資源也是重要的補充。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學習不應該是零散的,而是需要有系統地進行,逐步建立完整的信仰體系。

  在分辨異端教義時,需要特別留意幾個關鍵領域。首先是檢視其對基督身份的觀點,因為這往往是異端最容易偏離正統信仰的地方。其次是查證其救恩論是否符合聖經的教導,因為這關係到信徒得救的根本問題。同時也要留意是否過度強調個人經驗,或是存在排他性的組織控制,這些都是異端常見的特徵。

  面對可疑的教導時,重要的是要以經解經,用整本聖經的教導來進行檢視。這意味著不能斷章取義,而是要在更廣泛的聖經脈絡中理解每一個教導。在這個過程中,請教屬靈長輩和教會牧者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往往具有更豐富的屬靈經驗和更成熟的分辨能力。同時,我們也要保持謙卑學習的心態,避免倉促妄下結論,或輕易地轉發未經證實的信息。

數位媒體識讀的實務指南

一、社群媒體使用的智慧原則

  在社群媒體的使用上,內容分享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每個信徒都應該養成確認資訊來源可靠性的習慣,這包括查證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深思熟慮分享可能帶來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避免轉發情緒性或煽動性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類內容往往會引發不必要的爭議和紛爭。

  個人隱私的保護在數位時代顯得尤為重要。信徒需要謹慎設定社群媒體的隱私選項,定期更新密碼和安全設定。對於來路不明的連結,應該保持高度警覺,避免輕易點擊。同時,也要留意社群媒體平台的使用條款變更,因為這可能影響到個人資料的保護程度。

  在網路互動方面,保持專業和友善的溝通態度是基本原則。

  基督徒的身份要求我們在網路空間中也要展現基督的樣式,避免捲入無謂的爭論。在處理陌生人的交友請求時要特別謹慎,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論可能帶來的法律責任。

二、教會的數位媒體策略

  在數位時代,教會需要建立完整的數位媒體事工策略。首要任務是組建一個專業的數位媒體事工團隊。這個團隊不僅需要具備媒體操作的技能,更要有屬靈的分辨力和穩固的神學基礎。教會應當投資於同工的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數位媒體事工的挑戰。同時,也要制定清晰的社群媒體使用準則,建立嚴謹的資訊審核機制,並且定期更新數位安全政策,以確保教會的數位事工能夠健康發展。

  會眾的媒體識讀教育同樣重要。教會可以定期舉辦媒體識讀工作坊,幫助會眾提升分辨能力。這些培訓應該包含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會眾能夠從真實案例中學習。同時,教會也要建立資訊交流平台,使會眾能夠即時分享和討論他們遇到的問題,互相提醒和幫助。

  在護教事工方面,教會需要與時俱進,發展數位護教的策略。這包括製作優質的線上信仰內容,及時回應網路上流傳的異端謬論,並提供可靠的信仰資源連結。同時,教會也要建立線上輔導機制,為在網路世界中遇到困惑的信徒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培養屬靈分辨力的實踐步驟

一、個人層面的建造

  在個人靈命建造方面,首要的是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這不僅包括每日的讀經禱告,更要學習在忙碌的生活中安排安靜等候神的時間。穩定的教會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這能幫助我們在群體中得到造就和提醒。建立屬靈日誌的習慣也很重要,這能幫助我們記錄自己的屬靈成長,也便於回顧和反思。

  知識裝備的充實同樣重要。信徒可以參加神學課程或讀書會,深入研讀教會歷史和護教學,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建立更穩固的信仰根基。同時,培養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關注時事與社會議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回應當代的挑戰。

  群體生活的實踐是另一個重要面向。積極參與小組生活能夠幫助我們在信仰中得到支持和鼓勵,尋求屬靈導師的指導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在成長過程中的盲點。通過參與服事,我們不僅能夠開拓視野,也能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二、面對試探與誘惑的智慧

  在數位時代,必須清楚認識試探的本質。試探可能來自多個方面:撒但的攻擊、世界的價值觀、人的私慾,以及環境的誘導。這些試探往往以看似美好的外表出現,利用人的軟弱點,製造緊迫感和恐慌,混淆真理與謊言。因此,我們需要特別警醒,以神的話語為盾牌,倚靠聖靈的幫助,並且尋求屬靈群體的支持。

  在實際的防範措施上,建立健康的使用習慣是關鍵。這包括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在必要時使用內容過濾工具,並且盡可能保持環境的透明度。建立問責關係也很重要,這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試探時得到及時的提醒和幫助。

  培養正面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這包括發展健康的興趣愛好,維持規律的作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學習情緒管理。這些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在面對試探時保持穩定的心志。同時,持續的靈命進深操練,如定期參加退修會、建立代禱夥伴關係、實踐屬靈紀律等,都能幫助我們在面對試探時站立得穩。

在真理中站立得穩

  在這個數位洪流衝擊的時代,記住希伯來書的教導:「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 2:8)在數位時代,要以神的話語為根基,運用智慧分辨真偽,在真理中站立得穩。媒體識讀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學習信仰純正的重要工具。

  願我們都能如但以理一樣,在複雜的環境中持守信仰,展現智慧;在數位世界中,同樣需要這樣的決心和智慧,持守真理,不被潮流所迷惑。在這數位時代中,以神的話語為明燈,以聖靈的引導為方向,建立起堅實的媒體識讀能力,使我們能在紛亂的資訊洪流中,持守純正的信仰,榮耀主名。當記得保羅的勸勉:「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 5:8)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以敏銳的心靈和堅定的信心,成為神所使用的器皿。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宣教與媒體識讀 (第 476 期)
主題探討/ I AM WHO I AM 的上帝 (第 471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6 期 宅配主恩的滋味 (5-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6期  2025年  3月 宅配主恩的滋味 476
本期主題:宅配主恩的滋味
發行日期:2025/3/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親神 親人
主題探討/從接受到傳揚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媒體的宣教
主題探討/宣揚福音的事工
主題探討/數位科技宣教與媒體識讀
主題探討/職場中的福音身份
婦女神學/《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第四章 神與我們合一——三一神論
小錢祈禱網/愛必須落實於行動
小錢祈禱網/暮年時期的自我呵護
悅讀繪本/台灣查某人chhut-thâu-thiⁿ ê 英國查某人 Eliza Caroline Cooke
人物專欄/老照片老故事:王于女傳道和她的好友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讀書會「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在愛與信仰中共建溫暖的屬靈家園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感同身受的分享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