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創造,使人得以從感覺系統領受祂的創造:人們得以藉由內在感受,經驗與體會上帝具體物理世界的奧妙。數位科技媒體,使人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得以多元地接受各樣的資訊;因此教會的宣教跟隨科技的進步,數位媒體的興起,宣教方式也經歷顯著改變。從過去廣播的電台到現今的 Pod- Podcast,宣教方式不僅多元,也能觸及至更廣泛的聽眾。
嘉義之音的開始
對許多人而言,聲音媒體之廣播電台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通勤空檔、上班上課開車途中、電台主持人甜美的聲音、音樂、即時新聞等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廣播電台是 20 世紀最早的宣教平台之一。基督教機構以廣播來跨越地理的限制,將福音帶到無法接觸到教會的地方。無論是在偏遠地區,還是面對語言和文化障礙,廣播提供一廣泛覆蓋的途徑,讓基督教的信息能迅速擴散,將聖經的話語與上帝愛的價值觀,福音的聲音傳入人們的耳朵;在某些國家,這種宣教方式甚至成為唯一的接觸途徑。
2001 年,受派到嘉義中會番路教會,開始了教會的服事。嘉中與雲嘉南的嘉義電台合作了週間每日一小時帶狀節目【嘉義介有情】,該時段由五位牧者分別負責一小時的時間。進入嘉中的第二年,2002 年,就在資深牧者的推薦與專業老師指導下,開始踏入了廣播的世界。從廣播的節目製作中,學習節目設計:擬稿文字撰寫與音樂編排,到實際混音盤的操作,節目的完成與播放,不疾不徐地將福音置入性行銷在節目之中。使用聲音的技巧,同時也運用在講道時聲音的使用。在聽自己的聲音當中,同時也在聽上帝要對我們的說話。
『說話要字正腔圓,清楚完整說完句子中的每一個字,特別是最後一個字,要刻意收尾。』
『學習聆聽自己的聲音,喜歡自己的廣播。』
因著廣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自在或有目的地傳遞訊息給較大的受眾群體,甚至選擇即時對話,無形之中就可以吸引大量追隨者,每天收聽特定的節目。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依然持續發聲。【嘉義介有情】,成了在天空中無形的宣教舞台,成為向社區分享教會消息美好的媒介。
疫情與PODCAST
2019 年開始,COVID-19 疫情對全球教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是實體聚會的限制,使得許多教會不得不迅速轉向線上平台。這一過程促使了線上禮拜的普及,教會使用 Meet、Zoom、YouTube、Facebook 等平台進行線上直播和錄播,信徒不再需要親自前往教堂,也能參與禮拜活動。這一轉變,起初是應急之舉,卻是數位平台在教會宣教和靈性培養中的潛力。線上禮拜不僅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吸引到更多無法親自到場的信徒,甚至是跨越國界的群體。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 Podcast 的興起,宣教模式進一步轉型。無論是宣講聖經教義,還是播送教會活動,廣播電台都提供了一個穩定且能夠跨越地域限制的平台。
Podcast 是 Apple的「iPod」和廣播的「broadcast」結合而成的詞,稱為網路廣播。和傳統廣播不同的是,節目檔案存放在網路上,如同廣播的 YouTube,沒有時間限制,隨時隨地都能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其他個人裝置收聽節目。只要到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Stitcher 或 Pocket Casts 這些平台就可以線上收聽,也能直接下載單集節目離線收聽。Podcast 作為一種線上廣播形式,提供了隨時隨地聆聽的便捷方式。對教會而言,Podcast 不僅能夠延伸到全球的受眾,還能讓信徒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靈修、查經及聽講道,這樣的方式比傳統的廣播更具靈活性和普及性。
2021 年,Covid 疫情蔓延至台灣,政府施行保護措施,降低人與人的接觸。在陪伴弟兄姊妹每日讀經的同時,也進行了查經班的課程。雖然政策限制了實體的聚會,網際網路的科技幫助了人與人之間,甚至是上帝話語的傳遞。為此,個人開始錄製每日的讀經。
PODCAST 瓦器裡的寶貝
學習至製作 Podcast 是一個挑戰,第一步,就是申請帳號與名稱。多天的禱告中,領受自己不過是上帝的器皿,乃是因耶穌基督在我裡面方能成事,在 Firstory 平台上,『瓦器裡的寶貝』,就成了對主話語的回應。期許透過,『瓦器裡的寶貝』~「慧馨牧師與你分享聖經,上帝的話語是生命最大的力量」,與弟兄姊妹分享上帝的話語。正如保羅所言:「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超越的能力,是屬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 4 : 7)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寶貝,但我們盛裝這寶貝的,卻是看似沒有價值且脆弱的瓦器。無價之寶,耶穌基督,竟盛裝在我們這沒有價值的器皿裡!在我們這些瓦器裡,因為耶穌住在我們當中,就成了基督徒生活中,神聖供應的源頭與力量。
當開啟編寫讀經內容與上傳的過程中,選擇了最簡便的方式來完成—使用手機。在完成當日讀經內容的文稿:按著台灣聖經公會所規劃的三年讀完一次聖經的進度,從當時所讀的進度詩篇開始錄製:從經文、金句、導讀、經文信仰反省與討論、結束禱告;接續是選擇適合的背景音樂,所幸當時讚美之泉等網路音樂在疫情期間開放非營利福音使用權,得以方便選取純伴奏的音樂作為背景。接續上傳至 Fir- Firstory.io 介面,就能直接連結至 Podcast,同時串聯至 Spotify, KKBOX, Castbox, Castro, RSS Reed 等平台。當上傳至 RSS 或 Podcast 平台後,創作者就能從後台知道聽眾的資訊與流量。在每天的製作中,不斷調整內容,過去廣播的經驗,也提醒自己當同時聆聽自己的聲音,同時做修正。弟兄姊妹的回饋,『瓦器裡的寶貝』應當有自己的 Slogan「弟兄姊妹平安,慧馨牧師(吳牧師)與您一起讀經,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默想上帝的話語」,片頭的一致性,使聽眾就能立即知道所收聽的節目。
當牧者推動每日讀經,同時分享信息,弟兄姊妹也就同時受到造就,也因著同時錄製台語與華語兩種語言,聽眾族群無形中,就擴展至歐美地區的台灣人。目前『瓦器裡的寶貝』七萬筆資料中,所觸及的國家台灣約為 75%、北美 15%、日本 2%、英國 2%、其他 1%以下的,包含香港、法、德、義、澳、愛爾蘭、挪威、韓、西班牙、菲律賓、芬蘭、泰等約 40 個國家。女性約 60%,收聽時間以上午九點居多。曾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輩分享,當每日跟著牧師所錄製的『瓦器裡的寶貝』,他就開始了持續三年每日兩小時的靈修讀經,除了以中文、日文抄寫經文,更是每日回應信仰反省,已經記錄了六大本筆記。當他分享所寫的靈修筆記,看著那位長者一筆一劃寫下對上帝話語的回應,內心真是感動無比;這樣的感動,就成了每日錄製『瓦器裡的寶貝』最真實的回應,知道有弟兄姊妹每日的讀經,每日期盼領受上帝的話語。現在,『瓦器裡的寶貝』不僅僅是上傳每日讀經,還能將每次的講道、特定的禱告、長執訓練、查經班等信仰的造就,成為屬靈餵養的資料庫。
透過數位科技媒體宣教的開始
日新月異的數位科技媒體,促使教會福音的傳播新的機會與挑戰。多媒體的平台促進福音的傳遞,更進一步地幫助信徒多元地靈性對話。特別是COVID-19疫情後,線上禮拜和查經的大量使用,讓教會的宣教工作更加靈活和普及。傳統的讀經或查經,往往需要信徒聚集在一個具體的物理空間中,但數位科技的發展使得查經不再受限於地理位置,信徒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群組、視訊會議等方式進行深入的聖經研究,甚至可以邀請到全球各地的牧者和學者參與其中,提升查經的深度與廣度。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Con- (Connecting People);科技始終是來自於滿足人性的需求,也就是說,科技是為人類服務的,應該要配合人們的需求來發展和應用。在今日的宣教方式,勢必隨著數位化發展更加多元化,如虛擬現實 (VR)、人工智能 (AI) 等技術,也許會成為未來宣教的重要工具,讓信仰的傳播更加身臨其境、個性化和互動性強,更為全球教會成長提供新的契機。然而,同時需要在這過程中思考,如何真實認識上帝的話語,維護教義的純正性和建立真實的信徒關係,更重要的是,將人帶領至上帝的面前,經驗上帝的愛與帶領,都將是每一位牧者接續學習與使用數位科技媒體課題上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