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作台灣牧師娘
陳良朋牧師娘,越南胡志明市,第十郡人,父親是華人,母親是越南人。1997年自越南來台唸書,就讀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後即在台灣任職,工作四、五年後經友人介紹,與當時就讀台南神學院的先生楊善雄牧師認識、交往,於2007年結婚,育有二子,現就讀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
牧師娘共有9位兄弟姊妹,排行第七,上有1位哥哥5位姊姊,下有2位弟弟。父親是虔誠的基督徒,童年時父親去世之後,教會會友來家裡探訪關懷,兄弟姐妹們因此全都進入教會接受福音,但是母親卻排斥基督信仰,十幾年間,不斷因此受到母親的責難,而神奇妙的作為,竟然也感動母親,在幾年前跟著一起去教會,並受洗成為基督徒。神也在這個家庭中揀選祂的僕人,培養哥哥成為越南華人教會的牧師,姊姊也取得台灣神學院博士班學位,目前在印尼神學院教授系統神學、釋經學和聖經解經。
進入異國第一個首要面對的挑戰是語言的學習,因本身為華人的緣故,也在台灣大學完成學業,牧師娘的華語游刃有餘,在適應台灣的各種條件上,相較於其他越南配偶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以至於跟先生結婚前,牧師娘並未意識到未來將成為「牧師娘」這個職分的角色,直到先生畢業前一年完成結婚後,開始警覺未來即將肩負的
服事角色,終於感到更具挑戰的重任將至。
學習作台灣人
隨著先生在注重本土化的台灣長老教會牧會,縱使牧師娘能夠說流利的華語,在多數會友普遍說台語的教會環境下,說台語是相當吃力的。先生畢業後,先後在彰化草港教會、嘉義新塭教會牧會,跨文化婚姻的結合,如同原住民女性嫁給台灣人一樣,牧師娘皆必須增強台語語文的學習和會話,好使自己能跟會友多一些互動,有助於牧會和協助牧養工作。
嫁給台灣人,真實的融入台灣的生活之後,牧師娘發現台灣的很多優點:台灣的民主化、族群多元化、優於越南的健保醫療制度、從幼至老全面性的社會福利服務、銀
行郵局和政府機關制度化的效能…深深體會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一個包容性強,熱情能接納異己的國家。
但是一體總是有二面(或是其他多面向),台灣的民主化使傳媒時常報導黨派間的衝突和政治亂象、中國和台灣的正名以及國家安全等的頻頻爭議;族群雖多元化也互有排擠和對立的現象;健保醫療雖然優於越南常容易被濫用資源;社會福利服務的大餅分配不均…台灣很自由,也因為太自由而出現許多網路酸民造成人跟人之間關係的破裂,甚至集體霸凌引發被霸凌對象自殺的遺憾。遇到這些問題,牧師會跟牧師娘客觀地分析這些成因,和應該如何去看待這些景況。
栽種福音和愛的種子
在第二間教會新塭教會牧會八年,期間牧師帶領教會參與一些社區事工,尤其在兒童教育事工上不餘遺力。牧師娘陪著牧師一起辦理免費的兒童課輔班,對象為新塭國小的學生,因位處偏鄉,國小學童總人數扣掉幼稚園學生約有110人,參與教會課輔班的學生就有30多位學童。課業輔導的課程,牧師編入每週三生命教育課程,在孩子們幼年的生命中注入信仰的種子。除了辦理課輔班,牧師也至國中帶領得勝者課程,為社會付出小小的心力,牧師娘也從旁協助,成為牧師的好同工。
成為跨國配偶和家庭中的女性照顧者,離鄉背井,自己一個人進入他人的家庭,成為他人的妻、媳婦,是一個艱困的功課。剛開始確實非常辛苦,因為同時要適應婚後的生活—太太的角色、孩子出生之後的照顧…,還要馬上面臨牧會的生活;在舉目無親的環境中,唯有依靠神、自己和所愛的先生。感謝主!牧師娘在過程中深深體會主的同在,主從小在牧師娘的生命建造的信仰、主的愛、和先生的愛…都成為牧師娘在生活中能量的來源。孩子們漸長,2019年起,牧師娘每週便與牧師一起至台南神學院上馬約翰牧師教授的「禱告課程」,增加自己在信仰上的操練與學習,也更豐富屬靈的生命。
萬事互相效力
歷經23年在台灣的生活,其中嫁作台灣媳婦13年,至目前已經習慣台灣風土民情,期間牧師娘有很多機會接觸從越南來的同鄉。以自身的經驗來看,牧師娘認為,新住民媳婦為了能提早適應台灣,姐妹們在語言的學習是相當快速的,為能讓新住民更早融入台灣社會,婆媳之間的相處和接納是很重要的因素,盼望台灣的婆婆們和妯娌們能用愛多一些對越南媳婦的體會和包容,友善的環境是能夠增加人們往前邁進一步的關鍵。
「相信」和「愛」,是一直守護牧師娘的信念。一路走來,羅馬書八: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也帶給牧師娘極大的認同與安慰。是啊!在主裡,在婚姻裡、在愛裡,萬事都互相效力。感謝嫁到台灣的日子,也感謝台灣的自由民主和友善的人事物,讓新住民能有尊嚴的生存著,互相效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