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世界公禱日運動
台灣眾教會婦女自1960年參與「世界公禱日」(以下簡稱WDP)的普世運動,至2020年適逢一甲子,年復一年代禱的國家遍及全球各大洲。原先由跨宗派的婦女共同參與,至70年代,長老教會相繼發表三個劃時代的宣言,主張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不見容於當時的政府,更遭到同為基督信仰的其他教派孤立,進而波及台灣教會
婦女參與WDP的合一。
1979年,其他教派婦女相繼退出,長老教會婦女開始獨自推動這個普世運動,值得關注的是,該年WDP奉獻金額不減反增,並逐年不斷成長。由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兼任的「台灣全國世界公禱日委員會」藉由散佈全台的中會/族群區會網絡,得以順利全面推動,每年舉行六十多場禮拜。至於其他教派婦女,則由YWCA為首另成立「世界公禱日聯合崇拜 台灣地區籌備會」,自行翻譯禮拜手冊,雖有跨教派參與禮拜,但場數極少,相較於長老教會尚無法普及。WDP全球總部認定每個國家僅有一個跨教派的WDP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台灣卻因歷史的包袱一分為二。
雖明知我婦女事工委員會兼任的WDP全國委員會資格不符申請為全球代禱國,2016年我們仍逕自提出申請,期盼台灣有朝一日成為WDP全球代禱國。感謝上帝,2017年WDP全球大會通過台灣的申請案,定2023年為台灣代禱年。只是加了但書,代禱國負責撰寫的禮拜手冊,必須由台灣兩個各自為政的全國委員會合作完成。這個要求開啟了台灣WDP運動逐步邁向合一的契機。
跨教派工作坊的歷史意義
台灣基督教會跨教派的合作仍多侷限於聯禱或聯誼活動,婦女專屬的WDP兩個全國委員會歧見仍大,長達40年來各自為政,彼此不接觸、不了解,缺乏互信基礎。尤其1999年始,YWCA主導的委員會獲WDP總部認可為代表台灣的跨教派委員會,我們因而在2003年全球大會喪失正代表權至今。雖經WDP全球總幹事敦促應自行內部協調正代表權,我婦委會建議兩委員會輪流擔任五年一次的全球大會正代表,卻不為對方接受。加上申請成為全球代禱國由我婦委會單方提出,對方並無撰寫意願。這些因素都令本次撰寫工作坊的前置作業加倍艱辛。
台灣世界公禱日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跨教派撰寫工作坊終於在2019年12月4-6日順利舉行,WDP全球總幹事Rosangela Oliveira由紐約總部親自前來帶領培訓,雖主力仍在長老教會,參與者仍然橫跨天主教、衛理公會、救世軍、門諾會、循理會、浸信會、神召會等,開啟後續長達18個月彼此磨合尋求共識,繼而撰寫產出集體認同具台灣背景的WDP全球崇拜手冊。
工作坊正式名稱為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mmittee Workshop,旨在強化WDP全國委員會功能,台灣全國委員會鬧雙胞的處境下,此工作坊益形必要。
工作坊紀實
由黃馨蓮牧師設計的開會禮拜,帶領大家暫時放下歧異回到信仰合一的根基,敬拜同一位真神,並在象徵台灣島嶼的大圖上貼滿各自寫上的祝福,以認同本土的動作,象徵我們渴望台灣成為WDP全球代禱國,接受全地的祝福。
工作坊首要目的在強化全國性功能,必得促使分屬兩個全國委員會的成員彼此認識,進而認同,建立一體的共識感。總幹事Rosangela因而排定一小時的破冰活動,遊戲的確是拉近距離最有效的方式,藉由不斷的笑聲與不規則接觸,名牌上的姓名逐漸與一張張的笑臉有效結合。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本工作坊有六名30歲以下的青年。
WDP歷史和指導原則
依據WDP既定全球一體適用的『WDP撰寫委員會指導守則』,總幹事首先簡介WDP歷史,由北美少數教會婦女單純以傳福音至未信之地的初衷,將設計的禮拜程序以書信方式傳遞,逐漸演變為全球婦女祈禱運動。1930年,第一份全球共同使用的WDP禮拜程序由韓國婦女Helen Kim撰寫,開啟每年輪流由不同國家婦女撰寫,而全球在同一天(三月第一個星期五)使用同一個禮拜文(譯成九十多種語言)、學習認識該國也為之代禱的模式,至今已有146國共同參與。
說明『世界公禱日指導守則』(WDP Guiding Principles)也是總幹事的重任之一,據以裝備大家進一步熟悉『WDP撰寫委員會指導守則』(Guidelines for the Writer Committee, WDP),撰寫的時程、步驟、方式都有嚴謹規定,強調必須由一般教會婦女跨教派集體完成,特別嚴禁由少數學者菁英獨力完成。
來自各區負責推動WDP的婦女領袖,分享了各該區的成果實況與面臨的挑戰,姊妹們從中得到諸多啟發、激盪與鼓舞。另有體驗兒童遊戲的時段,不僅達成熱絡大家的效果,也為撰寫兒童禮拜開啟預備的第一步。文化之夜從來都是普世會議不可少的元素,除呈現台灣原住民傳統服飾、歌舞外,也分享台灣嫁娶婚俗發送的傳統大餅、年節特有的糕點、茶葉蛋等,在實質的體驗美味中勾勒台灣的傳統文化。另一個分組時段,則由各組根據所分配的項目:禱文書寫、繪畫、歌頌、故事演出、舞蹈等自行發揮,每組均有自信而充滿創意的呈現。這些集體創作也是培訓WDP撰寫默契的一環,每項成果都可成為未來撰寫內容的養分。
2023年為台灣代禱年
WDP全球大會指派給台灣撰寫2023年禮拜的經文是以弗所書一:15-19,主題則是【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工作坊先由吳富雅牧師帶領導讀以弗所全書,理解該書信的歷史背景、神學要點,以及保羅使用書信「傳閱」方式教導、規正眾教會的精神所在。其視基督是教會的頭,而教會為跨越地域的實體,恰與WDP的實踐不謀
而合。
研經之後,總幹事要求各小組模擬以弗所書書寫格式草擬一份書信,各組均有文情並茂的成果,其中有兩組不約而同寫給身處亂局中的香港人民。總幹事提醒,當我們把撰寫完成的台灣WDP禮拜手冊傳送至世界各國時,猶如寄出一封來自台灣的書信。
有關書寫之素材的討論也激盪出不少火花,分屬兩個委員會的成員因背景、認知的不同,歧異逐漸浮現。關於台灣歷史,有人主張228或白色恐怖屬爭議史實,未有共識前不宜列入。而關於性別教育,有人主張應改為兩性教育,也引發長老會的青年們反彈。這些現象都預告了未來撰寫過程的意見整合必是高難度。
工作坊最後以台灣婦女欲於2023年發起哪些形式的行動及祈禱為總結,各小組分別從婦女與家庭、政治、身心健康、生態環境、文化、領導等不同領域聚焦討論,成果雖可成為未來撰寫的元素,但仍需更完整的資訊收集與整合。小組報告時世代差異躍然而出,青年們質疑討論婦女與身心健康的組別,為何沒有納入婦女身體自主權及墮胎的議題。
閉會禮拜特地使用2020年WDP禮拜文,由辛巴威婦女所撰寫,姊妹們共同學習辛國的詩歌,藉由朗讀來自該國婦女的一封信,了解其現況與困境,並同心獻上代禱。對從未參與WDP禮拜的青年們,這是個新奇的初體驗,期待也是WDP世代傳承的第一步。
工作坊後分工
參與的姊妹們必須下決心在接下來的18個月委身於這項撰寫事工,除音樂、藝術的創作者,所有參與者會被分配至四個撰寫小組分別負責產出: 國家背景資料、主題研經資料、成人禮拜程序、兒童禮拜/活動內容。
2020年四月底將會有第二次的工作坊,讓各撰寫小組進入內容的實質討論與研擬,並於十一月完成英文初稿,連同美術創作及附上版權許可的詩歌樂譜,一併寄交WDP國際委員會審核。審核後會有一連串往返台灣與紐約的討論與修正,2021年6月要完成英文版最後定稿,9月寄給146國的WDP全國委員會,開始進行翻譯。
這是個冗長嚴謹的過程,需要決心與堅持。感謝上帝,感動近30位的本宗姊妹,涵蓋中會/族群區會的部長、駐堂女傳、神學院教授、在學學生、平信徒婦女等不同層面,為達成台灣被看見的共同目標,甘心樂意委身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