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花蓮布農族,目前就讀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與心理學系三年級,我很喜歡音樂,也有一些創作的詩歌作品,我曾接受古典鋼琴洗禮大概三年的時間,隨後因為參與教會司琴的服事,而自行學習精進琴藝持續至今。
當創作走進我的生命
在高中一年級時,我與夥伴教會的司琴老師學習司琴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中,除了學習如何司琴,在課程中,老師也不斷提醒我擔任司琴手在服事上應有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在司琴時獻上敬拜的心,而非只要求琴彈得好、彈得精準。因此,老師很重視我司琴的態度,在彈琴前也會關心我最近的屬靈生活,有時會讓我先讀聖經、禱告或是敬拜讚美後再上課,而我的老師平常也有在創作詩歌,她很鼓勵我透過創作詩歌的方式表達對上帝的心意。就在升上高中二年級時,我走到了生命的幽谷。起初,離開原鄉到都市就讀高中的第一年,即已面對強烈的族群文化衝擊,班上44位同學,原住民同學不到5位;到了高二分組、重新分班,我不得不和好不容易建立友誼的同學分開,而宿舍的室友也不熟悉,感覺自己彷彿被隔離在另外一個世界;加上課業壓力日漸繁重,我原先拿手的科目成績竟不盡理想,讓我心生放棄甚至有「擺爛」的念頭。在身心感到無比疲乏與沉重的那時,所幸,在某次上鋼琴課前築祭壇時讀到詩篇四十二篇5節,我的心被神大大地觸摸。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當這節經文映入我眼簾,我才覺察到此刻的我,是如此煩躁與憂愁、甚至是停滯不前,且陷入自艾自憐的光景中,我如同漂泊許久找不著家鄉路途的船隻,突然發現天上的北極星一般喜樂。這節經文為我開了一條新的道路,讓我明白現在的我可以擁有不一樣的生活,因為我不再是孤單一人,我有神在陪伴我走死蔭幽谷,祂正在用祂的杖和祂的竿安慰我,只是我忘了我可以尋求祂。我也沒有注意到神不曾離開過我,而祂的愛一直都存在也不曾改變,我十分感謝神給我的恩典,在我向神獻上感謝時,一個旋律就出現在我腦海中,那旋律的優美與感動的經文相互輝映,使我想透過創作〈領受應許〉這首詩歌,做為紀念神奇妙的恩典。
恢復與神的關係
這首詩歌的主歌取自詩篇四十二篇5節「我的心哪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我的心哪為何在我裡面不安。」這是那段時間我生命的縮影,那麼地無力、憂鬱、找不到方向,更是我在孤單寂寞中的吶喊,但因著神的恩典,在崩潰之際,我終於找到一絲希望,就是神與我同在,而當我嘗試抓住神話語的應許時,我覺察到在我陷入困苦的情境中,我早已失去了平安,乃至忘了我的力量在於平靜安穩。「應當仰望神,應當仰望神,在你裡面滿有平安。」是我找到恢復我與神關係的開始,也是轉向神的時刻,我便回想神曾在我身上的作為。「追想神的榮耀恩典,紀念神無比的大愛。」而神也應許我們:凡叩門的,祂必為我們開門,我相信過去祂曾幫助我,祂今日也能幫助我。
堅定與神的立約
在副歌的部分,「神哪!我深知你在我的前頭。」是我向神獻上的祈禱,更是我對神的表白,我相信神已經與我同在,我願意委身自己跟隨主,再次堅定我與神所立的約,當我不斷咀嚼神的話語,祂話語的亮光便驅走我心中的黑暗,我也在經文的應許中找到前進的力量,我深信神必帶領我,我也必快跑跟隨祂。
在橋段的部分則是述說我與神相交的過程,「向前走,望著標竿向前走。」是神藉由祂的話語對我的生命說話,就好像父親陪伴子女參與馬拉松比賽,祂知道我的軟弱,祂了解我的痛苦,但祂沒有放棄我,而是在一旁支持我、為我加油,甚至是憑著祂的慈愛與憐憫帶領我,當我安息在神的同在時,我的疲乏和掙扎都變為輕省,不再有壓力、不用繼續哭著看自己的傷口,而是能靠著神加給我的力量,突破限制並開啟新的眼界,了解我的恩召有何等大的指望。
這首詩歌的心境簡單來說,是我走在幽谷的生命光景,因為神的恩典讓我能抓住神同在的應許,而能回轉向神,再度向神表明自己的心意,重新與主立約,在立約的同時懷著感恩的心向神祈禱,並帶著敬拜的心獻上自己做為活祭。
生命的音符
創作這首詩歌對我而言是一個禱告、是向神做信仰告白的一種方式,雖然到目前為止,我仍然需要面對許多挑戰,面臨重重的難關與無數的苦楚,但是,當我再次用這首詩歌敬拜,我都能感受到神滿滿的恩典,與祂奇妙的愛。我的信仰歷程的起伏,是讓我真實地認識神,也讓我見證祂的信實,每當我再度回顧我所經歷的苦難,其實不難發現,這些苦難都是上帝給我恩典的記號,透過我生命的故事,化做五線譜上閃爍的亮光,讓我不禁對我的神讚嘆敬畏,祂的意念永遠高過我的意念,祂的道路永遠高過我的道路,感謝讚美主,期許我的生命能夠繼續透過音樂感動更多人的生命,完成神給我特別的音樂呼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