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1期 新新人類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 |
|
關鍵字: |
作者/周恬弘
(現為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發展室主任。)
|
|
|
台灣基督教的社會福利服務的基礎是由許多外籍宣教師所奠定的,第一波是在一百多年前由馬雅各醫師、馬偕醫師、蘭大衛醫師、甘為霖牧師、巴克禮牧師及李庥牧師等人所推動的;第二波的高峰則是在戰後,其中成就最大的,應屬芥菜種會的孫理蓮師母及門諾會的高甘霖牧師。孫理蓮牧師的事蹟已經在《新使者》第38期介紹過,本文就是要介紹戰後另一位全方位的社服與福音宣教師──高甘霖牧師。
高甘霖牧師(Rev. Glen Daniel Graber)1920年生於美國Iowa州的Wayland鎮。他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唸完大學,主修生物學,原本計畫再唸醫當醫生。可是戰後他得知中國民生凋蔽亟需救助,於是在1946年加入門諾會中央委員會(MCC)的海外救濟工作,到中國河南開封從事戰後救助工作,特別是醫療,兒童照顧及賑災的服務。
1947年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門諾會MCC打算離開中國,孫雅各牧師知此消息後,用自己的假期到上海邀請MCC 派醫療隊來台灣服務東部的原住民,MCC遂於1948年派由包括後來成為高甘霖牧師娘的June Straite護士等七人所組成的巡迴醫療隊來台展開山地醫療。
高甘霖牧師在1949年自中國來到台灣,先與孫理蓮師母從事收容孤兒的工作,並於隔年加入以花蓮為基地的山地巡迴醫療隊。由於高牧師與孫師母的孤兒收容工作獲得美國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CCF)董事包霖博士(Dr. Daniel Poling)的贊助,高牧師在1950年設立了光音育幼院,之後又分別於1953年及1956年陸續設立台中育嬰所及台北盲童育幼院。光音育幼院等於是台灣CCF的濫殤;台中育嬰所則是全台第一個育嬰機構;台北盲童育幼院於1961年遷至台中大雅,為台中惠明盲校的前身。
1952年高甘霖牧師接下MCC台灣事工的負責人一職,除了要維持東部山地醫療的工作外,他每個月至少要前往MCC設於台東、屏東、竹東等地的眼科診所巡視一次。同年他更開辦第二支巡迴醫療隊在西部山區為原住民服務,這支醫療隊的同工還有呂春長牧師及謝緯醫師等人。
門諾醫院前院長,現任玉山神學院圖書館長高明仁長老說,當時高甘霖牧師率領的MCC醫療隊與長老教會的山地宣教合作無間,雙方共同遵守一項「君子之約」,即MCC從事醫療服務,不設教會,若有原住民因受到醫療服務而信主,則由長老教會予以帶領或設教會進行後續的宣教及栽培;而長老教會則給予MCC醫療隊必要的本地人才的支援。高明仁長老說至少梨山教會就是這樣設立起來的,其中高甘霖牧師功不可沒。
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Dr. Rolan Brown)在口述的回憶錄中特別提到,MCC的基本政策是從事醫療及救濟服務時不做福音工作,但高甘霖牧師相當強調兩者應該結合,於是在山地巡迴醫療服務中,他們會帶病患做禮拜及播放福音影片,因此帶領了許多原住民信主。這段軼事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山地宣教奇蹟背後.多年來被遺忘的一股力量。
40多年前的台灣雖然環境沒有像一百多年前那麼險惡,但是像高牧師這樣的宣教師卻仍是冒著生命危險在這塊土地上拼命。薄柔纜醫師回憶起高甘霖牧師差點喪命令他記憶深刻的一次事件。
事情發生在1953年薄醫師剛到台灣時,高牧師帶薄醫師夫婦到花蓮,之後高牧師當天馬上南下台東視察眼科診所的工作,隔天薄醫師接到台東打來的電話說高牧師因下腹部劇痛昏倒在即將離開台東的巴士上,並被送至一位宣教師家裡,該宣教師請薄醫師盡快到台東協助。經他診斷高牧師罹患的是穿孔性胃潰瘍,必須儘快開刀治療,但因台東當時沒有靜脈注射液,所以薄醫師在徹夜看顧高牧師之後決定在天亮前將他轉送台北。薄醫師說那時他不知道台灣當時竟然買不到開刀用的安全性靜脈注射液。而高牧師因天熱正大量流汗失水,後來費了一番功夫才輾轉從一位國防醫學中心寄生蟲學教授的實驗室獲得500cc的pyrogen-free的靜脈注射液。順利為高牧師進行手術,化險為夷。
在山地巡迴醫療中,不是醫生的高甘霖牧師時而仍得當起醫生替病人解除病痛。有一次一位原住民婦女要臨盆,來不及送她到醫生處,於是高牧師就為她接生。產婦的家人在慶賀之際,就將嬰兒取名為「阿美利卡」(America)。
高甘霖牧師從事台灣MCC的醫療工作共五年半,1954年協助薄柔纜醫師創建門諾醫院之後,MCC在台灣的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由門諾會海外宣道會(COM)接手,高牧師亦於1955年將醫療任務交給薄柔纜醫師,返回美國唸神學,並於1957年自神學院畢業,受封立為牧師擔任COM宣教師再度來台。
1957年以後的高甘霖牧師在台灣的工作以開設教會及兒童福利事工為主。他與呂春長牧師於1954年在台中創設門諾會在台灣的第一間教會林森路教會;1957年至1961年之間,兩人更合力創設台中西屯、台北大同、台中大雅及南屯教會四間教會。
1962年,在孫雅各牧師的證婚下,高甘霖牧師與相識了12年,曾在門諾會山地醫療隊擔任護士的June Straite小姐結婚。
從1960年起,高牧師積極開拓CCF在台灣的工作,1962年接辦大同育幼院,1964年成立台中家扶中心,隨後創設CCF台灣分會並擔任首屆會長。
曾與高甘霖牧師在CCF共事多年的門諾會宣教師施甘霖先生(Mr. Kenneth Steider)表示,高牧師有極佳的行政組織能力及領導能力,並極富遠見。他將韓國CCF的「家庭扶助計畫」引進台灣,開辦台灣家庭扶助業務,協助單親(鰥寡)父母,讓兒童在家接受照顧,並推出認養方案籌募家扶基金,幫助貧困家庭。
台灣CCF在一篇介紹高牧師的文章也極為推崇他的遠見:「高甘霖牧師以其熱心與遠見,把光音育幼院辦理為一所極為優良的模範育幼機構。一開始,他就採用兼顧兒童身心發展以及家庭氣氛的家庭式教養,一反傳統的機構式教養。這在台灣是空前的創舉,成為日後許多育幼機構仿效的對象。」
台灣CCF從1964年至他退休的23年間成長極為迅速,認養兒童由50名增至22,900名,經費由每年8萬元增至1億餘元。這段期間,CCF除了經營已設立的三個育幼院及23處家扶中心外,也輔助義光、救總台北兒童中心、華興、薇閣、希望會、救世軍等育幼院、二林喜樂保育院、台中惠明盲校、屏東勝利之家、台東阿尼色弗小兒麻痺之家及台北樂山教養院。另於1969年起高牧師開辦十所山地學生中心,提供瀕臨失學、家境困難之原住民青年及兒童的學費及住宿。
由於高牧師不凡的成果,CCF總會於1972年委以重任,派他前往東南亞,設立菲律賓及印尼分會。1977年世界展望會更借重他的才能與經驗,邀他出任亞洲區副主任,創設了台灣分會在內的十個展望會分會。
根據施甘霖先生的描述,高甘霖牧師夫婦育有二男二女,他們非常親切好客,經常邀朋友到家作客,由於高牧師塊頭很大(130公斤),食量大,因此客人均對其準備菜餚的份量留下深刻印象。高牧師熱愛唱歌,是男高音,他們夫婦均能講流利的台語。
高牧師雖然體型壯碩,心思卻非常單純,他最喜歡小孩子,辦公室牆上隨時掛著耶穌親近孩童的圖畫。他最喜愛的一段經文就是:「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正是這樣的人。」(馬可十:14)
高牧師夫婦於1987年退休返美,1990年5月高牧師七十歲生日時夫婦曾回來台灣,牧師娘在同年8月因癌症病逝美國。兩年前高牧師住進印弟安那州的養老院。1995年CCF慶祝45週年時,曾頒給高牧師特殊貢獻獎,並獲李總統接見表揚,但因高牧師身體不適長途旅行而未能返台親領。
今天,像高甘霖牧師這樣的全方位福音及社服工作開拓者實在己經很少見了,較多的是經營者,而他所創設的教會、醫療、兒福等機構也都分別在台灣站穩了腳,發揮不可小看的功能。除了經營下去之外,機構的力量與資源如何適度整合,將服事做得更好,應是高甘霖牧師的一大期待,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課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大選後的政教關係再思 (第 153 期)
|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第 148 期)
|
.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 (第 140 期)
|
.合乎上帝旨意的人生 (第 134 期)
|
.離開長青團契之後 (第 123 期)
|
.回味「聖經神學研究班」 (第 73 期)
|
.門諾醫院的醫療傳道──全人關懷服務 (第 66 期)
|
.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 (第 41 期)
|
.EQ s (第 38 期)
|
.教會流行現象的背後 (第 37 期)
|
|
1.林志明著,1992年,《門諾會在台灣的宣教與教會歷史》。 2.門諾醫院英文通訊(MCH Newsletter)第一、二期。 3.施甘霖先生及高明仁長老的訪談,在此致謝。 4.台灣CCF(兒福聯盟)總會資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