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人是好朋友,他們的身分分別是牧師、神父和拉比。他們有相同的宣教理念,就是連動物也要有福音傳給牠們。有一天,他們決定分頭去森林找一頭熊,然後向牠傳福音。一個月後,再一起分享宣教的心得。
牧師、神父和拉比的宣教策略
在約定的時間,牧師和神父都來了。牧師大發議論,他說:「我在森林找到一頭熊。我就從『基督教要理』開始說起,如此三天三夜的疲勞轟炸。我問牠,是否願意受洗,牠昏昏沉沉就點頭了。當牠從水裡上來,問了一句話『我得救了嗎?』,我告訴牠『當然!』從此以後,就消失在森林了。」
接下來,神父很得意地笑談他如何對熊宣教。他說:「我買了一瓶香醇的葡萄酒,天天讓牠領聖體,喝葡萄酒,告訴牠,葡萄酒象徵耶穌的血,可以洗淨我們的罪。牠問我『有效嗎?』我說『當然有效!』牠喝得更多,還要求我為牠洗禮,醉了三天三夜,也不見了。」
「拉比怎麼還沒來?」他們正在納悶時,有兩個人抬著擔架進來了。仔細一看,擔架上躺著的是全身包著繃帶的拉比,他哭喪著臉說:「都是我不好,一開始就要給牠行『割禮』!」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宣教如同撒種,不同的心田,要選擇不一樣的種子,更要針對不同的心田──路旁、土淺石頭地、或荊棘裡,付上愛心和耐心,天天澆水、除草、施肥,時間到了,上帝自然使它成長,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宣教不能「暴衝」,一味地灌輸「神學」,沒有人消化得了的。宣教不只是讓對方成為「信徒」而已,要持續下功夫,使對方成為「門徒」。因為主耶穌給我們的使命是「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這位牧師對熊的宣教策略似乎成功了,但熊還是跑掉了。
我們來看看這位神父,他對熊「利誘」,投其所好,熊來了,但熊也走了。有些教會藉著舉辦各種活動來吸引人,活動結束,沒有持續跟進、關心,沒多久,人就銷聲匿跡了。處在窮鄉僻壤的教會,牧者更是難為,往往要以物質為「誘因」,並且傾聽他們的心聲。若一開始就對他們說「大道理」是行不通的,「神學」不能當飯吃,有許多「足感心」的牧者「學神」付出愛,多方關心他們,當他們願意踏入教會,再慢慢地教導他們,就像台灣宣教初期,以麵粉、奶粉來幫助許多窮乏人物質上的不足,後來,很多人都以感恩的心來信耶穌。
還有,這位拉比大人強迫熊接受「割禮」,真是「絕招」,用強迫手段來宣教,結果是適得其反。宣教要先「搏感情」要付出適當的關懷,能夠得著人心的宣教策略才是上上策。
雖是「笑話」,但他們三人的宣教策略仍可做為我們宣教的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