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40期 廣電媒體與宣教 |
|
|
本期主題 |
媒體宣教的倫理 |
|
關鍵字: |
作者/林仁謙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竹中會東勢教會牧師。)
|
|
|
一、前言 宗教及其信仰的傳播問題在媒體開放的時代,已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課題,這個課題的範圍、內容及其影響都構成了大眾傳播資訊時代宗教社會的新結構。這個課題的範圍可以區分為兩方面:
1.宗教重新塑造它本身的內容和形象。新興宗教的興起以及傳統宗教的轉變和更新,傳播媒體是直接的觸媒劑。亦即傳播媒體具有延伸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力量,因此宗教本身需要在符合傳播媒體的性格之下,塑造新的宗教結構,來被資訊傳播時代的普羅大眾接受與認同。如此一來,宗教在面對媒體他就需要化粧,為了這個化粧,宗教本身就自我轉變,脫去舊殼穿上新殼。大眾傳播媒體既然為人類塑造了新的世界觀,他也為宗教建立了新的世界。近年來宗教本身在傳播媒體功能運作中,其轉變極其迅速,實讓宗教社會學者大感驚訝。
2.媒體下的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既有的傳統宗教再加上傳播媒體的功能,宗教對社會的影響如虎添翼。傳播媒體塑造了宗教的新面貌和新格局,而這種宗教內容與形象的重塑努力,乃是為了達成宗教本身的社會現代化,以維持其續存的存在意義,進而穩固其對宗教社會的影響力。宗教社會學者已經評估出宗教藉著傳播媒體對人類的意識和潛意識都構成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政府新聞當局用法令所能掌握和阻止的。目前台灣的社會大眾正面對無線與有線電視媒體所製作的宗教、靈異、算命等宗教節目,而這些節目的內容所帶來的影響,正掀起台灣宗教的社會問題,令社會人士不得不注意。
二、需要建立宗教運用傳播媒體的倫理 今天台灣社會的宗教熱絡地運用電子媒體來宣教或弘法的基本環境,乃是有下列三層關係網,這三層關係網是金字塔狀,分為上層、中層和下層。這三層關係網的結構顯示出台灣宗教運用電子媒體並沒有從倫理的道德出發,而是從資本主義的政治觀、經濟觀和功德觀等交錯的循環而出發。以下逐一分析:
1.上層:台灣宗教運用傳播媒體的宣教或弘法,其上層結構是指那些有名望、具新聞性的人物,他們是宗教明星,在台灣宗教界閃閃發光;他們是宗教新聞的寵兒,政商人物爭相見面的對象,民眾信徒景仰的宗教領袖。宗教電子媒體的上層人物能夠有今天的位置,除了他們本身獨具慧眼的開創和努力外,更重要的是隨著媒體的開放,他們瞭解藉著宗教的關係,可以運用現代媒體的功能建立宗教的發展,對社會的大眾進行影響力,並進而提升個人的宗教魅力。
2.中層:在台灣宗教的社會裏,有一群在政商的地位上極其重量的人士,他們對宗教的活動與支持努力不懈,宗教在電子媒體的興盛,這一群人有很大的貢獻;因為這是他們的信仰。因為這是他們所認為的功德,所以他們出錢出力。因為有許多選民的選票背後都有宗教的陰影,所以他們需要經營。這一群政商人士本身也極需要宗教人物的指點迷津,來明白仕途和名利的前途是否光明。宗教以及宗教人物有了這一群人為基礎和後盾,更能在媒體上發揮作為了。
3.下層:凡夫俗子的信徒是宗教電子媒體節目的閱聽者和消費者,在他們既有的宗教信仰裏,再藉著電子媒體的宗教性節目,使他們對宗教信仰更感到驕傲和確定。再加上政治下層機構的社區服務,常常舉辦進香團的活動或是法會,或是建醮活動,更讓許多善男信女宗教信仰付出完全的忠誠,於是寺廟與神壇的香火錢並不會因為社會經濟的不景氣而減少,台灣廣大的信徒以及他們所奉獻的金錢,都構成宗教愈壯大的基礎,也更是新興宗教興起的推動力。
以上面的分析來解構台灣宗教運用媒體的倫理,事實上宗教在媒體的宣教倫理根本是不存在的。傳播媒體本身僅僅是工具,他受誰的掌握就像誰,倫理就照掌握媒體的個人或組織而定。目前台灣宗教運用傳播媒體來宣教或弘法,那只是很實在地顯明出在宗教文化的情境下,上層、中層、下層三層間的共生生態體系。當這種生態體系發生變動或危機時,整體的宗教就會變成社會嚴重的問題。例如台灣近年所發生的宗教掃黑、宋七力事件、中台禪寺惟覺法師剃度事件、妙天法師詐財事件等等宗教社會問題,都是這種宗教生態崩裂之故。如此說來,今天任何宗教的媒體使用,根本就不是從倫理的角度出發,而且也根本不知道何謂媒體的宣教倫理。因為現階段台灣宗教運用媒體的宣教或弘法,事實上背後已經是看重於或受制於傳播媒體傳播力量的影響所致。如此宗教性的媒體運用在無形之中,也進入了資本主義的宗教商品化模式,而且黑道也插一腳了,因為利之所趨必然如此。因此,對現代台灣社會的宗教而言,建立媒體的宣教或弘法的倫理課題,那是刻不容緩的事。我們先從建立基督教媒體宣教的倫理來開始。
三、基督教運用傳播媒體的宣教倫理 在現代文明的社會裏,有一種現象永遠是人們心裏的痛,即現代社會的法令或規範,永遠都是跟不上或規範不了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動。特別是在今天電子媒體縱橫的過程中,許多新的觀念被傳播而建立,舊有的觀念被遺棄或扼殺,而人類社會的成員或組織在這樣的情境中,卻產生許多的對立和衝突。傳播媒體的社會功能之一是能夠迅速地推出社會新的思維,並建立起新的倫理架構,讓社會大眾體悟出社會的進步。然而社會總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傳播社會學者和傳播心理學者在很早以前就洞悉,傳播媒體在人類社會不同的階層使用中,會延伸出許多社會的問題。因此一致推展建立傳播媒體的自律體系,換言之,在傳播媒體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受到倫理與道德的規範,不然我們就眼睜睜地看見傳播媒體在有心之人的手中摧毀人類善良純全的良心。傳播媒體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倫理自律的因素,最重要的乃是要為社會廣大的閱者、聽眾守望,讓那違反倫理的觀念思維被禁止傳播,而符合人類社會倫理的,能被傳播來教化。目前台灣社會對於傳播媒體的守望工作,實在是執行得非常不好,究其原因乃是傳播倫理永遠勝不過金錢的誘惑,這是資本主義商業社會最糟糕的現象,而這現象也直接地深入宗教的領域。
今天基督教的傳播媒體在台灣是極其弱勢的團體,比起佛教運用傳播媒體,真的是矮了一大截。然而,這樣的境況有一種好處,就是使基督教的傳播媒體在還未受到商業化利益困擾之前,能夠建立起媒體宣教的倫理體系,並且將這種倫理體系的價值觀來影響社會的傳播體系。宗教及其信仰藉著傳播媒體來傳播其教義與真理,實在是需要以真理的倫理為基礎,才能顯明出這份宗教及其信仰的救恩性。不然,宗教及其信仰就會淪為鴉片侵入人類的社會與心靈。
建立基督教傳播媒體的宣教倫理是一件龐大的工程,他需要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是神學上的需要。二是傳播媒體的執行需要。以下逐一來分析:
1. 神學上有關傳播媒體的議題:在神學上傳播媒體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可以從德國天主教神學家卡爾‧拉納的觀念得到方向。拉納在為人類存在目的之解釋上,指出一個新契機的動力,而這種動力是人類傳播與媒體傳播的神學基礎,更是傳播倫理的基礎。拉納質問人的存在是怎的存在呢?雖然從理性時代以來這種問題已經有許多的討論和發表,然而拉納卻很真實地開創新的思維方向。拉納指出「人的存在是一種會說話、會表達、會溝通的存在」,換言之,人類是一種會傳播的存在者,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是拉納卻質問一個問題,人既然會傳播、會說話、會表達,那麼這種傳播所要敘述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才符合人類會傳播的存在特性。拉納的答案很簡單:「人類會傳播的存在特性其終極目的乃是要宣揚與傳播那位創造人類會傳播的造物主,這樣人類的傳播存在才有意義」。
所以一切人類的傳播以及人類所使用的傳播工具之傳播,都是為了敘述那位 創造人類會傳播的造物主。有了這樣的神學觀念,那麼傳播神學、傳播倫理、宣教傳播、媒體的運用就有了信仰的基礎了。因此,發展媒體的宣教倫理議題就有了很豐碩的資源了,而且這種媒體的宣教倫理能夠超越出屬世社會倫理的範圍,深入屬靈世界的領域。所以環觀現今臺灣社會各宗教使用媒體,沒有宣教倫理,其原因乃在此。
2.傳播媒體的執行需要:掌握媒體的領袖或組織,需要先擁有神學上的宣教倫理觀,才能在使用媒體的宣教上有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今天許多教會的宗教人士常常認為教會組織或團體趕快設立傳播媒體來宣教,其心意之迫切令人感動。然而有了傳播媒體卻做不出超水準的宣教節目,也是同樣一無事處。上帝的救恩歷世歷代以來藉著人為的傳播,以及聖靈的作為已經將福音擴展到世界各地。今天上帝的救恩藉著人為傳播,在運用著傳播媒體,那麼我們傳福音的人需要了解,聖靈會如何藉著傳播媒體的節目,深入到人的眼前和心中。媒體的宣教節目可以使人了解福音,但真正讓人改變的是上帝的靈的作為。聖靈隨己意運行各處,叫人得救,今天在媒體的執行上,如何讓聖靈運行在其中,這樣製作節目的人若不被聖靈感動來做節目,那將如何叫聖靈來透過節目,隨己意來感動看節目的人呢?
隨著臺灣社會進入傳播媒體的世代,教會的媒體宣教倫理觀是守望臺灣社會屬靈的第一線。教會當在這樣異宗教橫行的情境中,尋找並執行出「守望」的守則。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媒體宣教的倫理 (第 40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