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一位紀錄片女導演住在東京,福島核災後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回到台灣探親,隨著輻射的擴散風險越來越大,她馬上面臨到的是要不要帶著孩子回到日本?核災後選擇怎樣的生活,已不是一個政治與道德的立場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除了讓世人震驚於自然災害的龐大無情之外,另一個讓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是福島核災的人禍,地震與海嘯都可以整理恢復,唯有遭受三重被害(地震、海嘯、核災害)的福島人,到現在還有家不能歸,而且可能會數十年都無法回家。
媽媽們的憂慮
核災即將屆滿週年,以為平安無事的我們,除了官員與電力公司一派鎮定地公關發言外,卻忘了籠罩在輻射陰影下的庶民,我們看得到無法捕魚的漁民、憂心忡忡的農民以及陸續被查出污染卻已流入市面的各種食品嗎?輻射污染的擴散地圖早已遠達離福島兩百公里的東京,母親們擔心年幼的孩子受到影響,生活是在什麼能吃與什麼不能吃的憂慮下度過,日本政府把人體能承受的輻射劑量以及食品容許輻射基準提高,讓所有人都身處於輻射與癌症的威脅之下,這是福島後的時代。
但是在日本社會整體的壓抑下,我們看到的是日本民眾仍然溫和的過著日常生活,不要因噎廢食、不要這麼敏感,這是相信政府的、相信科學萬能的、相信經濟就是一切的男性主流社會觀點,但是負責家中餐桌來源、負責照顧孩子的女性無法盲目相信一切無事的謊言。核災後的第五個月,我到了福島市訪問與拍攝當地女性組織,媽媽們到福島縣政府陳情,所要求的僅僅是最基本的權利──希望政府將孕婦與孩子撤到三十公里外更安全的區域(目前撤離區域僅二十公里,但三十公里之內的輻射量仍偏高),福島的媽媽們沒有資源、沒有媒體,只能用眼淚對著政府官員請求,這是我們看不到的日本,看不到的核電霸權社會,為了控制災情,為了減少賠償與對核安的恐慌,人的權利被放在最後面的位置。
傳達真相的迫切
不公義在短期內還容易爭取注意,但面對這樣長期的危害,還有多少關心能持續?這是核的本質,輻射傷害不是立即可見,例如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後出現很多受害者,已經 56 年了,沒想到現在還是有新的受害者出現,而27年前的蘇聯車諾比核災至今仍無法算清楚已達百萬的受害者人數。在新聞與人類記憶的善忘之下,報導文學、攝影、紀錄片等等的工作就更迫切,必須傳達更多真相出去,相信這是創作者的初心。
在311之後許多日本紀錄片導演紛紛趕赴災區開始拍攝,已有數十部作品產出並巡迴放映,台灣也陸續出版了數本相關書籍如《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福島事故十五年前的災難預告》、《車諾比的悲鳴》,作家劉黎兒的《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日本現在進行式》等,報導核災現況與核電問題。
公民行動不缺席
但當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時,除了個人創作之外,公民行動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日本由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以及音樂家.本龍一、作家瀨戶內寂聽、落合惠子、自由撰稿人鎌田慧等許多文化人發起的「再見核電廠、1000萬人連署活動」,今年更要持續推上高峰,在2月11日發起了反核的大型集會遊行,在澀谷區代代木公園聚集了1萬5000人參加,為即將來到的311暖身,呼籲政府應該停止核電。
面對311福島核災、核廢污染與全球能源危機,台灣亟需重新思考能源需求、消耗型經濟發展的反省,我也選擇了我的位置,與許多NGO團體合作共同推動一個要將核災風險歸零、核污染歸零、能源需求成長歸零的歸零運動,將台灣現有的核電廠盡速關閉,創造新的能源未來。
台灣離日本很近,對於日本大地震與海嘯的災情感同身受,捐輸的救災金額超過四十億台幣,居世界第一,但奇怪的是,對於受害程度更深更廣的核災卻諱莫如深,災後相關新聞逐漸減少,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核災其實並未結束,今年各國都將紛紛發起核災的悼念與抗議,請務必空出妳╱你的3月11日,這一天台灣絕對不會缺席,和我們一起加入全球的反核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