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人權,她是不屈不撓的戰士,於愛,她是不亢不悔的美女,她的名字是熱比婭。
2009年10月1日的晚上於台北市議會B1大禮堂裡,當「愛的十個條件」記錄片播映完畢,現場視訊連線至華盛頓,看見熱比婭那美麗滄桑的臉龐,出現在大螢幕上時,滿場觀眾爆以久久不停的熱烈掌聲,因為熱比婭大無畏的愛,讓人們為她及她的「東土耳其斯坦」,流下既尊敬又感傷的眼淚。
身為一名少數族群,又是女性的熱比婭,她擁有堅強、獨立、風趣、智慧的魅力。她不是成為「利己式」的中國富豪生意人,而是經由中國大起大落的政經歷練,以及自己對愛情生命的昇華,成為具有強大能量之「利他性」的「愛的發電機」。她為家庭、民族、夢想,義無反顧地愛,當仁不讓地追求,無怨無悔地奉獻,發光發熱地溫暖她受難族人受傷的心,讓世人清楚地看見維吾爾族被中國無人權、無民主對待的真相。她在1999年整理了維吾爾人的人權資料,正要交給來訪的美國國會代表團時,不幸被捕,以「洩露國家機密」的罪名,在一個黑暗的小房間裡,被單獨監禁了兩年,她說:「那時,妳開始重新評估自由的意義,也瞭解到妳不需要金錢,不需要衣服,也不需要任何其他東西,因為妳根本就不害怕死亡!」
但在「愛的十個條件」影片中,她的美麗哀愁卻如此深刻地呈現,即使曾經衣錦榮華富貴,即使至親所愛子女被挾持關囚,即使流放在外、鄉愁遙遠如天涯;她依舊傾全力站在眾人世界前,不改其心志地努力奮鬥,只為追求最基本的完整人權及公義的平等對待。因為,她人生所有的所有都無法與她的「東土耳其斯坦」相比。沒有民主人權的自決,就似沒有被公平對待的愛,熱比婭為此永遠不快樂,永遠哀傷著。但與一般女性不同的是,她永遠不失望,因為她堅定地說︰「我們要自決的權利,我不是說獨立,我說的是人權與民主。」唯有透過愛的能力並以堅毅的行動來爭取,才能改變族人的一切;與其哀泣命運的安排,不如選擇從改變自己開始。
一如她獨特引人注目的愛情選擇,愛是要用條件來成全,她列下愛情條件︰「協助族人獲得自由,把個人價值放在族人自由之中,拒絕政治賄絡或金錢誘惑,大學畢業,年齡大她兩三歲,要英俊,要被關過坐過牢,愛族人,要愛我……」。只有當愛情在獨立與平等的狀態時,方能照見生命的精采。熱比婭深刻了解自己的想法與需要,那人──必須是相伴終老的愛人,那人──必須是革命的忠實夥伴,那人──更必須是有民族情感的同理心。當然,她也認知到生在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維吾爾社會文化裡,她必須要有丈夫的扶持、依靠與保護。但是,她擁有並有能力提出愛情條件,男性無法拒絕她愛情條件的發球權;由此可見,愛情的自由,對於熱比婭也就是人性的平等,也就是兩性平權的追求。
祈克果曾說:「一個漁船船長在出航以前,就了解他的整個航程;但一個戰士,只有到了遠海才能接獲命令。」異鄉的熱比婭、戰士的熱比婭、美女的熱比婭,她的四個孩子在中國被捕,被迫公開譴責他們的母親,但熱比婭不屈服,她說:「中國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一個母親傷心,以為我會因無法承受孩子被捕而崩潰,他們太看輕我了,現在的我,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那 20 萬人的悲泣而存在,我和我的族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