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377期 活出健康教會,實踐愛的誡命 |
|
|
特輯 |
主題探討:活出健康教會,實踐愛的誡命 |
|
關鍵字: |
◎ 作者 /吳文雄
(樂山療養院院長,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主任
)
|
|
|
2005年總幹事張德謙牧師就任後即提出「認同、委身、成長」為未來十年宣教事工的核心信念,當時主張認同必須從家庭開始,然後擴展至教會、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依序漸進。因此頭二年的主題就首先提出「建造家庭祭壇、分享豐盛生命」(2006-2007),第二階段的主題定為「活出健康教會,實踐愛的誡命」(2008-2009),從「建造」到「分享」,從「活出」到「實踐」,都是使用動詞,也是指向一個委身服事,成長的生命。
總幹事張牧師在今年(2008年)年初一篇文章「活出健康教會」中即指出:「健康的教會,應該是生命與恩賜平衡的教會。根據以弗所書四章1-16節,教會生命的平衡就是『人與上帝生命合一』以及『人與人生命合一』的平衡,而教會恩賜的平衡,就是教會每個份子都按基督所分配的特別恩賜分工合作,為上帝工作、建立教會。」準此,一個健康的教會具有兩個特性,一個是具有「平衡的生命」,即是人與上帝,人與人的關係的平衡;另一個是具有「平衡的服事(恩賜)」,教會中各肢體的均衡發展與分工,人人參與服事的行列。
健康的教會自然也是一個成長的教會,所謂「成長」不只是強調「量」的人數的增長。當然,向外宣教,領人歸主,一直是教會存在的目的,教會必須去見證上帝國。但是,不要忘記上帝國的福音是與人生活的所有領域相關連,福音不只是跟個人,更是跟我們處身的社群,以及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相關連。上帝賜給人多樣性的恩賜,人的處境也越來越複雜多變,尤其在今日台灣的處境,教會更應當尋求展現在多面向的服事上,以實踐上帝的命令。
我們認為教會在推動一個完整的多面向的服事至少應該包括六個方面,這六個面向包括「宣揚」、「培育上帝的兒女」、「愛心服事」、「社會轉化」、「關懷受造界」、「福音與文化」。它們之間彼此息息相關,有時很難清楚劃分,有時又會重疊,例如教會參與的「社會轉化」的行動,也可以成為基督徒的見證,所以也是「宣揚」的事工。而「培育上帝的兒女」,若是以教會的社會關懷為內容,也即是「社會改造」和「愛心服事」的事工。
總會在去年(2007年)出版「2008年事工說明書」時,為了說明健康教會的意義,提供了一份「健康教會自我體檢表」給教會做自我檢測的參考,也期待各教會能在所列舉的事項上努力。當然,我們絕不能說這樣就是一個完全健康的教會,或是說健康的教會只要包括這些就夠了。我們必須不斷在變化的環境中調整自己的服事,才能回應社會的需求,完成上帝所交付的使命。總會所提供的「健康教會自我體檢表」只是一個參考,教會在實踐「愛的誡命」中必然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同時看見最適合自己教會去實踐的事工,這樣才能活出一個真正的健康教會。
(一)宣揚福音
宣揚福音包括從教導、傳遞異象,鼓勵、培訓信徒,到實踐、行動,有計畫的栽培信徒投入國內、外的宣教事工。耶穌在世上宣揚上帝國的福音,也是將這使命傳承給所有相信、跟隨祂的人,因此,教會存在的使命一則是宣揚福音領人歸主,一則是讓人參與上帝國的宣教。健康的教會也需要有所體認,就是福音不只是關乎個人靈魂的得救,更要關心經濟、社會、文化、國家族群等各層面的救贖與更新。
(二)培育上帝的兒女
宣教與培育,就像一隻老鷹的雙翅,相輔相成,同時並行,並且倚靠聖靈的幫助,才能展翅上騰。因此,健康的教會需要培養與教育教會內外的上帝的兒女。培育不只是知識上的教導,更是生命模範的塑造。教會也要透過更新、活潑、充滿活力,且能激勵人心的禮拜聚會,以聖經上帝的話培育每一個信徒,使他們在生命上成長。
(三)愛心服事
愛是基督信仰的最大誡命,愛心服事是耶穌一生所做的事,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實踐愛心服事是理所當然的。不論是對教會內部的信徒,或是對社會世界的非信徒,都應關懷弱勢、幫助缺乏者、用愛撫平仇恨與隔閡,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會應充分運用與分享資源,來實踐愛心服事。
(四)社會改造
上帝的國度不只在乎人的靈魂,更包含人所處環境的各個層面,包括人際關係、家庭、醫療、教育、政治、經濟、族群互動、國際社群、生態自然界等等。基督信仰就是要改造人的生命與處境,推動生命教育,讓人認識天、人、物、我的關係。教會應以「認同、委身、成長」為信念,推動「營造共同體、落實上帝國」的目標。
(五)關懷受造界
宇宙萬物皆由上帝所創造,上帝賦予人的是「管理」世界的職責,而並非消耗世界的濫權;因此人應當要珍惜地球的資源,過一個簡樸的生活。基督徒要用實際行動保存世界、保護生態,成為上帝創造的好管家,永續經營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六)福音與文化
我們在台灣的宣教實況,時時遭遇來自其他宗教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又常常混雜著文化因素,可以說這些宗教現象已經轉化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難以區分。教會在回應這種情勢及挑戰時,雖福音真理不變,但是表達的方式必須改變,以達成在新的時代完成向世界宣教的使命。教會必須時常對台灣文化多加了解、分析、反省,福音與文化可以互相批判、互相學習。不同宗教間的對話與了解,更應加強努力,不是規避或排斥,使各宗教在追求和平公義與人權上有更多合作的空間。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主題探討:活出健康教會,實踐愛的誡命 (第 377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