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36期 文學與教宗
字級調整:

慶祝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修訂版出版特輯(中)
金蘋果在銀盤上──漫談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修訂
關鍵字:
作者/駱維仁 (曾任台灣神學院教務主任。1971年加入聯合聖經公會,曾任亞太區翻譯總顧問,現為特別事工發展部主任兼翻譯顧問。)
  箴言二十五章11節說:「一句話表達得合宜,就像金蘋果放在銀盤中。」這句話的原意不是很清楚,學者們有不同的解釋,但大概的意思不難臆測。前半節的意思清楚,後半節是一種暗喻,在描寫「合宜」兩個字,關鍵在於「金」和「銀」的相稱,兩者配合起來顯得很合適。兩者都是貴重的東西:金蘋果若放在不值錢的盤子上就顯得不相稱,必須放置在精緻的銀盤子上才會相稱、合適。

  翻譯是一種科學,有一定的理論為基礎,一定的原則為依循,也可做系統客觀的分析。但是翻譯也是一種藝術,每一個認真忠實的翻譯者都會使用天賦的創造力,如巧匠把金蘋果細心精巧地鑲在銀盤子上一般,把原文的意思、感情,甚至神韻貼切並完整地表達出來。

  藝術是無止境的,無法真正地達到最完美的地步,一定是精益求精,真益求真,美益求美。既然翻譯也是一種藝術,聖經之所以必須一再地重譯或修訂就可想而知了,無疑是要把上帝的話表達得更臻完整,更合宜,更相稱。當然現代中文譯本不可能例外。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修訂版》的特點:

一、更完整的翻譯
  在還沒有解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之前,我們應該稍微了解其翻譯理論的內涵。現代中文譯本翻譯是根據奈達博士 (Eugene A. Nida) 的翻譯理論:就是要以最自然通順的言語把原文的意思忠實地表達出來,讓讀者所得到的信息盡可能相等於原讀者所得到的信息,所體驗到的感受盡可能相等於原讀者的感受。我說「盡可能」,因為嚴格說,由於語言、歷史、文化、時代等的不同,要百分之百地把甲語言的信息轉換到乙語言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翻譯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把原文的意思更完整地表達出來。其實,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盡所能達到這目的一定要弄清一些先決條件。

1.必須要有自己的母語聖經:
  能夠以自己的母語接觸到上帝的話是最貼切、最有意義的事。母語的聖經一定是聽起來很自然,讀的時候像母親在向你說話一樣,不生疏、不生硬,不會帶有外國腔,很容易聽懂。一般華人因讀慣了古典經書,用慣了似懂未懂的聖經,無形中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難懂才算經;聖經讀得懂就不像聖經。其實,這是與事實相反的。聖經的原文是以當時的普通話寫成的,是一般人,連市場賣菜的阿伯阿嬸都懂得。不單如此,這種觀念也可以說是違反了我們信仰中心道成肉身的基本原則。我們相信上帝道成肉身成為人,與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對美國人就成為美國人,對華人就成為華人,對台灣人就成為台灣人,對華人說話就用一般華人所用的純粹華語,對台灣人說話就用標準的台灣話,不帶絲毫的外國腔!

  雖然對一些人來說,華語不是他們的母語,不過它也成為一般的人普遍聽得懂或能使用的語言。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就是用現代的中文、一般人能了解的語言翻譯成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藉著這譯本得到更完整的信息。無法讓一般的人聽得懂的翻譯能傳達完整的信息嗎?這是不可能的。和合本的翻譯是了不起的成就。它主要是由西方的宣教師學者翻譯的,對於推廣普通話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它畢竟是七十多年前的翻譯,是西方人的翻譯,是根據舊的翻譯理論翻成的,現代的人讀起來難免有生澀難懂的地方,對傳達完整的信息有所不足。從和合本(和),現代中文譯本(原),和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修)的一些例子,我們不難看出不斷重譯或修訂的必要,而且也看得出最近的譯本和修譯的確能把原文的信息更自然更完整地表達出來。

林前十一:11

  (和)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

  (原/修)重要的是:在主裏,男女互相倚賴,彼此需要。

來十一:35

  (和)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

  (原)藉著信心,有些婦女接納那些從死裏活過來的親人。

  (修)藉著信心,有些婦女接納那些從死裏復活的親人。

2.必須要有能傳達全部信息的聖經:
  我們跟聖經的原讀者住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不同的語言,對事務有不同的假設,以至於現代的讀者往往無法從譯文掌握到原讀者所得到的信息。特別是有許多原文裡所有的含意、隱意都無法探測出來,結果現代的讀者通過譯文所得到的信息只是部分的,不是完整的。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解釋這種情況。

  馬太五章41節,和合本這樣說:「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依照舊的翻譯理論來看,這個翻譯非常準確。但是從功能對等的理論來衡量,這不過是部分的翻譯而已。原文的原讀者看到「強逼」這一詞的時候,他們所得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是現代的讀者所不會意會或猜測的。在原文裡「強逼……走」是一個動詞,有下列幾種含意:a.是個笨重的工作;b.是被強迫做的; c.是佔領軍的官長所加予的;d.是加給無社會地位或無公民權的外僑的。在翻譯的時候顯然不可能把上述的因素一一表達出來。現代中文譯本第一版時的翻譯是這樣的:「假如有佔領軍的軍人強迫你替他背行李走一里路……」原文的一個動詞被翻譯成「佔領軍的軍人強迫……背行李走……」十二個字。有很多人一定會認為這種翻譯是自由的意譯,加油加醋,不像樣子。其實,這是準確的翻譯,雖然還是無法把全部的含意都表達出來,至少這是比較完整的翻譯,讓現代的讀者所得到的信息盡可能相等於原讀者所得到的信息。很可惜,我們不得不向教會的傳統和壓力低頭,在後來的印刷裡決定把這譯文貶為註腳,成為或譯。

  大概兩年前長老教會總會以以弗所二章17節作為該年的工作目標。和合本這樣翻譯:「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很多教會把這一節經文印在週報裡,讀起來真是不知所云。主詞是誰?遠處的人是誰?那近處的人又是誰?看看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這樣,基督來的目的是要傳和平的福音給所有的人,包括你們這些從前遠離上帝的外邦人和接近上帝的猶太人。」這種翻譯不過是把原文裡所暗示的意思明示化,讓現代的讀者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得到相等於原讀者所得到的信息而已。

3.必須有更能表達正確信息的聖經:
  為了讓現代的讀者得到更完整的信息,翻譯上的一個禁忌是零意義,意思就是說翻譯出來的譯文完全沒有甚麼意思。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音譯,以馬太五章22節做例子,和合本的翻譯這樣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在這一節有兩個零意義的字(原文是一個字)。甚麼是「拉加」?甚麼是「魔利」?耶穌當時的聽眾講亞蘭語,所以他們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但是對我們這些不會講亞蘭語的華人來講無疑是「鴨子聽雷」,甚麼都不懂。難道要二十世紀的華人基督徒都得學亞蘭語?看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譯法:

  「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把音譯翻成意譯,問題就解決了。

  在翻譯上另外一個常遇到的陷阱就是讓讀者意會錯意的翻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馬太七章1-2節,和合本是這樣翻譯的: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讀過這兩節聖經的人十之八九會認為耶穌的教導主要是:不要批評別人才不會被別人批評。這樣了解的話,耶穌的教導有甚麼了不起的地方,只不過是常識,沒有特別的宗教意義。其實耶穌的真意可以從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一目了然:

  「不要評斷人,上帝就不審斷你們。因為,你們怎樣評斷人,上帝也要照樣審斷你們;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量給你們。」

  原來,猶太人有種避諱,不敢直呼上帝的名,所以常用被動式來表達。當時旳讀者一看到這種被動語態馬上會了解沒表達出來的主詞是指上帝。可是非猶太人就無法了解。所以,如果要現代的讀者能得到原讀者所得到的信息,我們非把主語明示化不可,不然的話,翻譯出來的譯文就不能算是完整的翻譯。

二、更合宜的翻譯
  假使我們說合宜的翻譯是一個銀錢的一邊,完整的翻譯就是同一個銀錢的另一邊,因為兩者是不可分離的。不完整的翻譯不可能算是合宜的翻譯;不合宜的翻譯 必然是不完整的。至於翻譯的完整性和合宜性不是那麼容易判斷的,我們說過翻譯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可以這麼說,完整性主要是屬於科學的一面,譯文可以根據理論與原則加以分析其準確性與完整性。合宜性則主要屬於藝術的層面,神似、傳情等為譯文的主要考量因素,評估的標準見仁見智,因人而異。以下我們就主要以譯文的合宜性來看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特色。

1.一般性的改進:
  在修訂的過程中,我們加添了一些對讀者有極大幫助的輔助資料。

  --複合人名與地名:過去的翻譯,包括現代中文譯本,都沒有把複合詞分開,所以讀者自然地把它們看為單數名詞。在這一次的修訂中,這些複合名詞都清楚地標明出來,如西門.彼得,約翰.馬可,凱撒利亞.腓立比等。

  --新的輔助資料:在第一版的現代中文譯本,我們已經有一些對讀者相當有幫助的輔助資料,如名詞淺註、題目索引、聖經年代表等。在這一次的修訂版中,我們增加了「引文索引」和「引喻和類似字句索引」,對要進一步了解聖經的人有很大的助益。

  --更能幫助讀者的簡介:這一次的修訂不只修訂聖經本文,也把每卷書的簡介加以修訂,希望更能讓讀者了解每卷聖經的內容和主題。最大的增補見於傳道書的簡介。有人認為傳道書難以看出有連貫的大綱,但我們加了下列的提要:1.人生的矛盾 (一:1-二:26); 2.有關人生的警言(三:1-十一:8);3.對年輕人的勸告(十一:9-十二:8);4.結語(十二:9-十<
同作者相關文章:
金蘋果在銀盤上──漫談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修訂 (第 3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36 期 文學與教宗 (58-6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36期  1996年  10月 文學與教宗 36
本期主題:文學與教宗
發行日期:1996/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編者的話
聖經與文學
文學與神學論述與論證
宋泉盛的故事神學
當代台灣小說的解救表現
生之萬花筒 ──談許地山有關基督教的小說
平凡的小人物,天國的大英雄
美容瘦身
中歐美術交流史事──從耶穌會來華宣教說起
普世教會協會及其社會倫理之簡介
談情說愛
基督徒可以吃「血」嗎?
當死亡靠近時──認識臨終病人
不敢上班的爸爸
金蘋果在銀盤上──漫談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的修訂
風中呢喃──憶故 林一信牧師
教堂蓋好了
請聽我說──談原住民教育問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