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86期 真的假的啦?!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每遇疑
關鍵字:假訊息 
作者/洪旋格 (《新使者》執行主編)
在通訊軟體Line的群組傳出「叮咚」的聲音,代表某個群組又傳來新的訊息,提醒使用者去打開、讀取訊息。一旦使用者對訊息每(美)次遇(玉)到疑(姨)問時,美玉姨就會跳出來為群組成員查核,幫助使用者辨別真假,實在是使用者事實查核的好幫手。但很有趣的是,網傳「不要邀請這位美玉姨加入你的line群組,有很大的資安疑慮」、「美玉姨是唐鳳開發侵入網路」的消息,讓許多人紛紛把美玉姨退出群組,視美玉姨為群組之禍;換言之,就是要使用者不要再「每遇疑」啦!
 
生活在網路及實體世界的我們,每天都在發送、接收、回應、轉傳不同訊息;每個訊息真真假假,時常讓人搞不清楚其真偽。到底訊息的原創者起初創造該訊息的立場與目的為何?而接收訊息者在收到訊息後,是要已讀不回或該如何是好?又,熱心的訊息轉傳者為何會願意順手轉傳消息?這些問題,都是本期《新使者》編委群欲從主題文章中和讀者一起討論及思考的議題。
 
首先,主日信息、新聞、資訊消息的原創者,都有其詮釋的立場。曾宗盛在〈意識形態與聖經詮釋〉提到,不同的教會背景、神學傳統、聖經解釋方法、社會位置及信仰團體等「立場/觀點」因素,都會影響牧者解釋聖經的結果。〈立場〉作者黃文瑜也提到,無論是新聞業者或讀者,都有其各自的意識形態和立場,來提供或接受新聞與資訊。
 
接著,當我們接收到不同訊息後,管中祥在〈假訊息是如何煉成的〉,提醒讀者唯有不要輕易轉發,才能減緩假消息傳播的速度。張瑛玿透過〈淺談媒體科技時代中的資訊接收與傳送〉提醒大家要教長者正確使用新媒體,做孩童青少年識讀媒體的同伴,也要時時警醒自己注意訊息的真偽。〈FB,真的想說的話〉作者林以理認為,我們每個人只要每天減少一篇「bullshit」,就對社會有了巨大的貢獻。
 
最後,關於轉傳與回應訊息,〈吃瓜群眾看鄉民的世界——Here I Stand!〉作者王博賢認為,對於社群媒體的使用,可以是在自家門口張貼海報、宣揚自己的理念,或是走到廟口跟他人一起高談闊論,兩者都很OK。
 
除了上述文章之外,「乘著夢想去旅行」專欄,作者David帶大家飛到古巴,認識除了棒球、卡斯楚、切.格瓦拉、雪茄、海明威、雞尾酒以外的古巴風貌。林美瑢在「台灣教會人物檔案」專欄介紹早期在台灣工業傳道的開路先鋒——杜佐志牧師。「厝邊頭尾」專欄,蔡詠信詳細介紹位於高雄仁翔社區的光鹽教會。
 
《新使者》各專欄長期徵稿,歡迎大家踴躍投稿new@mail.pct.org.tw信箱。
同作者相關文章:
以ㄞˋ之名 (第 187 期)
每遇疑 (第 186 期)
You Are Welcome (第 185 期)
推自己和他人一把 (第 184 期)
你是誰?你要去哪裡?你要怎麼去? (第 184 期)
和玩家一起認識電玩世界 (第 183 期)
我好嗎? (第 182 期)
遍地開花的神研精神 (第 181 期)
在青春之後 (第 180 期)
迷因耶! (第 179 期)
民主圖像 (第 178 期)
嘸通嫌PCT (第 177 期)
讓改變發生 (第 176 期)
給慢飛的基督徒讀者 (第 175 期)
在後疫情時代書寫生命故事 (第 174 期)
普世無國界 (第 173 期)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第 173 期)
Ekklesia (第 172 期)
在悲憤與期待之間 (第 171 期)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第 170 期)
教堂@村落 (第 165 期)
泰澤靈修之旅 (第 137 期)
再見,蘭醫生 (第 11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6 期 真的假的啦?!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6期  2022年  10月 真的假的啦?! 186
本期主題:真的假的啦?!
發行日期:2022/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每遇疑
誰真?誰假?
魔幻實境
意識形態與聖經詮釋
立場
假訊息是如何煉成的
淺談媒體科技時代中的資訊接收與傳送
在FB,真的想說的話
吃瓜群眾看鄉民的世界——Here I Stand!
「除魅」對基督信仰的挑戰
日治時期台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
古巴之旅
工業傳道的開路先鋒——杜佐志牧師(Rev. George Edward Todd, 1925~2019)
做社區的光和鹽——光鹽教會
完美使人癱瘓
Sī chiū kóng sī, m̄-sī chiū kóng m̄-sī
牧師的斜槓人生
「遇見真實的自己」輔導靈修營心得
軟弱為剛強
逆境中有亮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