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5期 馬可福音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防癆與委身:記黃珠心與謝綸的委身事工
若無黃珠心、謝綸及其他醫護人員在後方的奉獻付出,療養院及義診的事工恐怕難以持續經營,照顧一批批患者。
關鍵字:
作者/蔡家淳 (台灣歷史檔案館館員)
前言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猝不及防,打亂了秩序,更拉開人與人間的距離。在這看似絕望的年代,更需認識教會前輩的肺結核防治事蹟,學習他們的委身樣式,傳承美好信仰典範。
 
結核病歷史

結核病(Tuberculosis)是人類活動史上最古老、致死率高的傳染病。結核桿菌喜好陰暗潮濕、不通風的環境,多聚積在肺部,因此稱為肺結核,俗稱肺癆。
 
16世紀時,結核病盛行於歐洲人口密集的都市,以倫敦為例,肺結核死亡人數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0%,肺結核因而有白色瘟疫之稱。1882年,德國醫師Robert Koch分離出人類結核桿菌,確定結核病是由細菌造成的疾病,但此時仍無針對結核病的特效藥或疫苗,充分休息、充足營養及新鮮空氣的靜養療法,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因此,在風景秀麗、空氣清新之地,建立肺病療養院以安置病患,成為防癆工作的一環。直至1921年卡介苗(B.C.G)與1944 年鏈黴素的發明,才有藥物及疫苗能對抗。
 
治療肺結核,除了不間斷地投藥以避免抗藥性外,且需良好清潔的居住環境、充足的營養。要滿足這些條件,需要穩定的經濟支持與健全的公共衛生條件,因而對開發中或未開發的國家人民來說,肺結核又有富貴病之稱。
 
台灣早期防癆措施

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為了對抗肺癆,總督府積極宣導清潔、消毒等防治措施,並設置肺病療養院與健康相談所(註1)。療養院與養生院的靜養療法,乃是當時政府安置結核病患的主要方式,以公共衛生措施、醫療建設帶動防疫運動。
 
戰後的國民政府對於結核病防治,較日本政府更深入民間,除設置專責機構,並輔以外國援助(註2),推動進入社區的防癆措施(註3)。官方政策之外,亦有民間團體投入抗結核運動,例如:1959年醫靈會(Camillians)在宜蘭縣冬山鄉丸山村建立丸山療養院(聖母分院),1955年孫理蓮宣教師(Lilian Dickson)與謝緯醫師在埔里開辦肺病療養院。
 
防癆事工與委身團隊

早期台灣肺結核氾濫,山地患者死亡率較平地患者高出兩倍之多。孫理蓮宣教師與謝緯醫師有感於肺結核肆虐台灣山區,故於1955年在南投埔里設置山地肺病療養院(今謝緯紀念營地),收容原住民患者;爾後又在附近建立平地肺病療養院,收容平地患者。
 
官方主導建立的防癆體系已是項浩大工程,不單是龐大金額、人力的付出,且尚需長時間耕耘;對於民間團體,更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上帝正是透過他們完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彰顯其無所不能。謝緯曾說:「在我生命中最偉大的力量乃是上帝的存在,當上帝和你同在時,你便能做任何工作。」上帝擴張謝緯醫療傳道的境界,包含黃珠心醫師、謝綸藥劑師與其他醫護人員,委身埔里協助肺病療養院的營運,延續美好的事工。
 
黃珠心醫師

關於黃珠心醫師現有的資料並不多,根據《臺灣紳士名鑑》記載,她在1910年生於台南州台南市綠町,父親黃甲榮亦是名醫師。赴日習醫,1932年畢業於帝國女子醫學藥學專門學校醫學科(今東邦大學)。
 
在服務肺病療養院之前,曾於登科醫院、南投大同醫院及基隆肥料廠醫務室等單位行醫。在49歲時,黃珠心受謝緯感召與邀請,至埔里療養院擔任主治醫師,直至過世,前後奉獻時光長達29年之久。
 
在謝緯尚是神學生時,便與黃珠心相識。根據謝緯與友人的書信中紀錄,黃醫師與他共事多年,值得信賴(註4)。關於埔里肺病療養院的成效,謝緯曾向黃珠心表示:「黃先生,我們所醫的病人,比其他療養院的病人快好,有上帝的恩賜。」(註5)埔里肺病療養院,除了針對肺結核患者的身體病徵治療外,亦設有禮拜堂,聘請紀明申牧師駐堂牧養。
 
謝綸藥劑師

另一位協助謝緯醫師事工的團隊成員,便是謝緯的胞弟,謝綸藥劑師。謝綸1919年3月2日生於南投。州立台中一中畢業後,與謝緯一同赴日留學,就讀名古屋藥學專門學校,畢業後返台協助自家大同醫院的經營,並隨謝緯奔波看診。
 
根據謝綸回憶,因當時大同醫院外科部人手不足,除了配藥的工作外,也時常參與外科手術(註6)。1960年,孫理蓮在台南北門開辦免費診所收容烏腳病患,而謝緯、謝綸與護士則每週自南投包計程車南下,風雨無阻赴北門執行截肢手術。根據醫師王金河口述(註7),謝綸不只負責藥劑調配,也會參與手術,常是謝緯與謝綸各負責一台手術。
 
1970年謝緯車禍身故,黃珠心與謝綸持續經營肺病療養院,延續醫療傳道之事工。1980年代政府大力撲滅肺結核,病患日益減少,此療養院逐漸喪失功能,因此黃珠心逝世後,療養院結束營運。1982年謝家遺族將療養院院區捐與長老教會總會,是為今日的謝緯紀念營地。
 
不論在今日或當時,醫師及藥劑師是個穩定收入、具一定社經地位的職業。然而,黃珠心一生未婚,選擇委身於偏鄉,克服了不便的山林鄉野生活,亦肩負貧病的醫療服務。謝綸不辭辛勞奔波,調劑、協助外科手術及延續肺病療養院。若無謝緯、孫理蓮在前方的引領開拓,埔里肺病療養院恐遲遲無法落成;而若無黃珠心、謝綸及其他醫護人員在後方的奉獻付出,療養院及義診的事工恐怕難以持續經營,照顧一批批患者。
 
結語

在瘟疫籠罩的陰影下,這是個看似絕望的年代,卻也是使我們反思的機會。透過謝緯、孫理蓮在最初的開拓使命,黃珠心醫師及謝緯藥劑師完全順從、在團隊後方付出的委身樣式,使我們認知到不論順境、逆境,凡事跟隨上帝的腳步,經歷「萬事都互相效力」。

附註:

1. 總督府於在台設置府立松山療養所(錫口養生院)與台南的清風莊肺病療養所(今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並在1933年5月於台北州設有結核相談所,主要進行巡迴訪視等工作。
 
2. 當時美國及WHO協助台灣防癆,輔導建立公共衛生系統。
 
3. 國民政府抗結核運動以社區為中心,分成三方向:卡介苗接種、胸部X光檢查、驗痰、開放性患者的管理與免費化學治療。
 
4. 謝大立,《謝緯和他的時代》,2000,台南:人光,頁99。
 
5. 《故謝緯牧師醫師紀念集》頁263。
 
6. 《故謝緯牧師醫師紀念精選集》頁85。
 
7. 謝大立,2000,《謝緯和他的時代》,台南:人光,頁124。
 
延伸閱讀:

1. 張淑卿(2004),<防癆體系與監控技術:台灣結核病史研究(1945-1970s)>。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2. 范燕秋主編(2020),《現代醫學在台灣 台灣史論叢醫學公衛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同作者相關文章:
鄭兒玉文書與其人其事 (第 193 期)
防癆與委身:記黃珠心與謝綸的委身事工 (第 17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5 期 馬可福音 (54-5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5期  2020年  12月 馬可福音 175
本期主題:馬可福音
發行日期:2020/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給慢飛的基督徒讀者
泰雅媳婦觀察手札──邊緣的權力運作
走往門徒之路──從地方教會牧者看馬可福音中的門徒
一個永不結束的故事──馬可福音的敘事分析
你要不要作基督門徒?
耶穌潔淨聖殿(可十一15~19)與耶穌納稅給凱撒(可十二13~17)的社會修辭分析
從聖餐看上帝國文化的塑造
馬可福音書──十字架的起義
冒險的人生旅程
為愛而生
十架
夢想的起點──公路旅行
用五官體驗農村的滋味──草湖教會
信仰的掙扎
阿菁黑白畫
將學說作為教導的反思
防癆與委身:記黃珠心與謝綸的委身事工
唱歌吧!
「我名叫羣」——馬可福音五章1~9節的台式閱讀
在社青讀經營思考信仰心得
天國限時批
馬可福音講--个謙卑
謝緯生命樂章──紀念謝緯牧師/醫師別世50週年
母語傳承mú ngî chhôn siiǹ
機車環島看台灣
我信不足,求主幫助──2020福音隊心得
從外人的角度望向基督
集合吧!團契競技生死鬥
真光閃耀 勇敢向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