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2期 「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字級調整:

成長部落格
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
幼時相本裡幾張在書房裡和父親的泛黃合照,則成了完美的註腳,似乎就是在說著,文字餵養了我,而我最終也以此為業,回報了文字。
關鍵字:
作者/黃以勒 (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主任)

 

有些人的生命,是被某一兩個特殊事件所型塑、改變,這個人生轉折對當事人來說,好似一種召喚,讓人深刻明白自己的天命,並往那個方向勇往直前。但也有些人一輩子都遇不到那個時刻,好似搭著一班普快車,順順的、緩緩的往前駛。你還是會經驗到幾個特殊的「大站」,但人潮下去又上來,你還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難說出這些事件是不是真的影響了人生方向。
 
更多事情往往是透過回顧,才得以從許多不相干的事件中拉出一條線索,然而這條線索會帶你到哪裡去?也許還是說不清楚。有些人會因此感到焦慮,但那個焦慮的感覺是從何而生呢?我想,或多或少是來自於我們有一個預設,期待自己終究需要「找到一個燃燒的祭壇」。你若還沒有找到,代表還沒有明白上主對你的計畫。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一座燃燒的祭壇
 
在寫下這段文字時,得知2020年的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簡稱神研班)因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武漢肺炎)疫情而停辦。神研班是啟迪許多長青人信仰亮光的特殊場域。時間回到20年前,當時的神研班很流行用「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燃燒的祭壇」,來鼓舞年輕人追尋自己的召命,我也在其中得到豐富深刻的造就。輪到自己當籌委的時候,我們設計了小劇場,讓學員每天跟著讀經進度,透過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上演的兩段戲劇,使經文閱讀的內容,能夠超越紙本敘述,藉由視覺與聽覺的輔助,幫助學員對經文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當時有不少人因此受到感動,並給我很好的回饋,謝謝籌委設計了這樣的時刻。但我事後也反省,這樣的演出,會不會反而限制了閱讀的想像空間?重新提這件近20年前的往事,不是為了下什麼結論,而是想分享,為什麼我會選擇用戲劇來呈現?
 
演戲這回事,可以追溯到高中時期,我有機會抓住一個打工的機會,到日本客串一部電影。為了這次機會,我休學了半年,以單部片約簽入經紀公司的方式,短暫成為南方之星、金城武的師弟。然而拍完片,我也沒有因此往演藝圈發展,我還是在普快車上,繼續過著平淡無奇的高中生活。
 
為什麼我會有勇氣休學、而家人也能接納是另一個故事,但是演戲這個機會的出現,也許可以再往前,向國中時期尋找線索。那是一位坐在鄰桌的同學,每天中午餓肚子,省下家長給的午餐錢買電玩遊戲片。這個奇葩同學平時手拿一本日文字典自修日文,為的就是看懂遊戲裡的對白。而我對日文的興趣,大抵就是被這位同學啟蒙的。約略是在同一時刻,我開始有了收看日劇的習慣,進而對日本演藝圈產生興趣。然而我的祭壇看來並不在藝能界,這些事件很難說與今天的我產生什麼連結。
 
或許我們常常以為的支線劇情,才是人生的主線。就在我向高中導師提出休學後,有過一次跟導師個別談話的機會,他稱讚我平時的作文是班上前幾名,甚至是老師間會彼此分享的那種。不論我為了什麼理由休學,老師請我考慮往這個方向再努力看看。17歲的我,第一次聽到這方面的肯定,雖然深感榮幸,卻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建議。沒想到如今回頭來看,我在職涯裡的各個工作,幾乎都是廣義的文字工作。那麼,我該將今天的自己,歸因於那一次的談話嗎?但當時的我明明只想著有機會與日本明星共演,壓根兒就對該次談話敷衍了事。
 
支線的風景更美
 
我想談談那些自以為的人生支線。就在我平順地上了大學後,文組的我利用系上工讀的機會,在學校學會了寫網頁,還誤打誤撞替外系老師架網站賣書。大抵一個人總是會身懷幾個不同技能,寫網頁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不過就是工讀生混口飯吃罷了。但是願意安裝相關軟體,開始翻書自修挑戰寫網頁的工作,可能要歸功於1980年代的家中就有台286電腦。當時的20MB硬碟可以儲存許多遊戲,讓我在單色映像管螢幕前流連忘返。
 
家中286電腦的啟蒙,經過30年發展,再結合文字工作,後來成了我工作上的一條經歷:「數位媒體主任」。這個職位幫助老報社從無到有,將新聞電子化,並在內部對於線上刷卡仍有顧忌時,力主引進數位金流。即便沒有我,老報社終究還是會走上數位化的道路;但若不是上主把我放在這個位置上克服阻力,這條轉型的路還要多走數年。
 
提到家庭, 不少人會著眼於P K(Preacher's kid)身分對我的影響。但我從來不覺得這個身分有什麼特殊,或許一方面是因為家父不在教會中牧會,自然少了PK會有的壓力;我也羞於拿自己跟其他PK比較。我相信一般牧會牧師的孩子,壓力是我的數倍以上;然而影響還是有的。我想起年幼的時候,父親總是埋首書房案頭前,桌前是滿滿的稿紙。於我而言,大概就是那一張張密密麻麻的稿紙堆疊起來的專書、論文,餵養了我們一家。幼時相本裡幾張在書房裡和父親的泛黃合照,則成了完美的註腳,似乎就是在說著,文字餵養了我,而我最終也以此為業,回報了文字。
 
而演藝圈作為人生支線,就只剩下耍耍嘴皮的當年勇。我還記得那段時間以後,長輩看到我,嘴裡說著17歲的孩子一個人出國遊歷,更有世界觀云云的讚美。姑且不論這只是場面話,我仍然疑惑,常出國不一定就比較有世界觀,還得看自身用什麼態度理解它。但是出國工作,下工了被劇組工作人員一起找去酒吧的經驗,用中文、英文、日文再加上比手畫腳、畫圖的方式溝通,仍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時刻。
 
召命的時間性
 
在行文跳躍與不相干的幾個事件中,也許讀著讀著可以勾勒出一個叫做「文字工作」的召命,但是這對讀者來說能有什麼啟發呢?又或者對我來說,這真的是我的召命嗎?所以我必須堅持走在這條路上嗎?
 
其實這從來不是我想做的事,也不是我有意識的往這個方向前進的。它比較像是一種巧合,有了一個機會,就這麼去做;有兩三個機會,就挑一兩個去做。我在神研班之後汲汲尋找的東西,迄今仍然沒有答案;後來才意識到,要去尋找一個純粹、固定的「召命」,很可能是一種緣木求魚的事。
 
每個階段有一些小目標,這些小目標有可能匯集成大目標,也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用處。但即便是那些沒有任何用處的經驗,或許也型塑了一個更好執行「召命」(如果有的話)的自己。我的態度逐漸轉變成:「上主給予的天職、你我燃燒的祭壇,不是固定在一處位置,也非特定的一個職業。而是在人生的歷程中,不斷拔營前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一樣的角色、相異的職業中,獻上自己為祭。」
 
成長往往是不知不覺的,擁有了許多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吸收了大量好的或壞的心情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以為自己還很年輕,卻漸漸在職場上被叫「哥」,負擔起一些主管的責任。我以為自己還有很多犯錯空間,卻開始發現那個空間是我得創造出來給下屬用的。
 
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跟我相似,還不明白召命在哪?是啥?但或許也可以看看我的應對,一天一天過好,更有意識地讓昨天與今天的自己匯聚成明天的自己,把每個機會視為當下的召命,也許會從中引導自己走向更開闊的未來。對我而言,若說「文字工作」只是未來某個召命的養分,隨時需要捨棄,我也不意外;屆時就收拾行囊,繼續往曠野前進,那裡會有下一個召命。
同作者相關文章:
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 (第 172 期)
斯普利特遊記 (第 154 期)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第 147 期)
成功嶺上讀聖經 (第 108 期)
北區大專學生工作五十週年建言──長青團契學生看大專工作 (第 86 期)
「魔都」上海行 (第 81 期)
學作老二 (第 80 期)
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第 5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2 期 「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42-4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2期  2020年  3月 「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172
本期主題:「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發行日期:2020/3/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Ekklesia
青年之於共同體, 總是無奈
在服事的路上回應呼召
青年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心:從「活動參與者」到「治理擔綱者」
青年X普世——對台灣普世論壇的省思與建議
台灣青年,如何看待新時代的民主?
拓展新視野 ——「新眼光讀經」國際研討會之我聽、我思
上帝之城——印度Mizoram教會參訪之旅
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
Ye ta Pdehuk "Slhayan Kari Tnpusu ka Sapah" ho? 我們可以達成「母語在家學」 的目標嗎?
台灣个後生人啊——為2020/1/11个選舉
無教會主義的基督徒 ——林添水(1907~1983)
彼得,你愛我嗎?
我們,與愛的距離
台中港長老教會發展童軍事工分享
屋簷下的交會: 從互為主體的社會關顧再思教會靈性關顧
力抗反送中的濟南教會之前身
我的南巡故事——第48屆文化長青團契南巡
針對《汀洲路後書》一文的回應
這是上帝所愛的世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