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香港,都有越演越烈的衝突事件發生:大學變戰場,死亡、消失、被捕港民逐日增加,港警傷人也殺人,政府見死不救。在悲憤中期待台灣不要成為香港第二,明年一月「行公義 、好憐憫、常存謙卑的心」的本土團隊能勝選。我在悲憤與期待之間編完這期主題「哥林多前書」,每篇文章所用的聖經版本以現代中文譯本為主(除少數幾篇用其他版本)。看見作者們從聖經、神學、實踐、跨文化、繪畫、生活經歷等方面帶大家認識哥林多前書,是我在編輯文章時安慰悲憤心情的恩典。
孫寶玲在〈哥林多前書導論〉提到,福音敘述上帝透過耶穌使世人與他和好,並將和好的職分賜與他們,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說明福音的敘述被誤解。被誤解或曲解的福音,在當今教會也多有所聞。如「女人蒙頭」與「聖餐」的議題,教會到底是根據保羅?還是誤解保羅?梁哲懋在〈根據保羅?——哥林多前書11章的兩個議題〉有很詳細的論述。蔣記剛〈部落行腳:哥林多前書14章34~35節與排灣族女性〉,讓我們看見排灣族女性在部落與教會中的美好作為,顛覆女性在聚會中要無聲的禁令。
弟兄姊妹也許會質疑,牧師們讀同一本聖經,為何卻有天差地遠的解經結果?到底誰說的才是聖經的教導?盧小小在〈為什麼兩位牧師講的完全不一樣?〉能讓大家較了解差異的來源。另外,以撒.瓦歷斯和宋言今瑄也整理〈哥林多前書中的聖靈〉和〈聖靈:群體性或是個體經驗?〉帶我們了解保羅的聖靈觀——強調群體、牧養、實踐處境,活出以愛為十字架中心的靈命。
擅長繪畫的郭明智和百加,從〈漫畫哥林多前書〉與〈你我都是上主的田地〉,用一目了然的繪圖創作帶我們信仰反思。本期還刊登多篇年輕人、更生人、長輩的文章,透過他們從文字與照片中呈現的營會後心得、母語創作、旅行與創業紀錄、地方教會介紹、屬靈書籍及生命經歷分享等,讓我們看見母親台灣所孕育的每個生命,是何等特別與值得期待!
但在此同時,勿忘還有許多台灣人在崎嶇難行的性別公義道路上跌了一跤,郭怡君〈汀州路後書〉就是一例。陳文珊〈處理了,才能真正放下〉也提醒我們前途未明的香港仍舊繼續在流血。願上主繼續保守看顧台灣、香港兩地,明年1月11日,大家記得回家投票,為台灣的未來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