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66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字級調整:

特稿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更能刺激自己跳出既定的文化框架,進而打開對多元世界的認識。
關鍵字:穆斯林  馬來 
作者/陳心怡 (在台外籍配偶,馬來西亞留台生)
 
今天在台灣,馬來西亞人其實就在台灣散落各處默默的生活,他們因為多數是以華人為主,因為求學或是工作因素而在台發展,對台灣人的他者性不強,似乎是一個又似親近、卻有些陌生的外國人,文化上似乎和台灣人相近,卻有種說不出來的差異。在馬來西亞的土地上,這群華人卻只是眾多民族中之其一,台灣人所看到的馬來西亞華人只是馬來西亞社會中的其中一種民族的社會形態,實際上除了華人之外,仍有許多不同民族,他們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台灣一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及新住民各族群構成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馬來西亞的民族構成主要是以三大民族為主,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其中馬來人是眾多民族中人數佔最多數的民族,在馬來西亞的憲法中他們必須信奉伊斯蘭教,舉凡任何與穆斯林結婚的人士也必須皈依伊斯蘭教。但在台灣,馬來人的人數並不多,若說馬來西亞華人在心理上認為台灣和自己的文化有相似度而感覺親近,對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而言,台灣就是一個遙遠的外國,是一個和他們語言文化差異極大的國家。相對來說,馬來人對於台灣人其實會比華人更有他者性,但是只可惜缺乏機會接觸。
 
筆者作為一個自小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人,馬來人、穆斯林對於自己也是個「他者」,就如與其他的民族有種「我-他」的區隔性,民族之間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語言不同,文化與價值觀也有極大的差異。就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但是民族之間仍然存在一層薄紗,各民族看似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卻也隱含對他人的刻板印象,除非特意的深入了解,打破表面的文化認知,否則只會停留在對其他民族的表面認識,只了解他人的文化慶典、風俗習慣、食物與服裝層面,卻無法了解其他民族更深層的價值觀,難以跳脫以自己民族本位的思維來認識他人。筆者因此就以自己的反省為先,在過去多年不斷找尋機會認識與自己同一片土地長大的「他者」,藉此增加自己對於他人的認識,打破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刻板印象論述。而接續在台灣的生活,筆者也有幸在萬人中認識來台灣升學的一位馬來朋友,在短短幾年中也有幸與這家馬來人有持續的關係連結,彼此也加深了對於彼此民族觀點的認識,因此本文想藉由與這位朋友的互動與我們平日出現的刻板印象做出對應,雖以一個案來說並沒有其代表性,但也顯示出在我們對穆斯林的認知下仍然存有其多元性。
 
穆斯林男人是大男人?以家人為優先的好好先生

穆斯林男人給人的印象或許就是與「一夫多妻」制有關,也或許腦中的想像就是那在中東罩在黑袍之下的女人都是百依百順俱樂部,她們在家裡都是以丈夫的意思為先,男人就是決定者。難道穆斯林男人都是大男人嗎?
 
筆者的這位馬來朋友就打破了這一個刻板印象,雖然無法代表所有的穆斯林,但這在馬來西亞的城市馬來人當中的類似情形並不特別奇特。這位朋友,稱他為K先生,來台灣升學亦把妻小帶來,除了自己在台灣需要適應環境,更花心思安頓妻小,兩夫妻在選擇住所之時特別地謹慎,以能夠照顧小孩方便為優先,就算花了幾個禮拜在飯店居住也在所不惜,只為能夠讓家人有個舒服的安身之處。而在研究所上課之外的時間,K先生在家的時間一般上都很少會觸碰學業,而會花時間陪伴三個女兒,讓妻子能夠有時間休息。更甚的是,他第三個女兒還是在台灣出生,除了要在不熟悉的異國處理新生兒的出生,他妻子的坐月餐也都是由他一手包辦,新生兒也在沒有其他人的協助下由他幫忙照顧,而兩位年紀較長但還未入學的女兒也是對父親情感極度依賴,有時還仰賴K先生幫忙紮頭髮。筆者幾番與K先生及他家人吃飯,K先生只要是與家人出外都會以孩子為重心,讓妻子能夠與友人談話,自己則安頓小孩的餵食,一邊餵食女兒,一邊吃飯。相反地,在獨自出外見朋友之時,才可以看到K先生能夠與朋友高談闊論,兩個畫面的對比看得出他對家庭成員無比的關心,高過於自己的需求,堪稱模範父親,與一般人所認為的大男人實在大相徑庭。
 
 
穆斯林只是不吃豬肉?馬來穆斯林在台灣的清真生存之道

K先生與家人來到台灣其中最大的不方便就是食物,雖說台灣近期的清真餐廳也越來越普遍,但是價碼仍然偏高,很難每天仰賴外食生活,除此這些清真餐廳也相當國際化,如果他們懷念家鄉的味道也未必能夠在清真餐廳嘗得到。一般人可能覺得穆斯林只是不吃豬肉,只要沒有豬肉的食物他們應該都可以吃,何以需要清真認證?實際上,除了不吃豬肉,穆斯林對於牲畜宰殺的方式特別看重,只有在合乎宗教規範的宰殺方式處理的肉類才可以食用,因此清真認證是一個機制讓他們能夠清楚辨別食物是否合宗教規準。K先生在來台灣之前已經知道會面對這樣的不便,他們一家因此也通常會在家自己煮食。但事實上他們也發現就算在家煮食仍然會面對食材的問題,由於馬來西亞大賣場的肉類都是有清真認證,只要去大賣場就可以買到適合的食材,但是台灣大賣場的肉類一般上都沒有清真認證,他們唯一能夠買到合格肉類的地方就是每個禮拜五清真寺附近賣肉類的攤子。雖說如此,海鮮卻是不需要清真認證的,而這也成為他們在外用餐的選項之一,但對於喜好吃雞肉的馬來人來說,再加上烹調需用的香料很難找到,K先生與家人在異地仍然日日思念家鄉隨手可得的清真美食。也因此,當外子聽聞K先生和家人煮食上因為缺乏香料而難以烹製家鄉美食,外子特別也到印尼商店尋找香茅給他們以一解鄉愁。在外地的他們,從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到一個穆斯林佔少數的國家,他們在台灣的生活適應實則並不簡單。
 
保守與激進的等號?

遇見穆斯林,通常大家都會詢問他們是屬於溫和穆斯林或是激進穆斯林,似乎把穆斯林的群體一分為二,不是溫和派,就是屬於激進派的兩元對立,或是把穆斯林分為開放派或是保守派,更甚的是會把保守穆斯林視為激進分子,報章媒體上屢屢都會把保守與激進畫上等號。馬來西亞的穆斯林群體其實是傾向於保守派的穆斯林,對於宗教的規範一向都是嚴謹地遵守,除了遵守食物上的規定,在穿著上也特別看重是否符合教規,如女人在外都會帶頭巾穿長袖長裙,男人的短褲也不可在膝蓋以上,對於同志議題亦不認同,在外男女約會也特別限制身體接觸,相較於印尼穆斯林,馬來西亞穆斯林會更加地謹慎看待教規,但是他們也會把自己與激進分子做出區別,反對激進分子的做法。而K先生與家人他們也是屬於保守穆斯林,身上流露出一種對於宗教敬虔的精神,對人溫文有禮,每每在與他們接觸都感受到他們所言所行似乎都受到了宗教轉化,對人對物都以禮相待,事實上與激進分子根本上就是毫無關係。若是要強加歸類,K先生與馬來西亞的穆斯林除了是保守派穆斯林,他們也是溫和派穆斯林,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特別看重是否合乎教規,在處事待人上也以溫和為中心,主張以和為貴。
 
馬來穆斯林可能對於非穆斯林而言其差異性頗大,似乎是一個與自己很遙遠的群體,但實際上若有機會以朋友的方式結識他們,則發現他們身上可愛的地方,認識這個「他者」對我們而言可能一開始只是個「他者」的個體認識,但是在深層的認識之下反而藉由他們看待世界的觀點啟發自己跳出固有的觀點看待事情,進而打開對世界多元性的嶄新認識。
 
註:「馬來」並非馬來西亞的縮寫,而是指在馬來西亞居住的某一個民族,與華人及印度人做出區別,文中所寫的馬來穆斯林因此特別指的是馬來族的穆斯林,他們在馬來西亞的穆斯林群體中佔多數,但穆斯林群體中仍有佔少數的其他民族。
同作者相關文章: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第 16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6 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49-5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6期  2018年  9月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166
本期主題: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發行日期:2018/9/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從印刷到數位: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
網路帶來的多譯本時代與原文讀經運動
E世代ê網路福音事工
一個還沒說完的故事:青少年網路事工老哇咧求生記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長老宗與天主教會在巴黎巧遇
芬蘭 極光 旅人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我如何成為網紅?
《陳夫人》小說台語漢羅版ê緣起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從服事到陪伴
約伯記的精華(上)
重尋脆弱:讀《脆弱的力量》有感
行動靈修營心得
2018年大專行動靈修營心得
重新擁有受造的美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